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历史专题>知识产权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案例展示

开拓创新智造领军——记第十九届中国专利金奖项目发明人、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宋斌及研发团队

  在挑战不可能的道路上,海尔从未止步。近日,由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下称海尔智能)研发团队研发的海尔线性压缩机(专利号:ZL201210488806.0),获得第十九届中国专利金奖。这不仅是海尔智能自主创新的代表之作,也是引领行业前沿的领军技术。

  “自主知识产权是我们领跑全球业界的利器。”发明人之一宋斌向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介绍,线性压缩机技术克服了以往存在的能效不足、性价比低和启停噪音高等缺点,一举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实现了在该领域全球领先。

  群策群力 勇攀高峰

  瞄准业界领先水平,实现核心技术创新,线性压缩机专利可谓是来之不易。谈到如何把这个看似不可能的技术挑战变为现实,宋斌表示,自主研发的道路上充满探索与艰辛。

  “为了这项技术,耗费了我们研发团队近6年的时间。”回忆起那时的经历,宋斌感慨万千:“技术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的确,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在行业内有所突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面对一个个问题,一次次失败,研发团队毫不气馁,群策群力,反复调整试验方案。在经历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辛勤工作之后,“线性压缩机”终于在海尔智能诞生了。

  “技术创新更多的时候是别出心裁、独辟蹊径的结果。”宋斌对此深有感触,他表示,如果沿着现有技术路径走下去,国内外同行的专利已经形成了“丛林”,技术难以突破,但是用创新的思维开辟新的技术路线,却可以进入一片全新的天地。与国内外现有产品相比,海尔线性压缩机凸显了四大优势:一是提高电机能效,实现了新突破;二是降低材料成本,电机的整体直径减小,整体压缩机高度也随之降低,可降低压缩机材料成本10%左右,并可为冰箱节约出5升至10升储藏空间;三是降低噪音,为消费者提供了更舒适的产品使用体验;四是提高冰箱保鲜能力,在消耗同等电量的情况下,可以提供更大制冷量,为消费者提供更新鲜的食材。

  自主创新 领跑前沿

  “知识产权不仅能给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为国争光。”在海尔智能研发团队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对知识产权共同的诠释。

  正是怀着这样的情怀和信念,在技术研发过程中,海尔智能研发人员一心一意钻技术,不计得失做研发。面对日新月异的行业技术,他们努力学习国内企业的创新经验,了解国外同行的技术进展,久而久之,他们都成了“难不倒”的业务强将,对业界的技术情况了如指掌,为研发工作的开展铺平了道路。

  目前,获奖专利项目的多重效益正在逐步显现。截至2016年,线性压缩机技术给企业新增销售额超过1.2亿元,新增利润1060万元。同时,海尔智能还就获奖专利项目对国内两家企业进行专利许可,前期技术开发阶段的专利许可费用合计1600万元;后续大批量产后预期许可收益可达到1亿元。线性压缩机技术最明显的效果是节能环保,而采用该发明所提到的结构,整体压缩机能效可提高1%,这一指标是非常可观的。据统计,目前我国冰冷产品年产量在1亿台左右。如果其中50%使用该高效线性压缩机,1年可以节电1.2亿千瓦时至2.4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万吨至18万吨。

  “我们将抓住机遇,专注研发,开拓创新,再接再厉,攀登新的技术创新高峰,面向世界,为世界提供更好的‘中国智造’产品。”宋斌表示。(知识产权报 赵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