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战略研究

《201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述评

  【编者按】 2014年7月18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康奈尔大学和欧洲工商管理学院联合发布《201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对全球143个经济体的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估。2014年,中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29位,较2013年提高6位,在教育(排名第1位)、本地居民专利申请(排名第1位)、知识和技术产出(排名第2位)等多项指标排名靠前。同时,中国创新投入分指标(全球第45位)特别是其中的制度环境(全球第114位)和高等教育国外留学生百分比(全球第100位)等次级指标相对比较落后;虽然创新产出分指标(全球第16位)排名比较靠前,但是其中的国家特色电影/人口(全球第86位)以及出版与印刷企业百分比(全球第83位)等具体指标排名较低。据此分析中国创新能力的相对领先领域和相对弱势领域,提出政策建议。

 

  当今社会,创新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创新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2014年7月18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康奈尔大学和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共同撰写并发布了《201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1][2],对全球143个经济体的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反映了当今全球创新状况[3]。该报告建立在创新投入与产出基础上,主要依据制度环境、人力资本和研究、基础设施、市场成熟度、商业成熟度以及创新产出等来衡量一个经济体广泛的经济创新能力。《201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的主题是:创新中人的因素,强调了创新过程中人力资本的重要作用。本报告首先分析2014全球创新能力整体状况;接下来就中国在中上收入国家/经济体、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国家/经济体、金砖国家组内的创新能力进行比较分析,分析中国在人力资本指标的相对创新能力;然后具体分析中国相对领先和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具体指标;在此基础上,总结基于《2014全球创新指数报告》的主要发现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一、2014全球创新能力整体状况

 

  与前六次报告一样,《2014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主要报告了4个综合指标:全球创新指数(Global Innovation Index, GII指数)、创新效率指数(Innovation Efficiency Ratio)、创新投入分指数(Innovation Input Sub-Index)以及创新产出分指数(Innovation Output Sub-Index)(如图1所示)。首先,根据这四个综合指标排名对全球创新能力情况进行分析。

 

图1全球创新指数构成

附注:(1)全球创新指数是所有子指数的平均值;

(2)创新效率指数;

(3)制度环境、人力资本和研究等7个第二层分指数,每个又进一步细分为3个第三层分指数,每个第三层分指数又细化为3-5个具体指标,GII指数共包含81个具体指标。

 

1、全球创新指数(GII指数)[4]

瑞士、英国、瑞典、芬兰和荷兰分列前5位;美国排名第6位;中国香港排名第10位;中国排名第29位,比去年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上升6位(如表1所示)。

表1 全球GII指数前十国家/经济体排名[5]

国家/经济体

GII指数

创新效率指数

得分

全球排名

得分

全球排名

瑞士

64.78

1

0.95

6

英国

62.37

2

0.83

29

瑞典

62.29

3

0.85

22

芬兰

60.67

4

0.80

41

荷兰

60.59

5

0.91

12

美国

60.09

6

0.77

57

新加坡

59.24

7

0.61

110

丹麦

57.52

8

0.76

61

卢森堡

56.86

9

0.93

9

中国香港

56.82

10

0.66

99

中国

46.57

29

1.03

2

 

附注:从表1也可以看到,尽管中国的GII指数处于全球29位,但是创新效率指数处于全球第2位,明显高于GII指数排名前十的国家。与中国去年这一指标相比(0.98,全球排名第14位),也有明显的提升。

最具创新能力国家的名单呈现出惊人的稳定性:结合2012、2013年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发现排名前25的创新国家,尽管小组内部单个国家的排名位置有所调换,但2014、2013与2012年所有上榜国家都相同。

2014年全球创新指数全球范围内存在创新能力的差异:(1)高收入国家创新能力明显高于中低收入国家,排名前25的创新国家全部为高收入国家,中国和马来西亚是中上收入国家中仅有的两个比较接近这一水平的:中国作为创新能力最高的中上收入(UM)国家,创新指数全球排名仅为第29位,马来西亚创新能力在UM国家中排名第二,全球排名为33位;(2)欧洲国家创新能力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国家:排名前25的创新国家中,欧洲国家就有16家(而且排名前5的全部是欧洲国家,瑞士更是连续4年高居榜首),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国家6家,北美地区国家2家,北非和西亚地区国家1家。

