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战略研究

国外高校专利转移转化的最新进展

【编者按】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数据显示,2013年美国占据世界PCT专利申请量的27.9%,高校提供了强劲动力,排名前10的教育机构中有9个来自美国。根据美国大学技术经理人协会的调查,2012年美国高校初创企业705家,执行许可达到5130件,执行转让达到1242件,美国高校专利转移转化活跃。分析高校概念验证中心、校企合作推动创新等研究进展,追踪明尼苏达大学“先试后买”等实践做法,提出尽快出台相关法律、加大高校技术转移投入、鼓励高校国际专利申请、鼓励学术创业、建立概念验证中心、培养技术经理人、建立技术经理人联合会等对策建议。

一、国外高校专利转移转化的现状分析

高校为美国PCT专利申请数量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美国PCT专利申请量为57239件,比2012年增长了10.8%,占据世界PCT专利申请总量的27.9%,保持领先地位。其中,美国高校提供了强劲动力,2013年,PCT专利申请量排名前10名的教育机构中有9所来自美国,排名前50名的教育机构中有31所来自美国,美国高校主导了教育机构PCT专利的申请。中国仅有两所高校进入PCT专利申请量前50名,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分别占据第14位和第21位,PCT专利申请数量较之排名第一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尚有较大差距。详见表1。

表1 高校PCT专利申请情况[1]

排名

申请院校

国别

PCT申请量(2013)

1

加利福尼亚大学

美国

398

2

麻省理工

美国

217

3

哥伦比亚大学

美国

133

4

德克萨斯大学

美国

119

5

哈佛大学

美国

119

6

约翰·霍普金斯

美国

116

7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

韩国

105

8

小利兰·斯坦福大学

美国

98

9

康奈尔大学

美国

94

10

加州理工

美国

90

14

北京大学

中国

77

21

清华大学

中国

62

50

杜克大学

美国

36

 

美国高校专利质量和综合实力较高。《IEEE Spectrum》[2]发布的2013年全球专利实力榜高校部分如下表所示。在专利综合实力排名前十的大学中,有9所来自美国,排名前二十的大学中有18所来自美国,美国高校在专利实力上有着雄厚的表现。中国仅有清华大学一所高校进入专利综合实力前十名,位列第3位。

表2 2012年各高校专利实力排行情况[3]

排名

院校名称

所属国家

2012获授权美国专利数

专利增长指数

经调整后专利引证情况

专利的普遍适用性

专利技术的独创性

各项指标综合结果

1

麻省理工学院

美国

236

1.36

1.73

2.20

1.07

1315.8

2

加州大学

美国

411

1.11

1.31

1.73

1.12

1151.4

3

清华大学

中国

158

1.34

1.44

2.12

1.20

776.2

4

加州理工学院

美国

143

1.27

1.70

2.13

1.12

732.5

5

斯坦福大学

美国

200

1.15

1.51

1.69

1.06

621.8

6

哈佛大学

美国

61

0.97

2.21

3.28

1.24

529.5

7

爱荷华大学

美国

36

1.38

3.45

2.75

1.06

500.2

8

得克萨斯大学

美国

172

1.25

1.08

2.02

1.06

498.5

9

莱斯大学

美国

37

1.12

2.55

3.19

1.20

403.9

10

南加州大学

美国

96

1.50

1.37

1.73

1.15

391.2

11

东京工业大学

日本

39

1.62

3.93

1.37

1.09

371.6

12

伊利诺伊大学

美国

92

0.93

1.74

2.13

1.07

338.2

14

密歇根大学

美国

118

1.27

1.32

1.49

1.09

320.8

19

康奈尔大学

美国

67

0.94

1.34

2.31

1.14

222.7

20

犹他大学

美国

91

1.90

0.81

1.45

1.07

217.5

 

美国高校技术转移活动保持活跃。根据AUTM(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Technology Managers,美国大学技术经理人协会)2012年的调查[4],AUTM中大学和研究机构专利转移转化活动保持活跃。专利许可和转让活动健康增长,新创企业增长,研发经费增加,授权专利数量显著增长,产品销售增加,技术转移办公室的雇员以及支出在全球金融危机后也开始增长。[5]2010-2012年美国大学和研究机构技术许可和创业活动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2010-2012年美国大学和研究机构技术许可和创业活动情况

