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战略研究

信息速递第35期(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政策需求的实证调研分析)

    【编者按】 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已经成为关系民生和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微企业对知识产权政策具有特殊需求。本文针对258家天津市中小微企业开展问卷调查,深入分析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现状与政策需求,并提出知识产权政策建议。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政策需求包括,加强知识产权创造类政策与创新基金、投资引导基金政策的衔接,建设完善的知识产权市场交易体系和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加强政府采购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对知识产权直接转化的支持,促进本地产业集群和产业链优势建设以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完善维权援助机制,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任何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产业安全和经济活力不仅需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也需要为数众多、充满活力的中小微企业。目前,我国中小微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其对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社会销售额、税收和出口总额的贡献分别达到58%、74%、59%、48%和68%,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已经成为关系民生和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微企业对知识产权政策具有特殊需求。本文通过针对258家天津市中小微企业开展问卷调查,深入分析中小微企业对知识产权政策的需求。

  一、 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调查问卷的制作。在对我国1986年以来颁布的知识产权政策,特别是有关中小微企业的知识产权政策进行系统梳理以后,在参考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初步开发出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政策调查问卷,该问卷主要由企业概况与企业知识产权状况、知识产权政策执行及需求状况和开放式问题三个部分组成。在此基础上,举办部分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参加的座谈会,讨论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的问题、知识产权政策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及政策需求,并在此基础上修改调查问卷。最后,与天津市知识产权局讨论定稿。

  调查对象的选取。综合考虑研究需要、调研质量、过程的可控性等诸多因素,在区级及以上专利试点单位、科技型中小企业中随机抽取了400家企业作为调研对象。由天津市知识产权局向各区县知识产权局以电子文本形式发放问卷和企业名录,并指定由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认真填写,并按时提交。如果该企业没有专职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则由研发负责人或企业负责人填写。共回收问卷292份,对信息填写不完全,主观性问题打分存在大量空缺、多数打分高度一致等明显具有问题的问卷进行了剔除,最终确定对258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

  调查对象的代表性。258家企业几乎覆盖所有行业,其中设备制造业、石油加工和化学产品制造业、科学研究、科技推广和技术服务业、医药制造业占比较高,计算机、通讯和电子设备制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高新产业,以及农林牧渔业、食品加工制造业等传统产业也占有一定比重,与我国整体上中小微企业行业分布结构相对一致。在258家企业中,年营业收入超过3000万元的企业数量基本占到调研对象的一半,而年营业收入低于300万元的企业数量接近调研对象总量的20%。这一比例与现实中的中、小、微型企业的数量分布具有一定差异。但考虑到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现实状况,适当提高中型企业数量,具有一定现实价值。


  图1 调查对象的行业分布状况与营业收入分布状况


  二、 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现状的实证调研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可以得知如下结论:

  一是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是人才缺乏。近八成企业具有相对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但是,只有40%多的样本企业配备了专职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在访谈中发现,许多企业没有配备专职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重要原因在于,难以找到合适的人选。知识产权管理教育和在职培训值得高度关注。


  图2 样本企业知识产权组织与制度建设状况


  二是中小微企业专利布局状况堪忧。约有一半以上的中小微企业没有授权的发明专利,拥有10项以上发明专利的企业数量占12%,拥有20项以上发明专利的企业数量仅占3.88%。拥有发明专利权最多的企业是天津药物研究院,达到218项。所有中小微企业的平均发明专利数量仅为4.60件,除去天津药物研究院,则显著下降为3.75件。


  图3 样本企业发明专利授权状况


  三是中小微企业专利转让和许可规模非常低。258家企业购买或获得其他公司专利许可的数量仅为74件,超过90%的企业从来没有购买或获得过其他公司的专利许可,仅有3家企业曾经购买获得5项或以上其他公司的专利。样本企业转让或许可的专利数量同样处于较低水平,仅为68项。仅有4家企业曾转让或对外许可的数量超过5项,90%以上的企业从来没有对外转让或许可的记录。样本企业用于购买或获得专利许可的支出超过100万元的企业仅为5家,不足企业总量的2%,另外约有不足6%的企业此项支出处于0-100万元之间,近50%的企业此项支出为0。样本企业用于转让或对外许可的收入超过100万元的企业仅为5家,不足企业总量的2%,另外约有3.1%的企业此项收入处于0-100万元之间,50%的企业此项收入为0。

  三、 现有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政策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可以得知如下结论:

  一是知识产权保护实效不强是知识产权政策中存在的最大问题。绝大多数企业高度认同知识产权是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工具。在258份有效问卷中,有79份问卷回答了主观性问题,其中大多数企业都认为目前市场上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泛滥(39),而利用行政手段和司法手段维权费时费力(20),从中不难看出中小微企业既想借助于知识产权保护自身研发成果,又必须面对侵权行为泛滥,维权成本高企的尴尬局面。

