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历史专题>知识产权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案例展示

青岛:构建完善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

  “比质量,资质在握!比效率,敢为人先!”在今年8月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下称发思特)被授予山东省唯一一家“全国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后,这句口号一时在公司内部广为传唱。经过多年的发展,发思特不仅为企业开展知识产权代理和诉讼业务,也帮助企业进行专利预警、专利运营和知识产权贯标,获得了不少好评。“近几年,发思特得益于青岛市知识产权局等各方支持,成长迅速。”发思特董事长巩同海开心地表示公司的发展只是青岛市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一个微小侧面。同巩同海想法类似,青岛不少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纷纷表示,在青岛市知识产权局各项工作举措的支持下,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迎来了发展的“又一春”。

  据了解,近年来青岛市知识产权局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提升计划,从“存量提质、增量提升”两方面加快推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截至目前,青岛市专利代理机构总数达到33家,较2010年增加26家,占山东省专利代理机构总数(111家)30%,位居山东第一。“知识产权服务业可促进知识产权权利化、商用化、产业化。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可提升自主创新的效能与水平,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我市形成结构优化、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青岛市知识产权局局长杨爱民表示,构建完善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为青岛的创新发展提供支撑。

  提供一站式服务平台

  一走进青岛市崂山区银川东路9号人力资源大厦14层,一面“万国墙”引人注目——100多个国家的国旗依次整齐排列,诉说着青岛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下称平台)与他们之间合作交流的故事。“我们与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多国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建有战略合作关系,并承办过非洲地区知识产权组织首脑研讨会、中韩外观设计论坛、2014中国—东盟知识产权高级培训班等国际交流研讨会,帮助企业和知识产权工作人员提高海外知识产权布局、维权能力和水平。”平台副主任张宁介绍称,平台是于2012年启动建设的,承载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济南代办处青岛分理处、国家知识产权局青岛专利信息服务中心、中国(青岛)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国家专利技术(青岛)展示交易中心的职能,拥有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供的“九国两组织四地区”的专利信息数据资源。

  同时,平台在市南区、市北区、崂山区、即墨市等青岛市各个辖区设立分平台。“还针对经济技术开发区、蓝色硅谷核心区等经济产业区设立分平台,另外还有技术行业园区分平台、行业机构分平台、大学联络站等工作站。”张宁称,平台已经为青岛各界提供了专利代办、专利信息检索分析、维权援助等“一站式”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

  张宁口中的“一站式”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还包括在青岛企事业单位群体中颇有名气的公益服务。平台一方面设立专门席位,安排专业人员为创客提供专利检索服务,通过专利分析,指导创客科学、理性创业;另一方面也定期组织创客交流知识产权体会,并由专家现场为创客答疑解难,同时开展知识普及和政策解读。平台还与国家局文献部合作开设了公益培训网络课堂,每周五下午面向社会开放上课。根据入孵企业和高端人才需求,组织专家开展“订单式”知识产权培训。

  “我们崂山‘近水楼台’,不少区内企业都参加过公共服务平台的各种培训,丰富了知识产权知识,拓宽了国内外技术市场的眼界。”青岛市崂山区科技创新委员会科技生态部副部长刘加勇告诉记者。

  打造专业服务新高地

  “品牌化发展是服务机构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品牌机构应当在支持创业创新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今年6月,在“集聚发展牵手双创”全国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青岛行活动启动仪式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甘绍宁在为崂山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揭牌时指出。希望青岛紧密结合“一带一路”倡议,打造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新高地,促进知识产权服务对接服务需求,做好保障、形成合力,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在中韩自贸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找准定位、抓住机遇,做好各项任务落实。

  杨爱民表示,自2015年12月获批山东省首家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来,青岛全面启动了试验区的建设工作,积极对接中科创投、上海盛知华、江苏畅远等国内外知名服务机构及项目,着力打造集知识产权商务化、法律咨询服务等六大服务业态于一体的青岛崂山知识产权港。“希望能够通过崂山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为企业和创客答疑解惑,对接个性化知识产权服务需求。”

  不仅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落户青岛,今年10月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济南代办处青岛分理处(下称青岛分理处)的正式挂牌也为青岛的知识产权服务翻开新篇章。自2014年9月获批建设青岛分理处后,青岛市知识产权局高标准完成建设任务,在去年完成人员招聘、装修改造的基础上,今年继续落实设备配备并进行模拟运行,狠抓业务学习和制度建设,累计内训32场,汇总业务操作流程19项,编制完成操作手册91页,举办业务大比武,制定包括工作人员守则、窗口服务规范、晨训等制度24项,编制管理制度手册。

  “以前要提交专利申请,我们无论是跑到济南或北京办理,还是以邮寄的方式,平均需要4天以上,现在有了青岛分理处,我们办理专利事务用1至2个小时就可以了。”青岛一家从事电力箱变设备的公司负责人高兴地说起青岛分理处挂牌前后的变化。

  另外,针对专利代理人才不足的突出问题,自2012年起,青岛实施“三年培养百名专利代理人”计划,每年开展为期50天的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脱产培训,3年累计有191人通过专利代理人考试,通过率超过40%,全市专利代理人数量实现了质的飞跃。3年计划完成后,青岛又承办了山东省知识产权局的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考前强化培训班,去年参训学员近100人,58人通过资格考试,通过率达到40%以上。“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做好知识产权服务,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各项工作,帮助知识产权各类人才发挥出巨大作用,让青岛知识产权服务更完善、更圆满,推动知识产权工作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杨爱民朴实的话里,满是对青岛知识产权工作的挂怀。 (知识产权报 黄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