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随着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中韩两国之间的贸易愈发活跃,指导本国企业在中国运用和保护知识产权成为韩国知识产权工作重点之一。2015年8月,韩国发布《中国知识产权运用及保护指南》,旨在帮助进入中国的韩国企业了解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制定进入中国市场的知识产权战略。指南强调中国的知识产权发展迅猛,鼓励韩国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前要积极进行专利和商标的申请和注册,指出行政执法是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特色,强调面对知识产权纠纷时要灵活运用韩国知识产权援助政策。本期速递同时介绍了指南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等特点,提出我国做好服务企业“走出去”相关工作,需要引导企业提升知识产权意识、加强知识产权分类指导、加强海外援助政策以及提高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能力等。
一、韩国发布《中国知识产权运用及保护指南》的背景
在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的推动下,投资中国的韩国企业日益增多,而韩国企业“投资进驻在先,权益保障在后”的投资习惯极易使其受到知识产权侵害。随着2014年北京、上海、广州知识产权法院的相继设立,商标法、商标实施条例的修订实施,中国知识产权环境日益改善,但韩国企业仍然饱受商品假冒等侵权问题的困扰[1]。韩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迫切需要韩国政府针对在中国如何运用和保护知识产权予以指导,以帮助企业制定调整相关知识产权战略。因而,韩国知识产权局在2014年发布的《海外知识产权保护(中国)》[2]的基础之上,搜集信息,制定了《中国知识产权运用及保护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图1 《中国知识产权运用及保护指南》封面及目录
二、《指南》的主要内容
《指南》主要分为六个部分,包含了韩国企业在进军中国市场前所必须了解的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事项,实用新型与外观设计非实质性审查制度运用的重要性以及受到知识产权侵害时企业的应对措施等内容。从形式上看,指南采用丰富的数据对比,分析韩国企业在中国的知识产权申请及保护状况,加深企业对《指南》意见的理解;选择较为有特色的案例,突出《指南》的关键点。从内容上看,为了帮助即将进军中国市场的韩国企业进行知识产权管理战略的制定,《指南》在总结韩国企业在中国遭受的知识产权纠纷特点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中国知识产权制度与韩国的不同之处,从而加强韩国企业的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能力。
(一)指出中国知识产权市场环境正在发生变化
《指南》从两方面指出了中国知识产权环境的变化:一是无论是从知识产权申请量还是知识产权案件数量上看,近几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迅猛;二是随着北京、上海、广州知识产权专门法院相继设立,中国知识产权审判的公正与效率进一步提高。《指南》通过这两部分的介绍,一方面加深企业对中国知识产权环境的了解,另一方面增加企业对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信心。
(二)告诫韩国企业在投资中国前应当了解以下几点
一是韩国企业在中国的知识产权的申请量较少
《指南》指出,2014年,韩国企业在中国专利申请量为11,528件,仅为日本在华专利申请量的1/4,美国在华申请量的1/3。在进军中国的韩国企业中,仅有13.3%的企业拥有知识产权。因此,《指南》强调知识产权申请及拥有知识产权的重要性。
二是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对国外企业没有不利之处
《指南》指出,从2006年至2013年的数据可以看出,以外国为原告,中国为被告的案件胜诉率远高于中国为原告的胜诉率,赔偿金也是后者的1.5倍(见下图),因此,《指南》鼓励韩国企业积极进行知识产权申请与注册。
图2 专利侵权案件原被告诉讼率及赔偿金对比
三是确保中韩合作时专利权与商标权的归属
《指南》通过具体事例强调在中韩合作过程中,为了避免在更换中方合作方时发生不必要的纠纷,应当确保专利权和商标权归属于韩方企业。
(三)提出要善于运用中国商标制度
韩国知识产权局认为运用中国商标制度应当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应当及时进行商标注册。《指南》在比较中韩进出口贸易及商标申请的基础上,指出韩国企业在商标申请注册方面表现低迷,应当及时进行商标注册(见下图);二是改变先出口,后保护的惯例。《指南》强调在进入中国市场前进行商标注册是防止商标抢注和倒卖的根本解决之道;三是命名中文商标。《指南》认为有一个人熟能详的中文商标对进军中国的企业而言尤为重要;四是加强商标权的保护。企业可通过商标异议、商标诉讼等途径追回被抢注的商标,通过诉讼增加谈判筹码。在出现假冒商标情形时,企业还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行政保护、民事保护和刑事保护;五是积极利用新商标法的相关规定。企业可尝试利用商标在先使用及惩罚性赔偿的规定以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图3 中国贸易进口额及境外企业商标申请情况对比
此外,《指南》还呼吁企业应当有效利用韩国政府的商标援助政策。韩国的商标公共援助项目分为国内项目和海外项目。就国内而言,援助项目主要包括K—品牌咨询支持、K—品牌咨询窗口、K—品牌咨询简讯等内容,旨在帮助企业开发中文品牌,进行商标异议,提供最新修正法案以及优秀范例。就国外而言,援助项目主要为IP—DESK,主要是协助企业进行商标设计申请,开展知识产权咨询,帮助企业应对商品假冒。
(四)强调积极利用中国的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非实质性审查制度
与韩国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实质审查不同,[3]中国实用新型与外观设计无需实质审查即可授权。中国实用新型制度具有保护力度高、申请费用较低、申请周期较短及权利保护期较长等特点。《指南》指出,相较于美国与日本加强在中国的实用新型申请力度,韩国企业表现较为低迷(见下图),因而《指南》建议韩国企业在中国应当积极申请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图4 美日韩企业在中国申请实用新型的比较