  表1 知识产权政策体系及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问题

出现次数

市场上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泛滥

39

扶持政策的兑现周期长,程序多

37

知识产权政策缺乏系统性,变更频繁,不完善,难以落实到位

34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实施脱节

33

知识产权政策中对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不够

30

专利技术的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低

27

发明型专利审查时间过长

26

企业研发风险大,现金流吃紧,资金链不稳固

23

发生知识产权争议及纠纷后,行政处理和司法诉讼时间过长,不利于权利人维权

20

目前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过于分散

18

企业申报及持有、转让知识产权的费用过高

16

中介机构和社会服务作为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配套机制还不够完善

16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16

解决知识产权评估评价难

16

有些政策不适用于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情况,无法顺利执行

14

政策执行过程透明度较低

9

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缺少有利的外部环境条件

7

专利申请与维护的交费途径不便利,容易造成交费延迟,而丧失权利

7

专利预警方面比较薄弱

6

知识产权服务层次不高,中高级服务能力不足

6

知识产权扶持政策力度及覆盖范围不够

5


  二是知识产权支持政策的实操性需要进一步提高。如上表所示,除知识产权保护之外的其他问题集中在相关扶持政策的兑现周期长,程序繁琐(37)、知识产权政策缺乏系统性、变更频繁、不完善,难以落实到位(34),政策执行过程透明度较低(9)、专利审查时间长(26)等方面,也有少数企业认为某些政策不适用于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情况,无法顺利执行(14)。这体现出我国目前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不够系统完善,在执行过程中,不利于中小微企业系统了解政策的导向及变化,获得相应的扶持,而且维权的成本较高。另外,很多问题集中在专利技术的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低(27)、企业申报及持有、转让知识产权的费用过高(16)、解决知识产权评估评价难(16)、中介机构和社会服务作为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配套机制还不够完善(16),这些问题都会导致知识产权市场发育的不健全,从而阻碍知识产权转让和交易的正常开展,这也是造成前面分析中反映出的知识产权交易极度不活跃的根本性原因。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提出,目前知识产权政策中对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不够(30),这也是导致前述企业普遍认为缺乏专业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的重要原因。

  三是企业对支持“走出去”的知识产权政策了解和运用程度不高。绝大多数调研对象对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的政策的10个相关描述的内容相当了解,并给出了较高的评分,所有描述对应的最高频次的得分都集中在5分。另外,对于“中小微企业的产品出口需要有关涉及专利、著作权、商标等知识产权类贸易措施的预警服务和支持”不了解的调研对象较多,达到14个。

  四是企业对知识产权金融运用促进政策的了解和运用程度不高。针对企业知识产权资本化运用的问题,除“中小微企业的发展需要支持自主创新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外,另外几个问题的描述都有相当比例的调研对象表示不了解,特别是竟有接近20%的调研对象不了解“中小微企业需要借助于保险机构的科技保险产品创新机制,化解知识产权创造、应用以及融资等方面的风险”。从中可以看出,需要加强政策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中小微企业认识到通过科技与金融相结合,优化配置知识产权资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价值,并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资本化运用的方式和机制。企业对于具体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构成、运行机制等方面具体的需求都没有呈现出很大的兴趣,对借助知识产权权利质押获得资金支持(3.89)、从创业风险投资服务机构得到资金支持(3.75)、借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平台以及中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等获得信贷支持(3.91)、借助于科技金融合作平台获得资金支持(3.86)的评价都相对较低。广大中小微企业对“借助产权交易市场的企业股权流转和融资服务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交易”(3.82)和“借助于保险机构的科技保险产品创新机制,化解知识产权创造、应用以及融资等方面的风险”(3.94)等方面的需求也不是很高。这说明尽管相关知识产权政策已经逐步完善,但由于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加上很多中小微企业的意识、能力不到位,实施效果还有待提高。

  四、 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政策需求的实证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可以得知如下结论:

  一是中小微企业对知识产权创造类政策需求最为强烈。在各项政策目标中,企业对知识产权创造政策需求程度最高,然后依次是知识产权直接转化、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资本化运用,而对知识产权交易需求显著低于其他政策目标。这些信息表明,目前我国中小微企业对知识产权政策需求主要体现为借助政策支持,推动知识产权创造,提升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主要以直接转化形式实现其经济价值,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同时开始注重知识产权资产属性,开展知识产权投融资。值得关注的是,对知识产权交易的政策需求处于相当低的水平。结合前述调查数据,我国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交易本身规模也很小,这一现实交易规模和政策需求双双偏低的局面有待深入分析。


