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的大口径PVC管材,暗管排盐碱用PVC单壁打孔波纹管,还有滴灌撬及其自动化系统……前不久,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新疆天业)将一整套的节水系统搬进了企业总部,向客户进行了重点推介。“仅仅在节水技术领域,我们就拥有150余件国内外专利,其中发明专利超过30件,还有2件专利获得了中国专利优秀奖。一直以来,新疆天业从未停止过探索与创新的脚步。”新疆天业副总经理、天业节水灌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林介绍道。
在新疆天业成立前,其所在的新疆石河子市经历了从建国初期的游牧区到开荒生产的生产建设兵团垦区的变迁。而自1996年成立后,作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下辖的大型国有企业,新疆天业也伴随着农八师的发展而不断向前。从研发到市场,从产品到项目,新疆天业把知识产权工作贯穿于技术创新全过程,从而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用20年的时间铸造了一支大漠戈壁的创新“铁军”。
创新驱动 强化管理
实际上,早在新疆天业成立之前,节水技术就一直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研发的重点方向之一。缺水,在新疆地区是最为困扰农牧业发展的问题。年均降水量仅150毫米,要发展农业,只能在灌溉技术上做文章。早在1977年,兵团就开始试水节水技术,但直到1996年新疆天业成立前,大面积的节水技术也未普及开来。而当1997年新疆天业从以色列请来专家推广滴灌技术时,国外专家的一席话让人感到惊讶:“使用滴灌技术,每亩地的成本需要5000元。”
“对于兵团职工群众来说,这无异于天文数字。推广节水滴灌技术,只能走自主创新之路。”时任新疆天业董事长的郭庆人说。研发的过程异常艰辛,从1999年开始推广膜下滴灌技术到2003年石河子垦区基本实现膜下滴灌,历经近5年时间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新疆天业将5000元的成本控制到了300元,实现了滴灌从“贵族农业”向“平民农业”的转化。与此同时,新疆天业还在研发推广的过程中围绕节水滴灌技术进行有针对性的知识产权布局,“天业牌”节水器材分别被评为“新疆名牌”和被认定为驰名商标,围绕相关技术企业还提交了百余件国内外专利申请。
在新疆天业有关负责人看来,令行禁止的制度化管理是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稳步推进的重要保障。据介绍,在新疆天业,企业设立了以总工程师挂帅的知识产权办公室,并在技术中心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生产单位则设立专利联络人,形成三级专利管理网络。目前,整个新疆天业的知识产权团队由专职或兼职的管理人员60人、联络员40人组成,形成了《天业集团知识产权管理暂行规定》《专利联络员职责》《专利奖励暂行规定》等在内的制度体系,专利申请、专利权归属、专利档案管理、专利许可转让等均有章可循。与此同时,新疆天业还结合企业发展实际,针对技术人员采取内配合外培训相结合的形式,把知识产权列为员工继续教育的必修课程。
截至2015年,新疆天业已累计提交国内外专利申请近50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84件。2004年时,新疆天业便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为第二批全国企事业专利试点工作试点单位,2013年又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战略实施 引领转型
今年6月底,新疆天业下属的物流外贸公司传来一则讯息,着实让企业领导层为之振奋:“天业”牌聚氯乙烯产品,仅用时3个月,就在非洲地区实现了销售量成倍增长。“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拓展全球市场,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这是新疆天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新疆天业有关负责人表示,“在这一过程中,知识产权战略的引领作用不可或缺。产品销到哪,品牌就要跟到哪,知识产权布局就要做到哪。”
包括节水滴灌技术和聚氯乙烯等在内,新疆天业的核心产品涉及到了塑料制品、节水器材、热电化工等多个领域。针对本企业主导产品产业化发展,新疆天业制定了企业的知识产权中长期战略规划,致力于形成一批在本行业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在这一过程中,新疆天业尤其注重知识产权信息检索工作。目前,新疆天业在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活动中,都会先进行专利文献检索并提供专利检索报告,使企业的专利产品受到全方位的保护,并逐步构建自己的专利保护网。
全面的知识产权战略助力新疆天业开发了一系列国际、国内领先技术,使企业不断占据行业的制高点。几年前,随着非洲地区各国加大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对新型建材的需求不断加大,客户通过国际展会、网络等渠道接触到了新疆天业的产品。“从下小单试单到试产再到稳定下单,企业的专利产品——聚氯乙烯塑料管材很快就得到了非洲客户的垂青。”新疆天业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新疆天业的化工产品已销往世界10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烧碱产品出口到非洲30多个国家,2016年刚刚过半,出口到非洲的PVC和烧碱产品相比2015年全年就已实现成倍增长。
“未来世界的竞争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新疆天业有关负责人表示,新疆天业将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新的方式方法,完善知识产权平台建设,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研发出更多的专利产品,争创更多名牌产品,在振兴农八师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期待着能够谱写一段大漠戈壁的创新传奇。 (知识产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