 

根据AUTM的调查,2012年美国初创企业的数目增加了5%,达到705家,依旧保持运营的初创企业的数量增加了2%,达到了4002家。此外,执行许可和转让的数量分别增加5%和8%,6372个新技术开始启动商业化发展,代表新技术和新市场的许可和转让增加4%,达到了40007个,创造的新商业产品数量与去年基本持平。在研发经费方面,总的研发经费达到637亿美元,增长4.1%,发明披露增长了8.6%,达到23741项,许可收入增加6.8%,主要来源于特许经营,2012年增长了30.2%,这意味着正在出售的10000种产品起源于开展学术研究的实验室。在2013财年中,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大学的技术转移活动依旧十分活跃,详见表3和表4。

表3 2013财年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转移相关数据[6]

发明披露总数目                                     698件

美国专利申请总数                                   387件

美国专利授权数                                     288件

执行许可数(不包括商标和终端软件)                  59个

资本50万美元以上的新创企业数                       16个

现金收入                                      7960万美元

版税                                          4614万美元

股权兑现                                           359万

 

表4 2013财年斯坦福大学技术转移相关数据[7]

产生收益的发明数目                                  622件

收益超过100万                                            6件

收益超过5500万                                           1件

发明披露总数目                                      502件

新许可协议数                                        103个

非独占许可                                                66个

独占许可                                                  20个

期权协议                                                  17个

现金收入                                      8700万美元

股权许可(股权兑现达100万)                         11个

基于许可协议入股的公司数(截止到2013.8.31)        161个

 

此外,英国剑桥大学对高校衍生企业的投入创纪录地达到了227万英镑,截至2013年7月31日,许可、咨询和股权交易的收入达到了1660万英镑。[8]

二、国外高校专利转移转化的研究进展

(一)高校专利转移转化的非线性模型

    Samantha R. Bradley(2013)总结了传统的高校专利转移转化模式的缺点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专利转移转化的非线性模型。传统的大学专利转移转化模式按照图2所示的流程以一种线性的方式从一个进程到下一个进程,尽管它提供了将一些发明进行市场化的路径,但是传统模式还存在着一些明显局限。

 

图2 高校技术转移的传统模式

具体来说,传统模式并没有准确地表达转移实践过程中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高度线性和简单化。传统模式将转移约束在严格的线性路径中,并过于简化潜在的微妙复杂过程。这种模式不能准确描绘出转移在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异,并迫使所有披露都遵循传统线性模式路径,这极有可能会使得许多专利在转移过程中失败。此外,传统模式过于强调作为主要科研产出的专利在转移过程中的重要性,进而忽略了其他能够盈利和营销的机制。二是对非正式机制关注不足。传统线性模式忽略了转移过程中非正式机制的重要性。高校和企业组织文化影响着大多数技术转移进程,但这些元素并没有在传统模式中得到体现。高校奖励制度类型可以极大地促进或阻碍教职员参与技术转移活动,但传统模式对于组织文化、奖励制度等非正式机制关注不足。

 

 

图3 高校技术转移的非线性模式

高校技术转移非线性模式如上图所示,其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协同表达。一是正式机制转移。在非线性模式中,技术转移开始于一个科学发现,之后发明人可以选择向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披露专利,或者选择绕过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不披露专利,这一过程受大学奖励制度和文化影响。一旦发明者决定披露专利,技术转移办公室将评估专利的商业化潜力,包括专利市场化所需时间及市场潜力。如果技术转移办公室决定开发本专利,哪个实体持有本专利的所有权就变得十分重要,图3中非线性模式区别了专利权不同归属情况。专利市场化、获得保护以及许可协议谈判和金钱回报的过程并不一定遵循线性路径,可以交叉或者同时进行。该技术受到保护之后可以通过授权协议被正式许可给一家公司,或者发明者或外界的某个人围绕发明建立一个衍生企业。如果该技术授权给现有的公司,该公司将调整和使用这项胚胎技术,进一步开发并推向市场。二是非正式机制转移。如果发明人选择绕开技术转移办公室,转移通过非正式机制来进行,主要包括咨询、联合出版、演讲和会议以及教师和业界的其他沟通过程。之后可以基于从科学家传递来的知识建立一个衍生公司和初创企业,或者现有公司调整和应用该技术,亦或者直接进入公有领域免费为他人所用。高校和公司文化影响进行非正式转移的决策,位于研究型大学附近并与大学拥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公司更有可能使得大学教职人员进入非正式转移机制。

