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3年增长235%,2016年成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节能环保产业需要高技术支撑,依托20余件发明专利,我们的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借助建设蓝色硅谷的良好机遇,我们的专利产品已经销售到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实现了‘走出去’。”近日,地处山东省即墨市的青岛裕盛源橡胶有限公司(下称裕盛源公司)总经理郑祖祥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对即墨市知识产权局给予企业的帮助心怀感激。 如同裕盛源公司一样,即墨市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依托专利优势加快“走出去”,为即墨市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汇聚了新力量,为地方经济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即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2819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3年增长235%,在青岛4个县级市中名列第一,在当年同类城市考评中以优异成绩跻身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2016年,全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40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44.8%,比重增幅居青岛4个县级市第一。“我们坚持把知识产权作为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通过实施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等五大提升工程,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即墨市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抓住机遇激发创新 美丽的崂山北麓、黄海之滨、鳌山湾畔,一座海洋科技新城经过4年多的建设已现雏形,这里就是地处即墨市的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时至今日,这里的“蛟龙”号国家深海基地投入使用、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建成、山东大学青岛校区投入使用……围绕打造“中国蓝色硅谷,海洋科技新城”的发展定位,即墨市蓝色硅谷核心区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即墨市开展的蓝色硅谷核心区建设,集中了大量高精尖技术,为知识产权工作带来了新机遇,也为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即墨市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即墨市建城史1400余年,是个有183公里海岸线、2517平方公里海域的美丽滨海城市。近年来,即墨市发挥地缘优势,利用港口便利,支持企业“走出去”,也接纳来自四面八方的创新创业者,结合这些任务,知识产权工作做得风生水起,成绩显著。 即墨市从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服务蓝色硅谷核心区的目标出发,不断健全知识产权政策举措,积极推动知识产权量质齐升,知识产权工作迈出了探索的步伐,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政策体系建设方面,结合地方实际,健全政策体系,实施精准管理。即墨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知识产权工作,对知识产权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镇街、园区科技工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并加大考核权重,在全市上下形成协调有序、联动有力、齐抓共管知识产权工作的良好格局。近年来先后出台了《即墨市人民政府关于高标准做好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工作加快创建知识产权强市的实施意见》《即墨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见》《即墨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全市工业经济稳增长促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均提出要大力加强知识产权工作,进一步推动了知识产权工作深入开展,并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健全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为企业发明创造营造了优质的政策“软环境”。 在激励知识产权创造方面,立足产业特色,实施四大工程,促进量质齐升。围绕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即墨市知识产权局始终坚持“数量布局、质量取胜”的工作理念和“高水平创造、高质量申请”的工作思路,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按照分类指导、梯次培育原则,相继组织实施专利“清零”“倍增”“优势培育”“蓝色跨越”四大工程,大力培育权利稳定、本质优秀、科技含量高、市场效益好的高价值发明专利。截至目前,全市纳入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范围的企业达到670家,已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8家,其中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家;11家企业荣获“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称号,均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发挥作用体现价值 “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支撑蓝色硅谷核心区创新发展,企业知识产权工作都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就是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这不仅是即墨市知识产权局的自觉意识,也是他们的积极行动。 为推动知识产权运用、实现知识产权价值,即墨市知识产权局在充分挖掘本地潜力的同时,引进北京等地多家高水平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优质知识产权服务。帮助企业进行专利分析,绘制专利地图,为企业战略规划、技术研发和专利布局提供依据;指导一些重点企业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开展知识产权贯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其中,即墨市知识产权局指导支持13家拥有核心技术专利的企业获得贷款4700余万元。还借助专利优势,培育青岛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家、重点实验室2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4家、青岛市“千帆计划”企业90家。 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即墨市加强专利行政执法,开展专项行动,强化维权保护。即墨市知识产权局把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假冒作为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重点,制定了《查处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工作规程》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成立专利执法队伍,组织开展展会执法、网上执法、商品市场专项执法等多类型特色执法活动及“天网”“雷雨”“护航”等知识产权执法活动150余次,查处假冒专利208件,调处各类专利纠纷20余件,专利维权工作走在山东省县级市前列。即墨市小商品市场成功创建“国家级知识产权维权保护规范化市场”。 近年来即墨市知识产权局一系列工作的开展,有效激发了即墨市企业的创新活力,企业知识产权能力及市场竞争力迅速提升,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连续多年位居山东省县级市前列。即墨市企业提交中国专利申请量占全市比例达90%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创新主体。 工作扎实效益显著 近年来,即墨市知识产权工作紧紧围绕“加快向全国县域百强前列迈进,建设开放型现代化城市”的总体发展目标,主动适应新常态,着力探索新机制,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 日前,中共即墨市委、即墨市人民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每年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1亿元以上,强化创新奖励引导,积极实施自主创新重大专项、支持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对技术上有重大突破、产业上有引领示范作用、税收贡献突出的创新项目,最高给予500万元奖励。从研发平台、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等方面全面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目标是到2020年,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20件。 据介绍,进入2017年,即墨市知识产权工作将紧紧围绕即墨市总体发展思路,进一步创新理念,坚持创新驱动融合发展,通过实施六大工程,将即墨市打造成创新型城市和知识产权强市。一是实施创新环境工程,努力为即墨市的发展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和环境;二是实施高端创新要素聚集工程,尽快形成高端创新要素聚集效应;三是实施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工程,着力打造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四是实施成果转化工程,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水平;五是实施知识产权强市工程,高标准做好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六是实施创新创业载体提升工程,为即墨市优势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展望未来,我们信心十足。下一步,即墨市将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为契机,站在新起点、落实新理念、实现新跨越,持续完善知识产权工作软硬件建设,优化知识产权工作环境,把知识产权深度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全面激发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以更高站位、更高标准,全力开创即墨市知识产权工作新局面,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市,为建设特色鲜明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城、争当全省区域发展排头兵、打造支撑青岛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极作出新贡献。”即墨市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知识产权报 记者 赵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