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专利运营试点企业(生产型企业)培育工作指引
主要任务 | 工作内容 | 试点企业工作要求 | 国家知识产权局支持措施 |
一、建立专利导航企业重大决策工作机制 | (一)建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 1.通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的贯彻执行或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完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2.成立专利导航企业发展工作组。负责试点期内重点工作的协调落实,制定试点工作计划及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建立目标管理机制,将相关任务进行分解并落实到企业各职能部门或所属单位。工作计划和任务分工应送国家知识产权局备案。 | 1.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指导试点企业制定和实施有关工作方案、开展专利分析工作等;对有关重要事项提供专家咨询等。由专家委秘书处统一负责与试点企业的日常联系工作。
2.制定考核指标,加强工作指导和年度考核。根据试点企业工作开展情况,给予必要支持。 |
(二)建立专利导航企业发展工作机制 | 1.围绕企业发展进行专利分析,绘制企业专利地图,作为企业战略规划、技术研发、专利布局等的依据。 2.建立企业新品研发和重大技术改造项目专利分析和评议机制。 3.对主要市场及未来市场与企业相关的产品进行动态分析。 4.对主要竞争对手进行动态跟踪,掌握行业最新动态。 | ||
二、专利创造和储备 | (一)获取核心专利或基础专利 | 1.强化产学研合作,建立企业主导的订单式专利技术研发体系,以获得核心专利为目的,开展前瞻性研究。 2.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引进和转化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基础专利、核心专利,形成对核心专利的有效储备。 | |
(二)开展专利布局 | 1.对目标市场和主要竞争对手进行研究,确定专利布局重点。 2.积极向国外申请专利,保护自主创新成果。 3.围绕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或产品,实施专利网策略,实现专利数量和质量的均衡。 | ||
二、专利创造和储备 | (三)加强专利资产管理 | 1.加强专利资产日常管理。根据企业自身经营管理需要,确定专利资产分类、分级标准和管理要求;定期对专利资产进行检查、分析;对企业核心专利开展预警和维护。 2.加强专利资产处置管理。建立专利资产处置的相关制度,确定处置的范围、标准、程序和审批权限等;正确选择专利资产的处置方式,加强专利资产处置控制。 | 3.开展专利协同运用与储备运营综合业务培训,为企业培养专利分析、专利运营等骨干人才。
4.在专利导航试点工程的框架下,搭建工作交流合作平台,推进不同单位之间的战略合作。 |
三、专利运营与产业化 | (一)建立专利协同运用体系 | 1.以企业为主体,配套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专业服务机构参加,以专利创造与运用为纽带,成立责任共担、利益共享,具有一定法律约束力的专利运用协同体;构建专利协同运用服务平台。 2.牵头建立或积极参加专利联盟,构建核心关键技术的专利组合,提升企业科学配置专利攻防组合能力和专利布局能力。 3.成立专利运营机构,开展专利许可转让、投融资等专业化运营。 | |
(二)开展专利运营 | 1.推动专利技术的集成和突破,以核心专利为基础形成专利组合并持续优化。 2.通过专利交易、专利许可、投融资等途径,促进企业专利价值最大化和产业价值链地位提升。 | ||
(三)推进专利技术产业化
| 1.加大储备运营专利的产业化工作力度,依托研发部门(机构)等,加强对专利的二次开发和技术孵化。 2.通过所属公司、关联企业等,建立专利技术实施和产业化平台,推动专利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