和传统的线性模式相比,非线性模式区分了实践中存在的不同发明人:大学的科学家、研究生和研究团队;表示出了促进科学发现的可能资金来源,包括联邦合同、联邦拨款、私人赠款、公司合同、捐赠和风险投资基金;正式和非正式转移机制;高校和产业界的文化差异;发明市场化、获得保护、许可协议谈判和获取回报的进行不一定遵循线性路径等。非线性模式有利于创新者将自己的想法、专业知识和技能与组织外部人员进行整合,并使用最有效手段将成果推向市场,这也呼应了日益流行的开放式创新。[9]

(二)与企业合作能够引发更多的创新

一项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最新分析得出了令人惊讶的结论:企业赞助的研究对于未来创新有出人意料的价值。收集自过去20年间加州大学管理的9个分校和3个国家实验室的数据显示,企业资助的发明获许可或被引用的频率高于联邦政府资助的发明。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农业与资源经济学教授Brian Wright引导的研究发现:

一是企业资助的发明获得许可证较多。加州大学的所有发明中,20%与至少一个许可证关联,近25%最终获得专利。没有赞助商信息的发明最不容易获得许可证(13%)或专利(17%)。企业赞助的发明获得许可证(29%)或专利(35%)比联邦支持的发明(22%和26%)更频繁。由两方共同赞助的发明获得许可证(36%)或专利(43%)的几率更高。

二是企业资助的发明激励更多“知识外溢”。平均而言,它比联邦资助的研究使用更广泛的标准衡量专利质量和价值。被引用数据展示了一个专利在之后专利中的引用数量,如果授权给第三方,每个企业资助发明平均被引用了12.8次;如果授权给赞助者,这个数字则更大。而政府资助发明的被引用次数仅为5.6次。[10]

(三)高校专利转移转化过程中的概念验证中心

Catarina Maia(2013)在《概念验证中心在高校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探索性研究》中指出概念验证阶段是指存在于发明产生和产品开发之间的技术商业化中最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商业化概念被提出并确认,合适的市场被定位,可保护的知识产权也已经被发展。这个阶段存在着由于信息和动机不对称以及学术界和产业界之间的代沟而产生的资金缺口。

广义上来说,概念验证中心是为改善高校所产生新知识的传播和商业化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而提供的一系列服务(包括种子资金、商务与咨询服务、教育项目、市场研究、孵化空间)。狭义的角度来说,仅仅把概念验证中心当作是一所或者多所学校用于改善专利转移转化的投资。概念验证中心允许发明人评估自己研究的商业潜力,为不能获得常规资源、行业经验指导和管理技能的早期研究提供资助,并为研究团队将技术披露给市场提供来自于资深风险投资者、创业专家和企业家的顾问和指导。这样,早期的产品得以开发,样品得以测试,使得发明人更容易获得外部投资以进行进一步产品开发,实现从拥有一个创意到做出有影响力成果转变。概念验证中心同样参与创业教育过程。概念验证中心加速了高校所产生创新成果商业化和进入市场的进程。概念验证中心的资金被拨到项目上,从而允许研究者开发概念验证活动。研究者也应该加入技术创业的教育项目中。所有这些活动都有助于改善商业计划,提高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以及加速技术商业化过程。[11]

麻省理工学院工程学院Deshpande中心就是这样的一个概念验证中心,成立于2002年,其宗旨总结起来就是“IMPACT”:将实验室中创新性技术以重大突破产品和成立新公司的形式进入市场。它主要为研究成果表现出潜力的教职员提供经济和其他方面的重要支持,迄今已支持了90余个项目。Deshpande中心对受拨款资助者进行创新过程教育,指导受资助人如何让将他们的专利商业化并创建初创企业,这些技巧是他们整个职业生涯中所能利用的;为研究团队提供来自于受尊敬的风险投资者、创业专家和企业家的顾问和指导;鼓励当今的创新者将他们已获得的技能和机会传授给MIT下一代科学家和工程师,并协助那些希望遵循MIT的例子来促进创新和加快新发现影响力的组织;培育MIT特有的创新和创业生态系统。

