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历史专题>知识产权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分析解读

青岛:营造良好氛围 护航创新创业

  专利行政执法工作绩效考核在全国135个城市位居首位,知识产权保护不断迈上新台阶

 

——青岛:营造良好氛围 护航创新创业

  抽查展位1000余个,检索专利信息300余条,查处假冒专利行为35件,处理专利权人举报投诉专利侵权纠纷20件……这是近日在青岛举办的2015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上,青岛市知识产权局专利行政执法的成果。其实,这只是青岛市专利行政执法日常工作的一个侧面。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对2014年度全国135个副省级和地市级城市的专利行政执法工作绩效考核中,青岛市知识产权局荣获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成绩是我们努力的结果,但在创新创业的新形势下,需要我们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营造更加良好的法治氛围和市场环境。”青岛市知识产权局局长李天传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倾力加强保护

  前不久,青岛市某企业发现该市某燃气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许可,擅自生产销售自己企业的专利产品,于是在调查之后向青岛市知识产权局提起行政调处请求。青岛市知识产权局经了解后予以立案,并深入两家企业进行调查,听取了两家企业的意见,作出《处理决定书》,认定该燃气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销售专利权人的专利产品,构成侵权。

  “只有依法维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才能激发企业和创新者的创新活力,促进经济发展。”在李天传看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应有之义。

  近年来,青岛市知识产权局着力加强专利行政执法。在专利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方面,加强市级执法队伍建设,开展区县委托执法,全市专利行政执法实现全覆盖。在执法机制建设方面,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探索专利行政执法协作机制。今年,在国务院批准建立青岛西海岸新区后,青岛市知识产权局迅速与该新区管委会签署《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专利执法纠纷调解与处理审理庭的备忘录》,在该新区建立了专利执法纠纷调解与处理审理庭,探索将现有专利行政执法体系与知识产权巡回法庭和知识产权仲裁机构实现联动的新机制。在加强专利行政执法人员培训方面,定期举办培训班,不断提高执法人员执法水平。在展会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青岛市知识产权局联合青岛市商务、工商、海关、版权等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入驻展会,提供法律咨询和接受投诉,严厉查处知识产权违法行为,为维护展会秩序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执法行动方面,持续开展“护航”专利行政执法维权专项行动,以商品流通领域为重点,严厉打击专利侵权行为。同时,“12330”维权援助热线也正在为更多的社会公众所熟悉。

  一系列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成绩。2014年以来,青岛市知识产权局已累计开展专利行政执法检查200余次,登记专利标记1500余件,立案查处假冒专利案件800起,高效调处专利纠纷166起,有效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1件专利案例被评为山东省知识产权10大典型案例。青岛市知识产权局还建立4家市级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专业市场,青岛电子街成为第一批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培育市场。

  打造良好环境

  “在青岛市知识产权局的指导支持下,我们拥有的60余件国内外专利均得到了良好保护,以往存在的被侵权问题逐步得以解决,这在企业发展和‘走出去’中发挥了作用,收获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青岛光电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向本报记者介绍,有了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企业已经在医用光学影像、智能医疗、移动与穿戴式医疗、急救医疗、民用医疗等细分技术领域居同行业先进水平,专利产品打入了国际市场,成为业内知名的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至今,该企业已与全球500余家医疗机构开展合作,拥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形成了全球高端医疗专利产品研发、配套、生产制造基地,经济效益也连年向好。

  “面向‘十三五’,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经济发展提供护航和支撑。”李天传介绍,今年6月,青岛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提出了加强青岛知识产权保护的新要求,为青岛市知识产权保护注入了新的动力。下一步,青岛市知识产权局将实施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提升工程,加强家电、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查处假冒专利、反复侵权、群体侵权等专利违法行为;做好专利纠纷调解处理工作,探索建立专利案件交流评议机制,不断提高专利案件查处水平;创新专利执法对外协调新机制。探索与法院建立诉前调解机制、陪审员制度及建立专利纠纷行政调解书与法院调解书效力衔接途径;推进专利保护基地和专业市场建设,强化专业市场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提高专利保护水平。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仅是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的共同要求,而且是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的需要,更是青岛打造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的需要。”李天传表示,将通过落实一系列举措,努力使青岛成为知识产权强市。 (知识产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