这一方面说明成功的创新会带来良性循环,一旦达到了某个关键临界点,投资吸引投资,人才吸引人才,创新就衍生出更多、更高水平的创新;同时也表明,可能存在一定障碍让排名靠后国家没有能够进入创新的前列,例如该报告中强调的“人的因素”。

从创新效率指标来看,摩尔多瓦、中国、马里、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等名列前五位,除马里外其他四国都属于中等收入国家;创新效率最高的前十名国家中,7家都属于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马里、瑞士和卢森堡3家为高收入国家,如表2所示)。发展中国家虽然在GII指数方面表现不尽人意,但是创新效率指数排名处于相对领先地位,即单位创新投入的创新产出较高,说明发展中国家创新处于快速提升的阶段。

由表2也可以看到,创新效率排名前十的国家中,除瑞士和卢森堡外,其它国家的GII指数排名并不是特别领先(例如委内瑞拉GII排名第122位),表明这些国家能够克服创新投入的相对不利因素获得较高、较稳定的创新产出。

表2 全球创新效率指数前十国家/经济体排名

国家/经济体

创新效率指数

GII指数

得分

全球排名

得分

全球排名

摩尔多瓦

1.07

1

40.74

43

中国

1.03

2

46.57

29

马里

0.99

3

50.44

25

印度尼西亚

0.96

4

31.81

87

越南

0.95

5

34.89

71

瑞士

0.95

6

64.78

1

委内瑞拉

0.95

7

25.66

122

尼日利亚

0.94

8

27.79

110

卢森堡

0.93

9

56.86

9

科特迪瓦

0.93

10

27.02

116

 

2、创新投入分指数(Innovation Input Sub-Index)

创新投入分指数分析一个经济体有利于促进创新行为的因素,包括制度环境、人力资本和研究、基础设施、市场成熟度和商业成熟度等5个次级指标。创新投入分指数排名前五的国家/经济体包括新加坡、中国香港、英国、美国和芬兰。由表3可以看到,创新投入分指数排名前十的国家中,只有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GII指标排名没有进入全球前十(但其GII全球排名也相对较高,分别为12位和17位)。创新投入分指数与GII指数领先国家具有较高的重合度。

表3 全球创新投入分指数前十国家/经济体排名

国家/经济体

创新投入分指数得分

创新投入分指数全球排名

GII指数全球排名

新加坡

73.60

1

7

中国香港

68.57

2

10

英国

68.21

3

2

美国

67.92

4

6

芬兰

67.53

5

4

瑞典

67.46

6

3

瑞士

66.44

7

1

加拿大

66.27

8

12

丹麦

65.52

9

8

澳大利亚

64.57

10

17

中国

45.79

45

29

附注:中国的“创新投入分指数”全球排名第45位,与该指数领先国家有较大的差距,这说明了中国促进创新行为的环境有待进一步提升。

 

3、创新产出分指数(Innovation Output Sub-Index)

创新产出分指数包含反映一个经济体内创新结果的指标:知识与技术成果和其它创造性产出。创新产出分指数排名前五的国家/经济体包括瑞士、荷兰、瑞典、英国和卢森堡。说明这些国家/经济体的创造性产出较高。

 

 

表4 全球创新产出分指数前十国家/经济体排名

国家/经济体

创新产出分指数得分

创新产出分指数全球排名

GII指数全球排名

瑞士

63.11

1

1

荷兰

57.73

2

5

瑞典

57.13

3

3

英国

56.52

4

2

卢森堡

54.94

5

9

芬兰

53.82

6

4

美国

52.27

7

6

德国

51.74

8

13

冰岛

51.33

9

19

马耳他

50.31

10

25

中国

47.35

16

29

附注:中国的创新产出分指数全球排名第16位,与该指数领先国家的差距相对较小,这说明了中国创新产出效率较高。

 