三、国外高校专利转移转化的最新实践

(一)政府加大对专利转移转化的支持力度

一是FDA支持生物技术商业化的新联盟。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最近拨款150万美元促进儿科医疗技术商业化联盟的启动。费城的儿科医疗设备联盟(PPDC)包括来自费城儿童医院(CHOP)的工作人员和来自德雷克塞尔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教职员工,联盟包括了当今儿科设备方面一些顶尖的创新者和临床医生,联盟的目标是提供临床、商业和管理经验以及种子资金,加快年幼患者使用新型医疗设备的商业化进程。任何项目实施之前都结合了库尔特-德雷克塞尔程序进行了详细调查,这有助于保持通过PPDC程序的产品高品质。这些具有高商业化潜能和科学潜能的创新点会被咨询委员会批准,该委员会包含商界和学界的一些专家,被批准的项目会得到5万美元的支持以及与投资者和医疗设备产业交流的网络机会[12]

二是NIH出资启动技术转让计划。在美国,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启动3150万美元的技术转让计划加速医学创新,建立三个新的中心,中心将致力于将早期医学研究创新成果推向市场。三个中心是建立在国家研发和创业最热门的三个州——马萨诸塞州、俄亥俄州和加州。这将促进各个地区著名的大学和机构的技术转移活动。例如,新的波士顿生物医学的创新中心将与当地的医院展开合作工作。克利夫兰诊所的创新中心将支持如俄亥俄州立大学和凯斯西储大学在内的一些高校,加州大学加速创新中心将与加州各技术强大的高校展开联系[13]

(二)高校增加专利转移转化的投入

一是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设立100万美元基金推动大学创业。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正计划推出一项新的年度基金,促进高校人员利用大学研究成果创办企业。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研究基金会(PSRF)每年设立约100万美元的基金,促进大学创办衍生企业,主要关注于制造技术。由于PSRF是一个非营利组织,不能获取基金产生的任何收益,例如许可费用。这些收益会以长期投资的形式,继续投入初创企业,这将促进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14]

二是加州圣地亚哥分校校友建立基金支持大学创业[15]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一些校友建立了一个早期风险投资基金,专门针对由大学生,教师和毕业生创建的创业公司。大约800万美元Triton科技基金帮助创业者寻找技术商业化机会。Triton科技基金是4000万美元技术创业基金的一部分,是其纵向合作伙伴,均由校友David Schwab设立。纵向合作伙伴从该校的基金会获得100万美元的资金支持,David Schwab目前正从有限的合伙人中筹集资金,但是他表示基金是开放式运营,寻求潜在的投资者。但是Triton科技基金的特色是由大学之外的风险投资者拥有,进行专业管理。现在风投界主要是“锦上添花”,对已有顾客和收益的公司提供帮助。Triton科技基金将会改善这种状况,对处于初创阶段的大学衍生企业进行资金支持,将侧重于软件,通信,电子,材料,医疗器械和仪器领域。Jacobs工程学院顾问委员会的资深成员Schwab提出,该基金的结构可以作为其他大学进行技术商业化的参考模式。

三是新墨西哥大学促进私人投资者对新兴公司的赞助。新墨西哥大学的官员正计划发起一项从一百万美元的基金中拨出10万美元专款给个体新兴公司,用于将大学的发明投入市场。这一提案若被通过,学校将提供一百万美元,被STC(科技公司)用于促进其他地方投资人对于新兴公司的资金承诺。大学不会做出单方承诺,而是与赞助方或风险投资基金共同投资。这样一来,将会鼓励更多的私人投资者参与新墨西哥大学的新兴公司,而对年轻公司来说,独自承担这些资金是困难的。在经济世界里,10万美元听起来并不算很多,但对于一个缺少发展资源的公司来说却是无价的。新公司成立之初,很难得到起步资金,因为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新兴公司是有很大风险的。通过合作投资,大学可以降低这一风险。

