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历史专题>知识产权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案例展示

浙江:知识产权为梦想小镇插上翅膀

  将知识产权融入梦想小镇建设,打造创业创新高地——

  浙江:知识产权为梦想小镇插上翅膀


  编辑部:

  湖光山色,绿树成荫,地理环境得天独厚的浙江,近来一批以创新与知识产权为特色的梦想小镇建设正如火如荼。以云计算为主的云栖梦想小镇、以互联网见长的乌镇梦想小镇、以工业设计聚集的西溪梦想小镇等,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都增长显著。在杭州未来科技城梦想小镇,2015年提交的专利申请超过1.6万件。近日,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在浙江采访时发现,快速成长的梦想小镇,已经成为浙江创新型经济发展的一道新景观。

  “有了知识产权作为导航的‘北斗’,我们的创业创新之路才避免了盲目,提高了效率。”正如诸多梦想小镇的“创客”和企业代表所言,梦想小镇的创业创新,离不开知识产权这位“亲密朋友”的支持。

  “从原先的传统产业块状经济向如今梦想小镇创新型经济转型,是浙江省近年来经济发展的特点。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在新形势下将知识产权工作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创业创新。”浙江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洪积庆向本报记者介绍,通过近年来广泛深入地开展一系列知识产权工作,目前浙江省的梦想小镇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创业创新高地。

  结合梦想小镇建设,激励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近两年来,浙江省知识产权局围绕浙江省政府关于梦想小镇建设工作的部署,着手制定了知识产权工作方案,层层落实,将激励发明创造、推动专利运用、企业和园区试点示范、推进专利导航和企业贯标等工作与梦想小镇建设相结合,使梦想小镇建设步入健康发展快车道。如今,浙江省内很多地方知识产权管理部门都主动参与,与梦想小镇管理机构一道出台举措,鼓励创业创新者提交专利申请,开展专利转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工作,有效激发了创业创新的活力。在余杭梦想小镇,不仅出现了个体“创客”提交专利申请的良好态势,也出现了年专利申请量过千件的企业。同样,运用专利,以专利工艺、专利产品实现创业创新的“圆梦”者也逐年增多。

  结合梦想小镇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尽管梦想小镇建设各具特色,但大多数都具有“互联网+”的特点,加强互联网及电子商务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成为一个新课题。浙江省知识产权局近年来制定了互联网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和电子商务专利行政执法工作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专利行政执法专项行动,2015年电子商务领域专利行政执法办案数量占全国的88.6%,为梦想小镇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结合梦想小镇建设,不断强化知识产权服务。浙江省知识产权局积极争取国家知识产权局支持,于2015年10月开通了服务于梦想小镇创业创新者的世界专利数据库。该数据库拥有99个主要国家和地区超过9600万件官方专利文献数据,并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同步更新;该数据库还采用自主研发的智能检索技术,提高了检索效率;该数据库有专利翻译系统,为创业创新者检索提供了极大方便。“之前,我们曾投入巨资做研发,结果后来才发现别人早已拥有了专利,有了这个专利数据库接入梦想小镇,我们不用再交不必要的学费了。”许多创业创新者对此感到欣喜。此外,浙江省知识产权局还与梦想小镇的管理机构共同推动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进驻梦想小镇,并为这些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提供便利和优惠。

  “知识产权部门提供的服务举措,让我们感到十分贴心,也让我们的创业创新更有信心。”正在余杭梦想小镇创业的26岁的龙芃江告诉记者,2015年1月,他带着“3D打印云服务平台”的专利和几位青年人来到这里,1年多来,专利产品已经打开了销路,自主创业渐入佳境。在他看来,是知识产权的支撑,让他拿到了通向梦想的“金钥匙”。

  一系列务实的知识产权举措,为梦想小镇的创业创新者营造了良好的生态圈,推动着创业创新热潮涌动和梦想小镇快速“飞奔”。截至2015年底,仅杭州的梦想小镇就已经吸引了400多个创业创新团队进驻,4400多名年轻创业者落户,300多亿元风投基金蜂拥而至。2015年,浙江省率先发展起来的37个梦想小镇新增税收21.3亿元。

  一个个忙碌的创业现场,一张张山水相依的创新画面,一幅幅人文交融的追梦图景……行走在浙江的梦想小镇,记者感受到强劲的生机与活力。 (知识产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