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历史专题>知识产权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案例展示

陕西:切实解决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融资难题

前三季度168家企业专利质押贷款金额达9.63亿元,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数量居全国首位——

陕西:切实解决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融资难题

  陕西汉中的庆瑞丰食药用菌科技有限公司,虽然只有不到100人的规模,但依靠产学研合作带来的技术优势,已拥有了7件中国专利,产品远销全国20多个省市并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不过,由于规模不大,这家企业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因无足值有效的抵押物导致融资难的问题日益凸显。今年6月,在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牵线搭桥下,长安银行汉中分行以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为质押,确立了组合融资方案,向企业发放了100万元贷款,助力企业实现更大发展。

  “陕西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质押笔数多,但单笔贷款金额较小,符合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特点与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初衷。”陕西省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今年前三季度,陕西已有20多家金融机构向168家企业发放了总计9.63亿元的专利质押贷款,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193件,两项数据同比均增长近两成,后一项数据在全国范围内高居首位。其中,针对中小企业的单笔贷款金额在1000万元以内的质押贷款占合同数的90.7%。

  加强政策引导 完善配套措施

  今年9月,在长安银行向庆瑞丰食药用菌科技有限公司发放贷款3个月后,陕西省知识产权局与长安银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多个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体系建设。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既是一项金融业务,更是一项经济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市场主体,必须多措并举,合力推进。”陕西省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就要求我们做到银行、企业、中介机构、政府一个都不能少,政策、制度、机制、体系一样都不能缺。”

  实际上,陕西省在全国属于较早开展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工作的地区。2009年时,陕西省启动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工作;2010年,陕西银监局、省知识产权局和省中小企业局等七部门联合发布了《陕西省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管理办法(试行)》,当年即实现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破冰之举”;2011年以来,随着国家知识产权局与陕西省政府省部会商机制的建立,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更是作为一项重点内容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一方面,陕西省知识产权局与市(区)纵向联动,建立了市(区)质押融资工作月报告和月通报制度,发挥其信息灵通、知悉企业状况、了解企业需求等优势,促进质押融资全面常态化开展;另一方面,陕西省知识产权局还与省级部门横向协同,与陕西银监局、省中小企业促进局密切合作,联合开展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促进活动。就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10月,陕西银监局与省知识产权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与专利质押合同登记工作的通知》,就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工作向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和西安专利代办处提出工作要求。

  健全联动机制 优化贷款环境

  2014年时,西安市户县招商引资迎来了一只“金凤凰”——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利君制药)总投资26亿元的生物制药基地项目入驻户县的沣京工业园。利君制药顺应西安市“退市入园”号召在户县“另起炉灶”,自然需要大量资金。但受到搬迁的影响,多家银行均对贷款事项处于观望状态。此时,秦农银行向利君制药伸出援手,利君制药以11件发明专利出质,从秦农银行获得单笔质押贷款1.2亿元,成为了陕西省自开展质押登记工作以来最大的一笔质押登记。

  除此以外,还有更多的中小企业尝到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甜头。其中,既有长安银行今年5月顺利向汉中唐龙国际车城有限责任公司发放汉中地区首笔知识产权质押贷款1800万元的案例,也有今年9月西安三泽电子有限公司以1件专利质押从建设银行获得贷款10万元的故事。

  “应该说,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不仅是知识产权价值的重要转化方式,更是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对于激活中小企业融资市场、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陕西省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强调。对此,作为金融机构的代表,长安银行副行长叶瑛也表示认同,她指出,作为金融机构,发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业务,强化资源配置,创新产品研发,推出包括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系列的中小微金融产品,能够积极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陕西省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陕西省将继续积极搭建政银企介的对接平台,以金融工具支持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促进创新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最终为陕西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知识产权报 记者 崔静思 通讯员 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