四是剑桥大学新投资5000万英镑支持剑桥企业。剑桥是世界上最有活力的一个技术集群,有54000人就职于1500余个高科技公司,其中有几十个公司已实现了超过十亿市值。这些公司在广泛的领域中运作,从生命科学、工程、计算机科学到人文领域,体现了在大学所进行研究的广度。5000万英镑的新投资业务已经被剑桥大学推出用于支持在剑桥集群中大学衍生企业和其他早期科技公司的发展。许多优秀的企业不得不花费太多的时间筹款,使得他们用更少的时间来专注于运行他们的业务。剑桥创新资本(CIC)在英国剑桥大学的支持下已经成立,提供长期融资以帮助企业跨过商业开发的关键中间阶段,即所谓的“死亡之谷”。剑桥创新资本将投资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广泛的企业,采用长期回报的策略消除与传统风险投资模式相关的早期投资退出的压力。初始资金的投资期将会超过三年。剑桥创新资本将与天使投资和其他长期投资者合作,将创新技术推向市场并帮助建立世界级的企业。资金中主要的投资者是Invesco Perpetual和Lansdowne Partners,以及包括剑桥大学捐赠基金、ARM控股公司和IP集团在内的多名投资者提供进一步的资金。除了投资资本之外,大学将通过其商业化的工具——剑桥企业来支持剑桥创新资本。

(三)明尼苏达大学的“先试后买”模式

技术转移办公室越来越多地负责量化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通过改善企业接触和了解大学所开发技术的渠道。产业界通常所反映出来的挑战包括:漫长的谈判、复杂的许可条款、繁文缛节和金融风险。这意味着被错过的研究和发展合作伙伴机会可能会带来数百万美元的资金、授权和新技术被推向市场。明尼苏达大学最近发布了“先试后买”项目,允许公司“试用”知识产权。其目的是为已经由大学开发出来的技术的商业化提供便利。“先试后买”计划允许感兴趣的公司在决定是否做出一个更永久的许可承诺之前进行技术的“试运行”。公司被授予了一个低而固定费用协议,在试用期内按照预先商定的许可条款来分析技术。通过消除包括专利费用在内的长期许可风险,被许可人可以首先确保该技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并具有真正的商业化潜力。通过降低风险,技术转移办公室应该让更多知识产权进入商业化流水线和技术转移领袖的考虑范围。

这大大简化了受资助研究的签约流程,并采用业界友好的特征:如预先设定的许可条款、全球独家权利、低专利使用费率和负担得起的预付款。这些方案大大提高了大学的发起新的受赞助研究和许可交易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重新定义了技术转移办公室作为公司备受追捧的合作伙伴。这大大简化了受赞助研究的签约流程、并采用像预先设定的许可条款的行业友好型特征、全球独家许可权利、低专利使用费率和负担得起的预付款项。“试买”计划允许公司在决定进行许可之前以低且固定的费用“试用”技术,消除风险并鼓励交易活动。

(四)新离职政策刺激初创企业建立

美国的许多高校都允许教职员发明者休假以促成他们所创建的初创企业的起步,但是教职员必须放弃在离职期间的类似于健康保险、退休计划和人寿保险等津贴。明尼苏达大学刚刚颁布了一项开明的新政策——创业离职项目。这将允许教职员在离职创建风险企业时候保留这些津贴。一个职员可以申请一年的休假进行创业,此外还可以通过特殊的请求再延长半年。在这期间,离职教职员不会拿到薪水,因为新的公司会给他们金钱或者股权的补偿,但是明尼苏达大学会提供初创公司提供不了的福利,退休金、医疗保险和人寿保险都是完整的。其他一些机构不会提供这样的福利,所以这是这个项目与众不同的地方。

想要加入这个项目的教职员必须得到所在院系领导的批准,尽管不能保证创业离职申请一定会得到批准,但是申请标准是非常宽泛的。申请唯一可能被否定的情况就是申请人所在部门无法处理繁重的工作。新的政策将会鼓励初创企业的建立,同时也能加强初创企业和教职员的联系。明尼苏达大学创业中心副主任Russell A指出,创业中心与高校密切联系,采取多种措施致力于推动明尼苏达大学融入当地整个生态系统,发展创业精神。

 

表5 教职员发展离职指南

 