二、中国创新能力比较分析(分组)

识别一个国家/经济体的基本条件,进而分析其在拥有类似属性的同组国家/经济体的创新能力,才能够更好的认识GII指数排名的关键意义。《2014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列出了不同国家/经济体的收入水平和所属地区,中国属于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SEAO)的中上收入(UM)国家。另外,由于金砖国家(BRICK)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接下来重点分析中国在UM、SEAO以及BRICK组内的创新情况对比。

1、中上收入国家/经济体(UM)

由表5、表6和表7可以看到,中国、马来西亚和匈牙利是在中上收入国家/经济体中创新综合水平较高,GII指数、创新投入指数、创新产出指数等均处于前列。特别是中国无论GII指数、创新效率指数和创新产出指数均在UM国家中居首位,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中国的创新投入指数在UM国家中处于第四位,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为了实现中国创新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需要提高中国的创新投入因素、完善创新环境,构建相对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

表5 中上收入国家/经济体GII指数前十国家/经济体排名

国家/经济体

GII指数

创新效率指数

得分

全球排名

UM国家排名

得分

全球排名

中国

46.57

29

1

1.03

2

马来西亚

45.60

33

2

0.74

72

匈牙利

44.61

35

3

0.90

15

毛里求斯

40.94

40

4

0.75

65

保加利亚

40.74

44

5

0.84

25

泰国

39.28

48

6

0.76

62

塞舌尔群岛

38.56

51

7

0.74

74

巴拿马

38.30

52

8

0.85

20

南非

38.25

53

9

0.68

93

土耳其

38.20

54

10

0.93

11

附注:依据世界银行2012年7月发布的全球国家收入分组:低收入(LI=low income, 21); 中低收入(LM=lower-middle income, 36); 中上收入(UM=upper-middle income,40); and高收入(HI = high income,45)。2011年起中国进入中上收入UM组。

表6 中上收入国家/经济体创新投入分指数前十国家排名

国家/经济体

创新投入分指数得分

全球排名

UM国家排名

马来西亚

52.46

30

1

匈牙利

47.04

41

2

毛里求斯

46.89

42

3

中国

45.79

45

4

内哥罗

45.61

46

5

南非

45.60

47

6

斐济

45.21

49

7

泰国

44.75

52

8

塞舌尔群岛

44.45

53

9

保加利亚

44.34

54

10

 

表7 中上收入国家/经济体创新产出分指数前十国家排名

国家/经济体

创新产出分指数得分

全球排名

UM国家排名

中国

47.35

16

1

匈牙利

42.18

29

2

马来西亚

38.74

35

3

保加利亚

37.13

37

4

土耳其

36.74

39

5

巴拿马

35.20

42

6

毛里求斯

34.99

43

7

罗马尼亚

34.80

44

8

泰国

33.81

49

9

白俄罗斯

33.68

50

10

2、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SEAO)

SEAO地区共包括17个国家/经济体,表8、表9和表10分别列出了GII指数、创新投入指数和创新产出指数排名前十的国家/经济体。可以看到,新加坡、中国香港、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创新能力较高,无论GII指数、创新投入指数和创新产出指数排名均在全球前25位。

表8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GII指数前十国家/经济体排名

国家/经济体

GII指数

创新效率指数

得分

全球排名

SEAO排名

得分

全球排名

新加坡

59.24

7

1

0.61

110

中国香港

56.82

10

2

0.66

99

韩国

55.27

16

3

0.78

54

澳大利亚

55.01

17

4

0.70

81

新西兰

54.52

18

5

0.75

66

日本

52.41

21

6

0.69

88

中国

46.57

29

7

1.03

2

马来西亚

45.60

33

8

0.74

72

泰国

39.28

48

9

0.76

62

蒙古

37.52

56

10

0.68

94

 

