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历史专题>知识产权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案例展示

坚守信念 筑梦蓝天

  回想起几个月前与工人们一起围坐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的情形,河南正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尚松仍感到万分自豪。阅兵式上无人机高清监控摄像头的吊舱外壳,就是由这家公司研发生产的。看着自己亲手打磨的产品飞在天安门上空,孙尚松的泪水悄然湿了眼眶。

  “别看吊舱外壳只有摩托车头盔那么大,但它需要经过3D打印、精密增压铸造、抛光、车削中心、五轴加工中心等一系列工序才能完成。”孙尚松说,由于无人机、卫星等航天器常在高空和外太空飞行,吊舱外壳需要经受住各种外空严苛条件的考验,才能确保高清监控摄像头安然无恙。因此,吊舱外壳的铸造过程也必须在模拟外空条件下的特制压力舱内完成。

  “10多年前,我们从美国进口铸造设备,高压舱、低压舱、真空舱等模拟环境舱设备都是分开的,使用起来既费时又费力,产品质量也难以保障。”为此,孙尚松带领团队进行了两年多的科研攻关,终于发明了集高压、低压、真空等多种复杂环境于一体的“真空增压铸造舱”。“虽然它其貌不扬,却是我们公司的‘顶梁柱’,不仅使用起来方便,而且大大降低了设备投入和产品生产成本,更为重要的是,确保了铸件的质量。”孙尚松说。

  提起企业的技术创新,孙尚松言语中流露出自豪之情:“过去我们铸造加工的飞行器吊舱外壳,由10多个零件组成,靠焊接等辅助手段组装。如今,我们用先进的3D打印技术优化了产品结构,大大减轻了飞行器负荷,这些产品现在已经应用于多个航空航天项目。”技术变革带动了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目前,该公司已经提交13件专利申请,其中发明专利申请3件。

  在军工企业工作了大半辈子的孙尚松,对祖国的航空航天事业有着别样的情怀。“公司创办到现在,如果走民用产品道路,产值肯定能翻几番。但我们还是坚持做军工产品。目前我们正在研发试验铝镁合金、钛镁合金产品,希望再为祖国航空航天事业尽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孙尚松说。 (知识产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