单学期离职

学术休假离职

创业离职

申请资格

享有终身职位、可成为终身职位或合同工;重新成为终身教职员的高层领导人

享有终身职位或者合同工;重新成为终身教职员的高层领导人

享有终身职位、可成为终身职位的教职工

持续时间

一学期

一或两个连续学期,离职和返回时间必须和学期起点和终点一致

最多12个月,特殊情况下可以额外申请6个月

离职比例

100%离职

100%离职

最多可以离职50%时间或100%离职

工资

全薪

50%,外部工资不能超过基本工资

离职期间没有薪水

福利津贴

100%

100%

a.最多离职50%时间的享受全福利津贴;b. 100%离职可能被用于补偿利益损失的应纳税的一次性付款

 

四、对促进我国高校专利转移转化的启示

一是尽快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案),破除高校技术转移的法律障碍。对于利用财政性资金设立的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对其依法取得的科技成果,可以自主决定转让、许可和投资,通过协议定价、在技术市场挂牌交易等方式确定价格。高等学校转让科技成果所取得的收益,在对职务科技成果完成人和为科技成果转化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后,可以留归单位用于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与成果转化工作。

二是加大对高校技术转移的资金支持与政策支持。建议国家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委、教育部、发改委、工信部等相关部委,依托协同创新中心、产业联盟、校企联合研究中心、工程中心等方式,加大对高校技术转移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同时教育部门从学科评估、大学评价等方面加大对高校技术转移的评价和考核,激发和调动高校从事技术转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鼓励创办大学衍生企业。据《时代周报》最新统计,实际控制人为高校的A股上市公司共有25家,总市值1878亿元(截至2014年3月18日收盘),涉及国内13所顶级高校,其中清华大学控制6家,北京大学控制4家,占据半壁江山。和美国相比,我国高校创建的大学衍生企业数量和企业受益都微乎其微。因此,要加大对大学衍生企业的支持力度,实行技术整体转移。除了加强对大学衍生企业的资金支持以外,从鼓励创业者的角度来说,只有提高教职人员进行学术创业的积极性才能改变学术成果闲置的现状,这就需要相关的政策支持和规章制定,在保证高校正常教学和科研的情况下鼓励教职人员利用科研成果创办衍生企业,为他们解决在职称评定、津贴以及创业失败等方面上的后顾之忧,促进人才流动。

四是鼓励国际专利申请,提高PCT专利申请质量。政府和高校应制定政策,引导和鼓励科研人员开展PCT专利申请,并且不断提高申请质量。当前国际竞争的焦点日益集中在科技创新领域,企业和高校的国际专利布局已迫在眉睫。清华大学在专利综合实力排名中位列第3,2011、2012两年清华大学合计取得美国专利授权276件,其中与企业合作申请并获得的授权共264件,占总数的95.7%。清华大学深度依托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清华关联企业在美国大量申请并授权专利的经验可供国内其他高校参考和借鉴。

五是建立概念验证中心等类似机构和运营机制。当前,我国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中积攒着大量的专利技术,而很多专利都是躺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之中,等待着企业界来进行许可,没有主动寻求专利商业化的过程。另外一方面,当产业界接触到专利技术时,存在着早期专利技术的验证问题,科技体制中没有人愿意出钱做概念验证。而一个专利能够被授权许可或者转让的话,必须要有概念验证,否则,产业界会对专利技术的市场潜力产生怀疑。因此,除了技术转移办公室在学校内部推动专利技术与产业界的接触之外,还应存在一个概念验证中心,给技术转移一个拉动,通过将发明胚胎的验证早期的技术是否有市场化潜力,并利用其与产业界之间的关系网络提供技术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支持、行业经验指导和管理运营技巧等等,加速技术进入市场化的过程。

六是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技术转移经理人。目前国内技术经理人队伍尚未建立,具有国际视野的技术经理人更是缺乏。当前国内的技术经理人大多关注国内高校与企业间的技术转移、产学研合作,在对全球创新资源的把握、技术先进性的判断、定向技术集成的目标区域选定上存在盲区。因此,无法及时有效地为企业提供足够专业化的服务,而且各省市技术经理人的水平差异很大。为了更有效地整合资源,需要更多具备国际视野、熟悉东西方商业文化、懂技术、了解国际国内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专业国际技术转移经理人。要鼓励国内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与国际接轨,积极参加国际认可的RTTP的注册国际技术转移经理师考试。[16]RTTP自2002年推出,迄今全球只有177个人通过资格考试。一个合格的技术转移经理师要具备五方面的知识:一是要有理工科的背景,否则看不懂项目;二是要具有知识产权方面的知识,否则不会保护专利;三是要懂营销,掌握技术营销点;四是要具备金融知识,学会整合资源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五是要懂工商管理,学会如何合理有效地管理项目进度和推进节奏。但由于此项认证在全世界60多个国家通行有效,有了这个证书,到这些国家洽谈合作都能够得到业内权威认可。