表9 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创新投入分指数前十国家/经济体排名

国家/经济体

创新投入分指数得分

全球排名

SEAO排名

新加坡

73.60

1

1

中国香港

68.57

2

2

澳大利亚

64.57

10

3

新西兰

62.47

13

4

日本

62.21

15

5

韩国

62.17

16

6

马来西亚

52.46

30

7

中国

45.79

45

8

斐济

45.21

49

9

蒙古

44.76

51

10

 

表10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创新产出分指数前十国家/经济体排名

国家/经济体

创新产出分指数

得分

全球排名

SEAO排名

韩国

48.37

15

1

中国

47.35

16

2

新西兰

46.57

18

3

澳大利亚

45.46

22

4

中国香港

45.08

24

5

新加坡

44.88

25

6

日本

42.61

27

7

马来西亚

38.74

35

8

越南

34.02

47

9

泰国

33.81

49

10

中国的GII指数排名居SEAO地区第七位(全球第29位),创新效率指数排名居SEAO地区第一位(全球第2位),创新投入指数排名居SEAO地区第八位(全球第45位),创新产出指数排名居SEAO地区第二位(全球第16位)。可以看到SEAO地区中国的创新效率较高,能够克服不利的创新投入因素来获得较稳定的创新产出。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国的综合创新能力,急需完善中国的创新投入环境。

3、金砖国家

整体而言,金砖四国在GII的排名中相对比较落后,但是整体呈上升态势。除印度外,其他四个国家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另外除南非外,其它四个国家的创新效率指数均高于今年全球平均水平(0.74)。和其他金砖国家相比,中国的创新能力较高,无论是创新指数、创新效率、创新投入分指数和创新产出分指数都高居榜首(如表11、表12和表13所示)。

 

表11金砖国家创新指数排名

国家/经济体

GII指数

创新效率指数(全球平均0.74)

得分

2014排名

BRICS排名

2013排名

得分

2014排名

BRICS排名

中国

46.57

29

1

35

1.03

2

1

俄罗斯

39.14

49

2

62

0.79

49

3

南非

38.25

53

3

58

0.68

93

5

巴西

36.29

61

4

64

0.74

71

4

印度

33.70

76

5

66

0.82

31

2

 

表12金砖国家创新投入指数排名

国家/经济体

创新投入得分

全球综合排名

BRICS排名

中国

45.79

45

1

南非

45.60

47

2

俄罗斯

43.77

56

3

巴西

41.74

63

4

印度

36.97

93

5

 

表13金砖国家创新产出指数排名

国家/经济体

创新产出得分

全球综合排名

BRICS排名

中国

47.35

16

1

俄罗斯

34.50

45

2

南非

30.90

63

3

巴西

30.84

64

4

印度

30.42

65

5

4、中国人力资本分指数状况

《2014全球创新指数报告》的主题是:创新中人的因素。印度工业联盟(CII)总干事Chandrajit Banerjee也指出:导致不同国家创新能力差别的一个主要因素是该国/经济体内从事创新活动的人力资本的质量。尽管技术、资本等其它因素也会影响创新过程,但是这些因素都与人力资本质量直接相关。因此,在不同层次、不同维度对人力资本进行教育、培训是实现创新的基础和关键。接下来比较分析不同国家/经济体在人力资本方面的差异,重点分析中国的相对位置。

GII指数中反映人力资本的指标包括教育(Education, 细分为五个具体指标:教育经费支出/GDP、人均教育经费、平均受教育年限预期、15岁学生阅读、数学和科学能力评价以及中学教育学生/教师数比[6])和高等教育(Tertiary education, 细分为三个具体指标:高等教育入学率,科学、工程和建筑类高等教育人数比以及高等教育国外留学生百分比[7])两类。

由表14、表15、表16、表17和表18[8]可以看到除“学生阅读、数学和科学能力评价”指数外,中国在其它代表人力资本的指数排名中均比较落后。

表14 平均受教育年限预期前十国家/经济体排名

全球排名

国家/经济体

得分(0-100)

全球排名

国家/经济体

得分(0-100)

