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历史专题>中国专利周>相关报道

知识产权服务业:增强企业实力 助推企业发展

  “对于我们这种小企业,在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有了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助我们一臂之力,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棘手问题,为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锦上添花。”日前,在中关村优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培育工作会上,一位前来参会的企业知识产权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了解,近年来,在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稳健发展的大背景下,知识产权服务业得到了多方大力支持,各地相关部门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一系列手段培育和壮大知识产权服务业,切实满足了各类创新主体的实际需求,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利好的发展环境下,知识产权服务业正迸发出强劲的活力,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

  多项政策引导 加速园区建设

  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既是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2011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和《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家知识产权局等9部门也共同制定了《加快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的指导意见》。2012年,国家知识产权局还出台了《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工作实施办法(试行)》,提出“引导知识产权服务集中、集约、集聚发展”的原则,规划了集聚发展试验区的方向、路径和目标。该办法实施以来,苏州、上海、北京、郑州、深圳等地相继开始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建设。

  据了解,近两年来,在各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苏州高新区等5个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积极行动,加快组织实施,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目前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工作进展良好。为了加速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建设,各地也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中关村为此制定了《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实施方案》,出台了《关于支持知识产权和标准化服务业在中关村示范区集聚创新发展的办法》等,以加快形成知识产权和标准化服务业集聚区,打造“北京服务”“北京创造”品牌。日前,苏州高新区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获得了1500万元的江苏省2014年度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获批的专项资金将用于高新区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搭建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多个业务平台,以实现知识产权高端服务、知识产权成果孵化应用等服务功能。

  集聚效应显现 创新主体受益

  据了解,自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建设以来,在各项利好政策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知识产权服务业企业在园区落户,基本形成了专利代理、专利预警、专利诉讼等全方位的服务体系,有效拓宽了服务范围,丰富了服务内容,集聚示范效应正在逐步显现。在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不断满足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的同时,其自身服务能力也在不断提升,朝着专业化、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和国际化方向迈进。

  一组数据直观反映了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的辐射和示范效应。据悉,日前获得中关村表彰的19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2013年共为园区企业代理专利申请7802件,占中关村园区企业专利申请总量的21%;企业通过代理获得专利授权3833件,占中关村园区企业专利授权总量的18%;为园区企业提供细分领域专利分析52项,提供专利预警分析45项,代理知识产权诉讼案件42件。在苏州, 截至目前,高新区已有近50家知名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落户,形成了包括知识产权业务审查、代理服务、预警分析、数据利用等在内的较完整的知识产权服务产业链。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是加强知识产权与经济建设融合的重要突破口,是推动科技创新、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必将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贡献更多力量。(知识产权报 记者 王康 通讯员 鲁洁)






知识产权服务业ABC

1.什么是知识产权服务业?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值和就业比重日益增大,尤其在发达国家已成为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

  知识产权服务业,通常是指以人的智慧成果——知识、信息资源的创造、加工、传播、运用为主导,以这些智慧成果的权利——知识产权的确权、维权、评价(估)、交易、保护、配置为主线所形成的新型服务业,涉及专利、商标、版权、植物新品种等各类知识产权的获权—用权—维权相关服务。

2.知识产权服务可以做什么?

  知识产权服务贯穿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各个环节,直接关系到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成效。

  知识产权创造环节,知识产权信息检索分析服务可帮助创新者选准研发方向,合法利用已有智力成果,知识产权代理服务也可及时将创新创意成果转化为受法律保护的财产权利;知识产权运用环节,知识产权价值评估、许可交易、质押融资等服务将加速知识产权的商用化和产业化,使之转化为“真金白银”;知识产权保护环节,知识产权法律服务让财产权利获得最大限度的实际保护;知识产权管理环节,重大项目投资、技术引进、市场布局、企业行业战略规划,均需要知识产权服务提供支持。可以看出,知识产权工作相关的各个重要环节,均离不开优质高效的知识产权服务。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

3.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状况如何?

  当今经济发展正在向以智力资源和创新驱动为主的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已经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国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有着体系完整、运行高效、业态发达的知识产权服务业。

  知识产权服务业在我国也日益受到重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知识产权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高端环节。2011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发布,知识产权服务被列为高技术服务业重点领域。2012年12月,国务院《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出台,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成为服务业总体规划的4个重要支撑体系之一。同时,国家知识产权局等9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的指导意见》,这是我国第一个指引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专项政策。

  不仅如此,为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2012年《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实施,苏州、上海、北京、郑州、深圳等地相继开始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建设。目前,集聚区发展态势良好,集聚效应正日益显现。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取得了很多成果。“十二五”以来,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社会需求日益旺盛,各重点领域蓬勃发展,新兴服务模式层出不穷,知识产权服务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但与此同时,挑战还仍然存在。当前,我国仍处于全球产业分工低端,要提升产业附加值,走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乃至“中国智造”转变,需要创新质量和效益的不断提升,而知识产权服务业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还存在市场主体发育不健全、产业链偏短、高端人才匮乏、国际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与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还不相适应,亟待着力培育发展。(知识产权报 吴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