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历史专题>知识产权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分析解读

贯标筑牢企业创新发展根基

  江苏宜兴三木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三木集团)是一家从事涂料用树脂(溶剂)和树脂原料研发、生产以及配套铜和电缆生产与销售的企业。从成立那天起,这家“传统企业”就提出“科技创新、科技兴企”的口号。“我们老早就懂得要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这样才能在行业里保持领先。但懂得归懂得,做起来真是不容易,幸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及时出台了,让我们真正踏踏实实走上创新发展之路。”三木集团副总经理薛中群的话,代表了不少企业的心声。

  从2013年《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下称《规范》)颁布实施以来,企业贯标工作已经在全国全面铺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6月,国家知识产权局、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此后,各地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创新工作机制,出台了各项政策和工作措施,贯标企业、服务机构、培训人次和认证企业等数量不断增长,贯标效果显著。“知识产权制度作为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制度,已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内容。企业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主要创新主体,知识产权对企业创新尤为重要,知识产权管理是保障企业发展的基础,实施贯标工作能够加强企业对知识产权的全面管理,缩小不同类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差距,逐步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从而提升我国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推行贯标助力强企

  “贯标工作自2013年3月开始推行以来,对于企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正逐步体现,其良好的影响也逐步扩大。正是基于这样的基础,八部门联合发布了《意见》。”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为全面推行《规范》,指导企业通过策划、实施、检查、改进4个环节持续改进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规范生产经营全流程,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有效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总结此前贯标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行《规范》的《意见》。

  据介绍,《意见》从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3个方面出台了14项具体措施。重点任务包括优化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立咨询服务体系、加强认证体系建设、发挥各项政策引导作用、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营造公共服务环境、持续完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推行体系等7项。

  《意见》提出,贯标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符合创新发展需求的推行《规范》工作政策引导体系,构建市场秩序规范的咨询服务体系,形成遵循市场化机制的第三方认证体系,培养一支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引导大部分具有创新优势的企业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企业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能力大幅提升,知识产权对企业竞争优势的贡献显著增强。要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贯彻落实,突出重点区域,注重实践与探索。《意见》要求,要加强对各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试点示范区县的指导,重点依托各类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等产业集聚区,引导辖区内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实施《规范》。

  “《意见》突出了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的总体要求,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为目标,以全面推行《规范》为抓手,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统筹协调、分类指导的原则,通过构建政策引导体系、提升服务机构能力、加强认证市场建设等一系列工作,将推动企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打造知识产权强企。”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有关负责人点明了《意见》出台的重要意义。

  江苏扬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知识产权部门负责人表示:“以公司专利产品氯氟醚菊酯为例,在产品上市之初,市场部门就积极联系政府农药监管主管部门,发布专利权声明,并提请阻止非法假冒产品的登记;在流通中,营销部门建立了市场监控网络,通过抽样检测发现了不法厂商的仿冒产品。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的知识产权管理,企业的知识产权物尽其用,效益得到显著提升。”

  因地制宜百花齐放

  “近年来,各地企业贯标经费投入持续增长,其中江苏、山东、浙江、四川等地建立了贯标专项经费,投入额度位于全国前列。”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有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全国各地贯标经费总投入达2亿元,其中广西、广东、湖南等地经费投入增长较快,且广西省、湖南省、四川省、山东省、上海市、江苏省、陕西省、广东省经费投入超千万元,上述经费投入之和占全国总投入80%。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贯标企业的数量在不断增长。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贯标企业有上万家,400余家服务机构参与了贯标工作,1125家企业获得认证证书。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广东省4个省的企业在贯标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同时,伴随政府层面标准贯彻力度的不断加大,四川省、安徽省、天津市、上海市以及陕西省等省市在企业贯标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尤其是随着贯标工作的推进,以江苏省、安徽省、陕西省为代表的省份还率先开展了以省级绩效评价和第三方认证相结合的标准贯彻模式。“通过省级绩效评价后,企业可根据自身需要,再选择进行第三方认证。该模式既发挥了各地知识产权局在贯标工作的积极性,也提升了贯标认证的效率和效果。”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说。此外,据江苏省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江苏省基本形成了以省、市、县(市、区)三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为主体的贯标联动机制,由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发动和指导企业开展贯标工作,各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明确专门的机构,设置专门的人员,设立专项经费,确保该项工作落到实处,形成了保障有力的推广体系。

  在此基础上,各地持续加大贯标培训工作力度。近3年来,全国各地非常重视贯标人才的培养,多次举办贯标培训班,培训人次持续增长,已初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贯标人才队伍。2015年全国举办了370场不同规模的贯标培训班,培训人员达到了2.6万人次。

  “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当前,企业越来越意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在竞争激烈的创新之路上,进一步推进贯标工作的开展,无疑会筑牢企业创新发展的根基。”业内专家表示。 (知识产权报 李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