1

澳大利亚

100

7

西班牙

81.17

2

新西兰

96.71

8

芬兰

80.34

3

冰岛

91.94

9

韩国

79.98

4

爱尔兰

91.03

10

丹麦

79.67

5

荷兰

86.46

31

中国香港

70.58

6

挪威

84.04

74

中国

52.92

 

表15 学生阅读、数学和科学能力评价前十国家/经济体排名

全球排名

国家/经济体

得分(0-100)

全球排名

国家/经济体

得分(0-100)

1

中国

100

6

芬兰

76.91

2

新加坡

87.38

7

爱沙尼亚

75.59

3

中国香港

86.53

8

加拿大

74.05

4

韩国

82.10

9

波兰

73.37

5

日本

81.28

10

荷兰

72.68

 

表16 中学教育学生人数/教师人数比前十国家/经济体排名

全球排名

国家/经济体

得分(0-100)

全球排名

国家/经济体

得分(0-100)

1

葡萄牙

100

7

拉托维亚

97.15

2

格鲁吉亚

99.36

8

俄罗斯

96.76

3

希腊

98.45

9

卢森堡

96.67

4

马耳他

98.26

10

立陶宛

96.48

5

克罗地亚

98.11

55

中国

79.26

6

科威特

97.60

75

中国香港

69.48

 

表17 高等教育入学率前十国家/经济体排名

全球排名

国家/经济体

得分(0-100)

全球排名

国家/经济体

得分(0-100)

1

韩国

100

7

澳大利亚

84.41

2

芬兰

97

8

西班牙

83.76

3

美国

96.79

9

冰岛

82.05

4

白俄罗斯

92.81

10

新西兰

81.89

5

希腊

92.75

37

中国香港

60.73

6

斯罗文尼亚

87.26

82

中国

26.51

 

表18 高等教育国外留学生百分比前十国家/经济体排名

全球排名

国家/经济体

得分(0-100)

全球排名

国家/经济体

得分(0-100)

1

澳大利亚

100

7

澳大利亚

98.35

2

塞浦路斯

100

8

新加坡

96.65

3

斐济

100

9

英国

84.97

4

卢森堡

100

10

瑞士

81.80

5

卡塔尔

100

22

中国香港

39.40

6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100

100

中国

1.33

尽管近些年中国不断加大教育经费支出,但是整体排名仍比较靠后。特别是高等教育领域内的“高等教育入学率”以及“高等教育国外留学生百分比”更是处于弱势地位。

三、中国创新能力相对领先领域和弱势领域分析

表14根据《2014全球创新指数》涉及的81个具体指标的全球排名,列出了中国的相对领先领域和相对弱势领域,可以看到:

1、相对领先领域

高等教育入学增长率最高的在亚洲(中亚除外),特别是中国,高等教育系统不断扩大和完善,三所领先大学的顶尖大学排名居全球第10位,整体研发系统也进一步扩大。这与近些年中国不断扩大教育经费、研发经费支出等密不可分。

中国“本地居民专利申请”指数排名居全球第1位。2009年以来,全球知识产权申请数目快速增长,年增速平均为9%左右,中国这一指标增速最快,2011年以来,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0%。

中国的“知识和技术产出”指数在全球排第2位;另外“其他创造性产出”指数也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其中的“创造性产品出口”具体指标排名全球第1位。

2、相对弱势领域

中国“制度环境”指标则相对比较弱势(全球排第114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制度环境”共包含三个次级指标:政治环境(125位)、管制环境(117位)和商业环境(98位),排名均相对比较落后。完善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可能是快速提高中国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高等教育国外留学生百分比指标排名第100位,相对比较落后,说明中国目前国外人才的吸引力不足。知识密集型人员百分比、境外支持的当地研发投入以及通用、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进口占总交易额百分比等具体指标相对比较落后。

在“其它创造性产出”方面中国也相对弱势,国家特色电影/人口、全球公司与媒体的产出/人口以及出版与印刷企业百分比等具体指标全球排名较低。针对这些不足,可以鼓励、支持中国特色电影人与电影;引导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进行跨国经营;促进出版与印刷行业的发展等。

