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十三五知识产权规划目标
发布时间:2017-04-12

  2016年,惠州市出台《惠州市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下称《规划》),《规划》明确指出,至2020年,惠州市主要知识产权指标力争达到广东省领先水平,并建成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以凸显出知识产权对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社会建设的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标,《规划》部署了6项工作任务,包括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知识产权统筹协调;以量布局、以质取胜,提升知识产权创造水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创新环境;促进知识产权运用,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强化知识产权管理,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壮大知识产权人才队伍,提高社会知识产权意识,实现惠州市知识产权工作的全面发展。

  在具体落实过程中,《规划》要求,强化“数量布局、质量取胜”的知识产权战略,推进知识产权创造从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确保专利申请、商标申请及版权登记总量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此外,惠州市要积极培育发展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结合创新成果燎原行动,显著提升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同时,着力推动企业知识产权贯标工作,支持企业建立科学高效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在强调创新提质提量的同时,《规划》提出,为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要建立行政执法监管系统和重大事项通报制度,以推进执法办案量质双升;同时,要完善知识产权资助奖励政策,逐步消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零专利、零商标、零版权”现象,争取至“十三五”末期,拥有专利的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比例不低于80%。

  《规划》进一步提出,鼓励国内外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与惠州市企业通过专利技术与版权转让、许可和交叉许可等形式开展产学研合作,以推动“互联网+”知识产权运用新模式的发展,扶持知识产权网络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探索知识产权众筹、众包等具有“互联网+”特色的运用新路径。

  《规划》明确提出,惠州市将以惠城区和仲恺高新区为中心,建立覆盖全市、专业高效的综合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中心,建立专利、商标和版权信息免费检索平台;此外,推动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服务业体系,建立专利信息分析利用人才队伍,引进或扶持成立一至两家专利信息分析利用服务机构,发展城市专利信息服务产业。(知识产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