7.建立类似AUTM的联合会,提供科技转化服务平台。国内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主要有科技检索查新机构、专利代理机构、咨询机构和律师事务所、专门帮助办理政府项目的服务机构、技术交易机构/市场、技术评估机构、科技金融机构等,它们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从总体上看,我国目前科技转化服务能力严重不足, 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科技成果转化需求。我国目前科技转化信息平台有北方技术交易网、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网、中国科技综合信息服务网等,它们提供了很多科技成果的信息和技术需求信息,但是在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上并不充分。许多中介机构的服务仍停留在收集、编辑和发布信息的层面,服务水平相对落后;多数机构由原来的各相关科技管理部门分离和衍生产生,缺乏合作和资源共享,造成极大的浪费;并且专门致力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研究的中介机构为数较少,且没有形成良好的品牌机构。AUTM为学术研究机构、产业界、技术转移从业者、企业家提供交流的平台,共同研究技术成果转化议题,同时AUTM拥有众多技术转移行业的专家,并且注重与会员之间的信息传递,其每年举办的年会已成为了技术转移界的年度盛事;同时,AUTM会定期为会员提供丰富的培训活动,不断提高会员自身的能力水平;另外AUTM还出版了自己的刊物杂志和技术转移手册,让会员第一时间了解到技术转移相关的最新信息;更加值得我们借鉴的是其开发的专门辅助技术转化服务的数据库Global Technology Porta,通过GTP可以检索到很多美国大学待产业化的技术和专利,可以说是专利信息技术和专利运营的结合产品。纵观AUTM的成功经验,要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国家竞争力,有必要成立专门的协调企业和高校关系的联合会,并以此促进政府及时了解产业和高校的需求并调整政策,推动高校专利转移转化。(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张俊艳)

 

本文仅代表研究基地专家观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注释】


  [1]http://www.wipo.int/pressroom/en/articles/2014/article_0002.html

  [2]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每年都会对全美当年所有的专利申请进行广度及深度的专业分析。该协会杂志《IEEE Spectrum》的“全美技术专利记分卡”是衡量各家机构在技术研发和创新领域科研实力的最佳晴雨表。

  [3] http://spectrum.ieee.org/static/interactive-patent-power-2013

  [4]http://www.autm.net/AM/Template.cfm?Section=FY2012_Licensing_Activity_Survey&Template=/CM/ContentDisplay.cfm&ContentID=11435

  [5]Gross C M. The growth of China’s technology transfer industry over the next decade: implications for global markets[J]. The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 2013, 38(5): 716-747.

  [6] http://web.mit.edu/tlo/www/about/office_statistics.html

  [7] http://otl.stanford.edu/about/resources/about_resources.html

  [8] http://www.enterprise.cam.ac.uk/news/2014/1/cambridge-enterprise-announces-2013-results/

  [9]Bradley S R, Hayter C S, Link A N. Models and methods of university technology transfer[M]. Now Publishers Incorporated, 2013.

  [10]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4/3/290988.shtm

  [11] Maia C, Claro J. The role of a Proof of Concept Center in a university ecosystem: an exploratory study[J]. The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 2013, 38(5): 641-650.

  [12] http://techtransfercentral.com/2013/12/18/new-consortium-boost-biotech-commercialization-philadelphia/

  [13]http://techtransfercentral.com/2013/10/02/nih-launches-31-5m-tech-transfer-initiative-accelerate-medical-innovations/

  [14] http://techtransfercentral.com/2014/04/16/penn-state-launching-new-1m-fund-university-start-ups/

  [15] http://techtransfercentral.com/2014/04/16/unique-venture-fund-targets-ucsd-technology/

  [16] RTTP是世界四大技术转移组织(AUTM、PraxisUnico、ASTP、KCA)联合认证、考核、颁发的,是国际技术转移行业内的权威认证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