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历史专题>知识产权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案例展示

从“跟跑”到“领跑”的秘诀

  在美丽的珠海市珠海大道东侧,坐落着一片建筑面积达45万平方米的打印机产业园,中国第一台自主研发的激光打印机在这里诞生,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珠海塞纳)也由此进入公众视野。

  “别看这一枚小小的墨盒,里面的知识产权可不少。”在生产车间,珠海塞纳知识产权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从生产通用耗材起步,到成为全球激光打印机的龙头企业,珠海塞纳用10年时间完成了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角色转换,如今,珠海塞纳已是产品远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年销售额超过45亿元,市值超过200亿元的国际性跨国集团公司。

  “依靠自主创新立足于市场是我们实现快速发展的基本经验。”在珠海赛纳董事长汪东颖看来,珠海赛纳取得的成绩,与赛纳人勇于一次次试错、敢于挑战行业巨头垄断、突破行业重重壁垒的精神密不可分。

  10年前,珠海赛纳正式成立,借助其前身珠海纳思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打印耗材领域积累的优势,选择从激光打印耗材入手,开启了做自主知识产权打印机的梦想。

  但在那时,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庞大的专利壁垒和特殊的商业模式是横在面前的“两座大山”。“核心专利都掌握在日本和美国等国家手中,当时如果我们不做,5年内中国可能还是没企业去做,中国非常需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打印机。”汪东颖曾如此表示。就此,珠海赛纳走上了艰辛的自主研发之路。

  通过建立专利平台和面向全球的研发系统,珠海赛纳用4年时间,逐步突破了高分子导电橡胶新材料技术、图像增强算法技术、打印机SoC芯片设计等关键技术,2010年底,首款自主研发的激光打印机在赛纳诞生。由此,激光打印机市场平均价格降幅超过20%。

  科技创新的步伐仍在继续。在近年来持续火热的3D打印机领域,珠海赛纳自主研发了直喷式3D打印机的压电喷头微机电一体成型(MEMS)的核心技术,目前已提交了48件发明专利申请。

  尽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所带来的政策红利,但对于珠海赛纳这个后起之秀来说,面对诸多国外打印机成熟品牌的竞争,要想抢占国际市场绝非易事。对未来企业的发展前景,珠海赛纳是乐观的,提出争取10年内将打印机市场的重心拉回中国人自己的手中。

  2008年,珠海赛纳购买了日本东芝公司的基础专利使用权,签署了交叉授权专利协议,完成了对中低端激光打印机市场的覆盖。未来,其还将继续实施海外并购战略,收购美国中高端激光打印机产业和技术,计划培育出超过600亿元规模的产业集群,改写全球激光打印机产业格局。

  而在产业选择方面,据透露,未来,珠海赛纳会将产业重点聚焦激光打印机和3D打印增材制造领域,进军全球中高端激光打印机市场,力争成为全球排名前五位的激光打印龙头企业,同时依托其已研发出的切片精度在10微米以下的高精度全彩色光固化大型3D打印机,探索在高端医疗领域,实现个性化制作手术方案的人体器官模型和人体部件的应用,并逐步向生物医疗领域深度拓展。

  采访感言

  从繁忙而又有条不紊的生产车间,到陈列各种知识产权荣誉的展示厅,到处都可以感受到珠海塞纳创新的活力。作为我国掌握激光打印机自主研发和制造技术的高科技企业,珠海塞纳坚持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和并购收购并举战略,走出了一条以技术为基础、专利为核心、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合作为路径的自主创新发展之路,值得同类企业学习借鉴。 (知识产权报 柳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