  图4 知识产权政策需求综合评分


  二是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创造类政策需求在于,加强知识产权创造类政策与创新基金、投资引导基金政策的衔接。大多数调研对象都认同针对中小微企业的财税优惠政策对于推动中小微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这种认同程度并不是很高(评分出现最高的是4分)。而且尽管资助政策便于中小微企业获得资助,但是政府对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资助力度仍然偏低。相对于在知识产权资助,广大中小微企业更渴望比较方便地获得创新基金、投资引导基金的资助。


  图5 知识产权创造问题评分标准差和均值


  三是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交易促进类政策需求在于,建设完善的知识产权市场交易体系和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中小微企业本身不是特别愿意进行知识产权的转让与交易,对于将自主研发的知识产权出售或许可他人使用(3.72),以及从外部获取专利等知识产权或获得许可(3.63)的意愿程度都不高。中小微企业对目前财税政策对于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交易的推动作用的认可程度相当低,约有2/3的调研对象给出的评分为3分或4分,另有31位调研对象不了解目前的财税优惠政策是否能够推动中小微企业的知识产权交易。结合主观性问题调查中,有关“专利技术的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低”、“解决知识产权评估评价难”、“企业申报及持有、转让知识产权的费用过高”、“知识产权服务层次不高,中高级服务能力不足”等评价,可以看出应该切实加强知识产权市场交易平台建设,建设完善的知识产权市场交易体系,扶持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降低知识产权交易成本。


  图6 知识产权交易问题评分标准差和均值


  四是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直接转化促进类政策需求在于政府采购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需要进一步促进本地产业集群和产业链优势建设以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中小微企业对于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的政策需求是全方位的,即使得分最低的“中小微企业需要利用政府的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等支持政策推动知识产权的转化或产业化”也超过了4分。得分最高的两项表明中小微企业最希望得到的是政府采购政策对中小微企业自主创新、自主品牌针对性的支持(4.41)和对中小微企业的技术产业化有针对性的税收优惠政策扶持(4.4)。由于中小微企业自身规模相对较小、产业化能力相对偏弱,其知识产权成果的直接转化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大的产业环境,比如借助本地产业集群和产业链优势(4.26)、依托科技园区建设(4.19),同时需要通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4.22)、生产力促进中心(4.17)以及孵化器(4.12)等推动知识产权的转化。


  图7 知识产权直接转化问题评分标准差和均值


  五是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类政策需求在于,加大保护力度和完善维权援助机制。大多数中小微企业都高度认同“相对于大企业来说,中小微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维权面临更大的困难”(4.30),而且“在目前的法律和政策下,中小微企业难以对其技术秘密进行有效的保护”(4.04)。中小微企业存在“需要利用专利、版权等措施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4.38)、“需要通过政府法律援助机构获得专利诉讼与代理等援助服务”(4.66)的迫切需求。


  图8 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评分标准差和均值



  六是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基础设施类政策需求在于,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便利地获取所需的知识产权信息。调研对象中不少对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平台(体系)(32位)和共性技术平台(14位)缺乏了解,说明还需要考尽可能结合中小微企业的现实状况,进一步完善、宣传、落实相关政策。调研结果表明,广大中小微企业都渴望得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撑(4.41),而且在知识产权管理过程中,需要借助知识产权公共科技信息服务平台,便利地获取所需的知识产权信息(4.21)。

  五、 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知识产权政策建议

  一是针对不同类别中小微企业的现实需求,适当修正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扶持政策目标。目前的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扶持政策存在政策目标相对单一问题,只有基于不同中小微企业的规模、行业、发展阶段的差异,有针对性地确定知识产权扶持政策目标,尽可能利用不同的政策目标或目标组合覆盖大多数中小微企业,并针对中小微企业的现实状况和政策目标,完善相应的政策措施,才能够真正形成健康的中小微企业生态,促进中小微企业的健康和谐发展。

  二是针对知识产权创造方面的需求,加大财税支持力度,为他们的知识产权创造良好的技术和经济条件,积极吸纳具有一定技术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参与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注重品牌建设,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是针对知识产权运用方面的需求,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市场交易平台建设,通过提供评估、咨询、法律、财务、融资、培训等全方位的市场服务,降低知识产权交易成本和风险。并可以由相关部门利用财政资金的支持或吸引社会资金对沉睡专利进行低价购买,并对过期专利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低价或无偿转让给有需求的中小微企业,并扶持它们进行成果转化,积极引导生产力促进中心、孵化器、科技园等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转化的服务和支持,大力加强知识产权资本化运用促进政策宣传

  四是针对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需求,采取财税支持措施,积极扶持和引导社会法律援助机构对中小微企业提供专利诉讼与代理等服务。或者对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诉讼费用给予补贴,降低其维权成本。

  五是针对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需求,加快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和市场交易平台等建设,完善共性技术平台对中小微企业开放的管理措施,积极引导相关机构与中小微企业开放式创新。(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孙文祥)


  本文仅代表研究基地专家观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