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历史专题>知识产权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案例展示

梅花香自苦寒来 自主创新展风采——访合肥利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海

梅花香自苦寒来 自主创新展风采

——访合肥利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海


  如何在包装上确保食品、饮品安全,让包装更环保?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这些问题更多地得到了消费者的重视。呋喃聚酯(PEF)是一种原料可再生、终端可降解,绿色安全、低碳环保的新材料,可完全替代传统石化产品,是当今广泛使用的五大工程塑料之一。合肥利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利夫公司)的主导产品呋喃系列单体,正是呋喃聚酯的原料。

  “我们公司项目的最大特色就是环保。目前已经利用一款可移动的小型密闭式秸秆处理设施,将秸秆直接分解为我们所需的原料。”徐海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利夫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项目“采用绿色合成工艺的生物基呋喃聚酯单体”使用大自然里广泛存在的生物质为原料,通过绿色化学合成反应,生产可以替代传统石油化工产品PET塑料的新型生物可降解塑料呋喃聚酯PEF的前端单体,可以广泛应用于医疗、儿童玩具、食品包装等领域。

  攻克难关 从无到有

  2011年12月,可口可乐公司表示将加快在其包装中使用100%可再生PET瓶的进程。2012年初,从事化工项目私募工作的徐海看到这一消息,在发现商机的同时,一股身为理工生攻克技术难关的热血被点燃。回到家乡安徽,他得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傅尧已经开展了相关的研究,两人一拍即合,决定从技术研发入手,建立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EF材料企业,利夫公司就此应运而生。

  与大部分研发者一样,徐海团队在“嗅”得成功的“梅香”前,也经历一番“苦寒”。那一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旁的工棚中可以看到仅有3个合伙人组成的徐海团队实验的身影,他们穿梭于各个实验台,日夜兼程。“当时由于经验不足,我还常常被化学喷料喷得到处都是。”尽管伴着化学喷料的刺痛感,徐海却乐在其中,因为这离成功的目标又接近了一步。

  在傅尧教授的带领下,团队在2013年取得了阶段性的研发成果,并马上提交了专利申请,2014年利夫公司正式成立,研发人员也增加至二十余人。在与客户的接触中,徐海逐渐意识到,要从研发项目到产品,还需要更多的技术攻关。他向记者举例,“有一个客户在最初接洽时要求产品的关键中间体纯度达到98%。在我们满足这一要求后,客户又提出这一纯度要达到99.5%,在我们经历一番研发达到对方要求后,客户又有了新的要求,希望解决产品杂质偏高的问题,将产品做成透明的。”在徐海的带领下,最终利夫公司的技术部门满足了该客户的所有技术需求,也获得了更高的产品利润。

  技术当先 紧抓布局

  “目前在国际上,包括我们在内仅有3家企业具备成熟的呋喃聚酯单体百吨级别的生产能力,其他两家企业分别在荷兰和瑞士。”徐海的言语中不乏自豪之情,他介绍,利夫公司同样拥有PEF单体成熟的产业化技术,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我们采用与国外不同的技术路线,工艺安全性好,单体纯度高。产品销往欧洲、日本等地科研机构,产品纯度质量获得客户认可。”徐海说道。

  始终将创新及技术研发放在首位是利夫公司的发展之道。徐海告诉记者,如今,利夫公司拥有固定研究人员21名,流动研究人员20余名,其中不乏研究生、博士后和国内外访问学者。今年,利夫公司还建立了企业研发中心,并计划建立产业化示范基地,预计未来三年研发投入将达到1400万元。

  在潜心研发下,利夫公司目前已经自主开发31个科研项目,并提交10件专利申请。值得一提的是,利夫公司提交的所有专利申请都是发明专利,足见公司对研发成果的信心。

  “傅尧教授在研发初期就强调了提交专利申请对于我们核心技术保护的重要性,同时我在做私募工作时也深知知识产权是企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产。因此,我们在研发取得创新成果后,都是第一时间提交专利申请。”徐海告诉记者,利夫公司未来还将围绕核心技术通过专利组合、提交PCT国际申请等方式对公司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计划以每年不低于10件专利申请的速度进行周密技术研发及专利布局。

  “既要保证产品质量,又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让我们的产品竞争力增强,在市场竞争中的底气也更足了。公司还将在产业链上下游降低原料成本和生产合作两个环节着重发力,保持公司的轻资产运作。”徐海表示。 (知识产权报 吴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