表14 中国相对领先领域和相对弱势领域

相对领先领域

相对弱势领域

第二层

分指标

第三层

分指标

具体指标

全球排名

第二层

分指标

第三层

分指标

具体指标

全球排名

人力资本和研究(32)

教育(1)

学生阅读、数学和科学能力评价

1

制度环境

(114)

政治环境(125)

出版自由

141

研发(23)

三所领先大学的顶尖大学排名

10

管制环境

(117)

解雇成本

120

基础设施(39)

通用基础设施(2)

跨资本形成占GDP的比

2

商业环境

(98)

开办企业容易度

122

商业成熟度(32)

知识工人(29)

企业提供正式培训

1

人力资本和研究(32)

高等教育(115)

高等教育国外留学生百分比

100

企业提供的国内研发经费

5

商业成熟度(32)

知识工人(29)

知识密集型人员百分比

101

知识和技术产出(2)

知识创造(4)

本地居民专利申请

1

创新联系(74)

境外支持的当地研发投入

81

当地资源利用

1

知识吸收(28)

通用、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进口占总交易额百分比

123

知识影响(3)

人均GDP增长率

2

其他创造性产出(59)

创造性产品和服务(33)

国家特色电影/人口

86

知识扩散(23)

高技术产品出口不再出口

1

全球公司与媒体产出/人口

49

其他创造性产出(59)

创造性产品和服务(33)

创造性产品出口

1

出版与印刷企业百分比

83

附注:第二层分指标和第三层分指标括号内的数字为该指标的全球排名。

 

四、2014全球创新能力综合分析

通过分析2014年全球创新能力,可以得知:
一是不同收入经济体的创新能力不均衡。创新是一个全球化的游戏,2014年是一个脆弱的经济复苏期,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在创新方面的差异依然存在,创新能力在不同收入经济体间是不均衡的,存在一条创新的分水岭(如图2、图3所示)。高收入国家/经济体在榜单上占据前列,其GII指数、创新效率指数、创新投入分指数和创新产出分指数基本都高于中等收入经济体和低收入经济体。

图2 创新产出分指标&创新投入分指标

 

附注:资料来源于《2014全球创新指数报告》第22页。

 

图3 GII指数&创新效率指数

附注:资料来源于《2014全球创新指数报告》第24页。

二是造成不同国家/经济体间创新差异的重要原因在于人力资源。教育水平高、大学入学率高的国家其创新能力一般较高。随着创新成为全球游戏,人才的流动性不断提高。全球顶尖人才缺乏,大多集聚在美国等创新生态系统优越国家。美国等国家由于建立了有效的创新生态系统来吸引全球的人才,保持了较高的创新能力和经济增长。将近75%的来自中、低收入国家/经济体的人才在美国定居。越来越多的新兴经济体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即人才流出(即公民出国留学)明显大于人才流入(表现优异者回国创新并为当地创造就业,散居者为增强国家竞争力做贡献)。中国和印度是中等收入国家中人才流失最大的两个国家[9].

三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明显提高。一方面,中国和俄罗斯等新兴国家创新指数排名有大幅提升,中国GII排名由2013年的35位上升到29位,俄罗斯排名由2013年的62位上升到49位;另一方面,中国、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虽然GII指数没有进入全球前25,但是创新效率指数却名列全球前十,中国创新效率指数全球第二,这说明它们能够有效克服创新投入的相对不利因素获得较高、较稳定的创新产出。

四是在细分组内(UM收入水平、SEAO地区和BRICK国家)中国的创新水平相对处于优势地位,但创新投入指标相对落后。首先,在UM收入水平国家中,中国的GII指数、创新效率指数和创新产出指数均位列第一位;但是创新投入指数相对较低,处于UM国家第四位。其次,在SEAO地区,中国的GII指数和创新投入指数排名分别为第七和第八位,相对较低;创新效率指数和创新产出指数分列第一和第二位,排名较高。还有,在金砖国家中,中国创新能力继续处于领先地位(全球第29位),俄罗斯、南非、巴西和印度分别位居第49位、53位、61位和76位,创新效率、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指标都处于BRICK国家首位。