(五)列举知识产权受侵害时的救济方式
与韩国仅包含民事救济与刑事救济途径不同,知识产权的行政执法是中国知识产权救济制度的一大特色。针对中国双轨制的保护,《指南》在比较两种保护特点的基础上,就中国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机关及其职权进行了全面的介绍。《指南》鼓励韩国企业运用行政途径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在司法救济方面,《指南》介绍了中国知识产权案件的审级制度,提倡选择北京、上海等外企较多的城市作为侵权起诉地,简洁明了地向企业介绍中国知识产权诉讼制度。
(六)灵活运用韩国知识产权援助政策
韩国海外知识产权援助政策主要针对中小型及骨干企业,涉及对进军中国市场的韩国企业援助的类别主要有预防国际知识产权纠纷咨询援助、K—品牌保护咨询援助、知识产权诉讼保险援助、在线侵权调查监控以及利用IP—DESK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援助。
一是预防国际知识产权纠纷咨询援助
预防国际知识产权纠纷咨询援助的内容主要包括出口预先分析、专利保障应对、转让许可以及预防纠纷扩大等内容,旨在为企业出口提供预警机制,对知识产权许可进行指导,帮助企业进行知识产权侵权分析等。其中,中小企业的援助比率为70%,最高援助额为28,000,000韩元,而骨干企业的援助比率为50%,最高限额为20,000,000韩元。
二是K-品牌保护咨询援助
K-品牌保护咨询援助的主要内容为提供商标设计咨询,提供知识产权纠纷信息,协助应对商标抢注,帮助企业进行维权。其中,中小企业的援助比率为70%,骨干企业的援助比率为50%。在预防侵权的援助中,中小企业和骨干企业最高可获得5000,000韩元的资助,而在应对侵权的援助中,二者可获得不高于15,000,000韩元的资助。
三是知识产权诉讼保险援助
知识产权诉讼保险的主要内容是协助企业加入知识产权诉讼保险,提供知识产权诉讼时所需的必要费用。知识产权诉讼保险主要分为普通知识产权诉讼保险和NPEs(非专利运营实体)防御专用诉讼保险(见下表)。
表 韩国知识产权诉讼保险的具体内容
分类 | 普通知识产权诉讼保险 | NPEs防御专用诉讼保险 |
援助对象 | 中小企业、骨干企业 | 中小企业、骨干企业 |
政府援助率(援助限度) | 中小企业:总保险费用的70% 骨干企业:总保险费用的50% (30,000,000韩元) | 中小企业:总保险费用的80% 骨干企业:总保险费用的60% (30,000,000韩元) |
保险期限 | 加入保险之日起1年(消失性) | |
补偿范围 | 一年最多5亿韩元 (共同负担比率20%) | 一年最多5亿韩元 (共同负担比率20%) |
保障地区 | 全世界 | 全世界 |
援助内容 | (基本)起诉,(选择)权利维护、被起诉时的应对 | 被起诉时应对 |
四是在线侵权调查监控
在线侵权调查监控的主要对象为阿里巴巴等境内外网络交易平台。在线侵权调查监控的主要执行机构为IP—DESK,其主要内容有协助监控注册商标在中国网络交易平台的使用,开展侵权调查,代理申报假冒产品,删除销售产品链接等。
五是向设立在中国的IP—DESK申请知识产权保护援助
IP—DESK援助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协助企业商标设计及申请,进行海关知识产权登记,开展侵权调查,寻求行政救济,进行知识产权咨询以及举办假冒产品识别说明会等。援助内容不同,企业可获得援助金额也有所出入。《指南》也限定了每家企业进行商标设计以及海关知识产权登记援助的次数和金额。
三、《指南》的特点及作用
为了更好地帮助国内企业在贸易全球化中占得先机,各国纷纷制定针对相应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指引。2013年,英国知识产权局发布《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China》[4],2014年,澳大利亚商务委员会发布了《Protect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China: an introductory guide》[5],欧盟发布《Guide to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China》[6]。在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韩国知识产权局曾于2014年发布《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指南(中国)》,全面介绍了韩国企业在中国的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现状、中国知识产权现状、企业在中国知识产权的取得与管理、知识产权纠纷应对、不正当竞争纠纷应对、其他知识产权应对等部分。[7]此次发布的《指南》是韩国在2014年《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指南》基础上,为了有效应对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后可能发生的知识产权纠纷,对进军中国市场的韩国企业的再指导。相较于其他国家的知识产权指导,韩国此次发布的《指南》具有以下特点:
(一)主要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
相比较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指导,韩国知识产权局的《指南》更具有针对性。《指南》的主要对象为中小型企业及骨干企业。例如,第四部分中申请实用新型的建议主要是针对没有雄厚研发实力的中小型企业;第六部分的援助政策的对象也均为中小型企业及骨干企业。相比之下,英国知识产权局、澳大利亚商务委员会针对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文件更倾向于全面的制度介绍,缺乏针对性指导的对象;欧盟指引虽然对中国知识产权制度框架、救济措施等各个方面进行解读,但其指导的对象是进军中国市场的所有企业。详尽的介绍虽然有助于对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了解,但却难以突出指导的重点,导致欧盟指引陷入了事倍功半的尴尬境地。
(二)旨在提高知识产权意识
《指南》以增强韩国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为重点。在第二部分强调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并非不利于韩国企业,积极鼓励韩国在中国申请知识产权;在第四部分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章中,提倡企业注册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更切合实际地帮助中小企业制定海外知识产权战略。而在英国等知识产权指导文件中,则更多侧重于知识产权防御战略,强调自身知识产权战略完善的重要性。
