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年前,我提交了第一件专利申请,这是我的专利证书,这么多年我一直用心保存着。”今年78岁的屠居华是我国著名电影美术师,在电影美术设计上造诣颇深,曾担任《荆轲刺秦王》《拉贝日记》等30余部影视作品的美术指导。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是个专利权人,拥有5件授权专利。
“小的时候,我就喜欢利用课余时间做一些小发明小制作。”学生时代的屠居华不仅美术功底扎实,而且动手能力强。他曾用一块小麻将牌做了一个图章盒,用篆书刻了两方印章,将一长一短的两方印章放在盒子里,里面还留下一个放印泥的空间,十分小巧精致。
“那时的我对专利一无所知,直到后来我在电视上看到有关专利的宣传片,才对我国专利制度有了初步的了解。”1986年,屠居华自己撰写专利申请文书,并提交了他的第一件中国专利申请。
“防溢可拆装色槽调色盒”是屠居华的重要创造之一。由于常年在外跟剧组拍戏,屠居华会随身携带一些画笔来作画,但是液体颜料容易受到摇晃溢漏出来。于是他利用重力原理,为调色盒增添了防溢出功能。1986年,针对这个创新设计,屠居华提交了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并获得授权。“这个设计后来被一家工厂看中,投入到了实际的生产中,转化成了产品。”屠居华介绍。
“便携防溢漏可保温加温饭盒”“标志装置(穿墙ATM)”……这些看似简单的小发明,都是屠居华在平时工作生活中善于观察,不断研究创新的结果,也成为了他热爱创新的注脚。
“在艺术创作中,创新常被称作灵感,或者是出乎意料的设想。对于任何一部电影来说,如果缺乏创新,就会让人感到乏味。”屠居华告诉记者,电影美术师的工作与发明、创新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让他在生活中养成了爱动脑筋的习惯。如今,在家颐享天年的屠居华还在坚持做一些创新发明。下一步,他还准备对自己研发的手持摄像减震稳定器提交专利申请。按他的话来说,“创新路永无止境,我一直在路上。”(知识产权报 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