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知识产权精准扶贫>走进湖南

湖南桑植努力打造“知识产权精准扶贫世界样本”

湖南湘丰桑植白茶有限公司车间

位于湖南省西北边陲的桑植县属于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2014年,该地贫困发生率曾高达28.28%。国家知识产权局从1994年开始持续帮扶桑植县,通过培育地理标志产品,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如今的桑植,已经成为“知识产权精准扶贫”的世界级样本。

位于桑植县洪家关乡的湖南湘丰桑植白茶有限公司车间里,茶叶色选机运转不停,分拣高效。贫困户李艳萍的丈夫瘫痪在家10年,儿子在外读书,家里一度十分拮据。今年3月起,李艳萍到白茶公司工作,月收入达到三四千元。李艳萍说,家里的生活有了很大起色。“自从在这里上班以后,生活什么的都提高了。每天骑车也只要20多分钟,又可以照顾家里面,工作又很稳定,就是很好。感谢桑植白茶公司,真的是感谢。”

“桑植白茶”如今是全国有名的地理标志产品。所谓地理标志产品,是指该产品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决定于它的原产地。目前,桑植已发展白茶7.9万亩,规模以上企业6家,专业合作社95家,拥有20多个“桑植白茶”子品牌。白茶带动了全县茶产业从业人员7.45万人,其中三分之一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张家界康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粽叶分级

除了白茶之外,桑植县还培育了“张家界大鲵”“桑植魔芋”“桑植蜂蜜”“桑植萝卜”“康华粽叶”等地理标志产品。今年,“康华粽叶”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目前,桑植全县有4万农民采植粽叶,至少带动了1.2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国家知识产权局驻桑植县陈家河镇仓关峪村第一书记时鹏说,国家知识产权局一直将地理标志培育作为推动桑植特色经济发展、助力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随着我们知识产权精准扶贫给他们做了这个地理标识,还有驰名商标之后,我们县级这个层面发展的产业规模大大增加,村民尤其是贫困户,他们会发现,原来一些土地可能只是能种一点点庄稼;但是这样的话,通过土地流转每亩地(收入)可能在200块钱300块钱;另外通过务工,每天(劳务收入)至少在80元到100元,相当于在家门口就有了稳定的收入。我们的产业肯定是持续的、相对稳定的,给村民增加了收入,也给他们带来了生活的希望,所以他们对于脱贫以及脱贫之后防止返贫、说的更远一点就是咱们的乡村振兴充满了希望,给了他们最有力的支持。”

张家界市桑植县洪家关乡银杏塔村 张家界万宝山茶叶有限公司绿色食品基地

桑植县委副书记、县长赵云海介绍,目前桑植白茶和桑植粽叶两个产业的产值达到4.5亿元左右,很好地改善了当地的生活面貌。“国家知识产权局在桑植扶贫走出的这条路子是依托于自身的优势,来结合当地优势资源,创造性地走出了‘培育一个品牌、做强一个产业、稳定一份收入、造福一方百姓’的知识产权精准扶贫的新路子。”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驻中国办事处主任刘华表示,非常高兴看到中国在利用知识产权减贫脱贫方面展示出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未来会将桑植的实践传播推广,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加强能力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在其他地区可能有教育扶贫、有投资扶贫等扶贫(方式),知识产权促进扶贫工作在我看来确实是比较独特的。这主要得益于国家知识产权局在这边的一个扶贫项目,所以将这么一个有知识含量、有科技含量、有资源含量的扶贫的项目带到这儿。我们是从这儿出发,将知识产权扶贫的概念要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受益。”(记者 尧遥、林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