(三)强调中国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的优越性
司法与行政保护双轨制是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主要特色。相较于司法保护,行政保护具有费用低、时效高等特点,因而《指南》较为全面的介绍了中国知识产权行政机关及相关程序,并结合不同行政保护的特点,为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进行指导。
(四)重点突出海外知识产权援助政策
韩国知识产权局2015年发布了《中小企业支援政策》[8],因而在《指南》中,韩国政府较为全面地介绍了一直广受中小型企业好评的海外知识产权援助政策。针对中小企业可能面临的知识产权纠纷,《指南》集中介绍了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中的预防国际知识产权纠纷咨询援助、K—品牌保护咨询援助、知识产权诉讼保险等。各项援助政策的援助比例高达70%以上,能够切实帮助企业进行知识产权维权。而在英国乃至澳大利亚的指导文件中,政府更提倡通过企业的自力保护以达到海外知识产权保护之目的。
四、《指南》对我国的启示
发达国家重视运用知识产权政策支撑产业国际化发展和企业“走出去”,积极为企业提供公共服务,针对本国企业海外市场拓展主要目的国制定相应的知识产权工作指引。英国、澳大利亚、欧盟等都曾发布过针对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指引,韩国曾于2014年发布《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指南(中国)》,全面介绍了韩国企业在中国的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在此基础上,为有效应对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后可能发生的知识产权纠纷,对进军中国市场的韩国企业进行再指导,韩国发布该《指南》。借鉴发达国家相关经验,对我国进一步做好服务企业“走出去”相关工作,启示和建议如下:
一是引导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提升知识产权意识。加强知识产权海外信息平台建设,对于进军或即将进军海外的中小型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训,提升企业海外知识产权运用及保护的意识,指引企业有针对性的制定预防性知识产权战略。
二是对“走出去”企业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加强知识产权分类指导,针对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类型分类制定指导文件,针对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全流程编制相应指南;加强知识产权海外援助,借鉴韩国在北京、上海、沈阳等地设立IP-DESK帮助企业维权的经验,适时研究在海外设立专门的维权援助机构。
三是提高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能力。鼓励服务机构在服务企业“走出去”过程中拓宽服务项目、拓展服务领域,帮助企业有针对性的运用目标市场知识产权制度,调整相应的海外知识产权战略,维护企业利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 鲁甜)
本文仅代表研究基地专家观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注释】
[1]韩国知识产权局:《中国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指南》发布,访问网址:http://www.kipo.go.kr/kpo/user.tdf;jsessionid=9863ca6b30d583738b300d98460bae41d3ea063badd3.e34RahyTbxmRb40LaxyPahaRaxiNe0?a=user.news.announce.BoardApp&board_id=press&c=1003&cp=1&pg=1&npp=10&seq=15065&catmenu=m02_01_01_02
[2]KIOP:해외지식재산권 보호가이드북 (중국)
[3]根据韩国《外观设计保护法》的规定,特定类别的外观设计可不经过实质审查即可注册。
[4]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China,访问地址:
https://www.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_data/file/456352/IP_rights_in_China.pdf
[5]Protect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China: an introductory guide,访问地址:
https://www.austrade.gov.au/ArticleDocuments/1358/Protecting-intellectual-property-rights-in-China.pdf
[6]Guide to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China,访问地址:
https://oami.europa.eu/ohimportal/documents/11370/2167173/Guide+to+protection+of+Intellectual+Property+Rights+in+China
[7]KIOP:해외지식재산권 보호가이드북 (중국),访问地址:https://www.ip-navi.or.kr/guidebook/newGuidebookList.navi?area_code=ip5&country_code=cn。此外,韩国知识产权局在2013年至今出台了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指南系列,涵盖美国、日本、欧盟等主要国家,访问地址:https://www.ip-navi.or.kr。
[8]KIPO:2015지식재산 경쟁력 강화를 위한 중소•중견기업 지원시책,访问地址http://www.kipo.go.kr/kpo/user.tdf?a=user.ip_info.issue.BoardApp&c=1001&catmenu=m02_03_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