五是中国在人力资源方面有诸多指标排名靠后。除“学生阅读、数学和科学能力评价”指标外,中国在平均受教育年限预期、中学教育学生人数/教师人数比、高等教育入学率以及高等教育国外留学生百分比等代表人力资本质量的指标中均比较落后。

五、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2014年GII指数排名29位,较2013年相比提高6位,同时中国在教育(排名第1位)、本地居民专利申请(排名第1位)、知识和技术产出(排名第2位)以及三所领先大学的顶尖大学排名(排名第10位)等多项指标排名靠前。中国成为中等收入国家只有三年的时间,三年内已经有了非常出色的表现。中国取得了杰出的成绩,并且也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中国创新投入分指标(全球第45位)特别是其中的制度环境(全球第114位)和高等教育国外留学生百分比(全球第100位)等次级指标相对比较落后;另外,虽然创新产出分指标(全球第16位)排名比较靠前,但是其中的国家特色电影/人口(全球第86位)以及出版与印刷企业百分比(全球第83位)等具体指标全球排名较低。

一方面,突破创新中存在的障碍是中国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大量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是创新的重要因素,有助于推动国家和地区加快技术创新和转型[10]。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制定鼓励创新的政策措施,制定基于知识的创新战略,激发国内现有人力资本的创新动力;加大教育投资,建立健全教育环境,使不同层次的人能够有动力、有机会获得所需要的教育,提升中国人力资本的创新能力二是继续投资以加强我们的创新生态系统,并密切监控其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等指标的质量。在进一步提高现有人力资本创新效率的同时,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中国的创新行动中。即建立相关政策、措施,留住国内人才、吸引全球人才,吸引中国“人才回流”。

另一方面,在进一步强化中国创新优势领域的同时,重点关注中国全球排名相对落后的方面。一是从政治环境(全球第125位)、管制环境(全球第117位)和商业环境(全球第98位)等三方面优化创新的制度环境(全球第114位)。完善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可能是快速提高中国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二是关注知识和技术外的其他创造性产品和服务(全球第59位),例如鼓励拍摄有中国特色的电影;引导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进行跨国经营;促进国内出版与印刷行业的发展等。(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张红娟)

本文仅代表研究基地专家观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注释】

  [1]Cornell University, INSEAD, and WIPO (2014): The Global Innovation Index 2014: The Human Factor in Innovation, second printing. Fontainebleau, Ithaca, andGeneva.

  [2]全球创新指数由欧洲工商管理学院于2007年创立,每年发布一次,到2014年共发布7份报告。

  [3]该报告包含的143个经济体,代表全球92.9%的人口以及98.3%的全球生产总值。

  [4]该部分分析过程中,表1、表2、表3、表4中,无论中国是否进入某指标的前十,均列出了中国该指标的具体得分和全球排名,便于在分析全球创新状况的同时,确认中国的相对位置。

  [5]为了论述的方便,分析过程中用了“国家/经济体”这一词,《2014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采用的是“economies”,因为143家中的部分不能称为“国家”,例如中国香港。

  [6]Expenditure on education; Government expenditure on education per pupil, secondary; School life expectancy; Assessment in reading,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Pupil-teacher ratio, secondary

  [7]Tertiary enrolment; Graduates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ertiary inbound mobility

  [8]教育经费支出/GDP、人均教育经费以及科学、工程和建筑类高等教育人数比三个指标中国数据缺失。

  [9]Fink, C., E. Miguelez, and J. Raffo. 2013. ‘The GlobalRace for Inventors’. Vox, 17 July. Available athttp://www.voxeu.org/article/global-raceinventors.

  [10]印度工业联盟(CII)总干事Chandrajit Banerjee指出:一个国家/经济体内有才干的人力资本通常通过两种方式获得:一是通过建立基本的机构,例如学校、学院、大学、研究所以及其他研发机构等,提供基础和高等教育和培训,提高国民的知识、技术水平;二是通过建立合适的激励政策吸引其他国家/经济体有才干的人力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