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热爱土地,从事农业是我的志向。”一直在做“南茶北种”种植技术研究的青岛北茶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技术领军人徐召学,给自己的定位就是“茶农”。在他看来,种茶技术研究就是他的最爱。
茶叶原本是生长在南方的作物,我国古代典籍《茶经》就记载:“茶,南方之嘉木。”徐召学认为,按照纬度越高、温度越低、品质越好的设想,如果创新种植技术,能把茶树种到东北地区去,可能产出更高品质的茶。但前些年,受越冬设施投入较大和种植加工技术的限制,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直到2011年,徐召学在青岛昌盛日电公司的“光伏+农业”模式中受到启发,经过洽谈,对方愿意为茶树种植技术研究提供光伏大棚,解决了基础设施问题。
说者容易做者难。在光伏大棚里种植茶树,涉及光照的强度、时间、苗木的培育、水土湿度、防病虫害等很多技术环节,哪个环节不注意就会前功尽弃。当时,徐召学带着几个人天天耗在大棚里,观察、记录、调整、试验,付出了无数的智慧和汗水。经过几年试验,光伏大棚里种植茶树技术研究终于获得成功。作为“有心人”的徐召学还把这些技术环节梳理清楚,提交了一系列中国专利申请。
“当初能否成功自己也拿不准,连专家也表示质疑,投资那么多,自己压力也很大。”徐召学坦言,毕竟这是一项开拓性技术创新,没有可借鉴的资料,一切都要靠自己探索。期间,徐召学想请一些专家来指导,却被认为是不可能而没人愿来。但是,徐召学和他的技术研发团队还是坚持了下来。到2014年,茶叶到了收成期,结果出乎意料地好。经过权威机构检验,光伏大棚里的茶叶不仅口感好,而且含有的氨基酸、茶多酚等营养物质指标很高,还获得了全国名优茶评比特等奖,让他喜出望外。
深受鼓舞的徐召学带领他的技术研发团队走出青岛,逐步扩大种植面积。如今,天津、石家庄、长春等地都有了他们的光伏大棚茶树,种植规模已达3000余亩,如今1亩地的产量是露天种植的3倍多。
说起来,徐召学与茶叶的缘分深厚。2001年,从茶学专业大学毕业后,徐召学一直从事茶叶生产加工方面的工作,出版过《北方茶园管理技术》等,获得过山东省科技进步奖。“未来,还是要依靠技术创新,将茶树种植技术向北推广,为茶产业做大做强尽一份力量。”徐召学在用心描绘着一个更大的创新之梦。(知识产权报 赵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