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对于创新的需求越来越高,寻找影响创新的因素是目前众多研究的热点。而中小企业作为创新的主力军,则成为了重点研究对象。本期信息速递对天津市中小企业的创新状况展开了详细的调查,通过访谈、问卷等方法收集了天津市1087家中小企业的创新状况数据。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企业家、人力资本、财务资本、创新组织、社会资本、外部环境六个方面建构了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的模型,并基于此提出政策建议。
一、中小企业创新问题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制订的《中小企业标准》,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之一: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据统计,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8%以上,对GDP的贡献大约占六成,税收贡献约40%,同时解决大约75%就业。因此在当今升级转型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增强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目前,天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数量从2010年1.25万家增至目前的7.18万家,其中70%科技型中小企业、85%科技小巨人企业集中于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天津市中小企业发展创造了全市60%以上的利税、70%以上的增加值、85%以上的就业岗位,在全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问卷指标体系、方法和数据来源
此次调查遵循以下研究步骤:通过对文献及相关理论的阅读与分析,深化对研究主题的理解,细化研究问题,提出初步理论构架和研究模型。根据理论构架,初步确定研究方向,设计具体的研究方案。基于初步的理论模型,准备访谈提纲和访谈问题,对企业负责人和员工进行针对性的访谈。根据访谈的结果,细化并确定最终的理论模型,提出具体的研究假设。针对研究假设,选择合适的研究样本,在编制或修订量表的基础之上,进行问卷调查,以检验研究假设和理论模型。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对研究问题进行阐述、分析和进一步的讨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抽样过程
对天津市中小企业进行大规模多来源数据的取样。问卷指标中有负责人主观性的评价,也有财务人员对客观绩效的报告。目标总体为天津市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涉及第一、二、三产业中的12个重点行业和4个成长阶段。
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服网(http://www.tten.cn)提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录单位数约为6.1万家。经与天津市统计局企业名录核准,与全国企业创新调查天津地区企业名录排重,存续且不在全国企业创新调查范围内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约4.7万家。本次抽样调查使用此4.7万家企业作为抽样框,以保证名录质量。
(二)创新指标
此次调查主要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通过对文献的回顾,建立了初步的问卷框架和具体的调查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创新调查问卷框架
框架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创新投入 |
企业负责人情况 |
基本情况 |
- |
企业家精神 |
内在召唤 |
||
生命意义 |
|||
社会贡献 |
|||
道德资本 |
- |
||
创新人才 |
员工创新素质 |
- |
|
激励方式 |
- |
||
激励效果 |
- |
||
培训方式 |
- |
||
创新资产 |
成立之初专利入股 |
- |
|
资金来源 |
- |
||
筹资难度 |
- |
||
创新组织 |
工作时间与安排 |
- |
|
组织网络结构 |
- |
||
核心战略 |
- |
||
创新战略 |
探索式创新 |
||
开放式创新 |
|||
内部创新环境 |
自主性 |
- |
|
安全感 |
- |
||
创新氛围 |
- |
||
外部创新环境 |
政策影响度 |
- |
|
政策影响原因 |
- |
||
中介服务 |
是否享受中介服务 |
||
中介服务满意度 |
|||
创新行为 |
创新活力 |
- |
|
创新想法来源 |
- |
||
创新活动 |
产品创新 |
- |
- |
工艺创新 |
- |
- |
|
正在进行或中止的创新活动 |
- |
- |
|
创新合作 |
- |
- |
|
组织创新 |
- |
- |
|
管理创新 |
- |
- |
|
商业模式创新 |
- |
- |
|
营销创新 |
- |
- |
|
创新产出 |
知识产权 |
专利权 |
- |
商标 |
- |
||
版权 |
- |
||
新产品 |
- |
- |
(三)样本情况介绍
此次调查共回收1187 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078份,具体情况如下:传统产业占半数,为535家;其次为科技服务业,193家,占总数的17.90%;高技术产业113家,占10.46%;农、林、牧、渔业共85家,占7.88%;其他服务业共152家,占总数的14.10%。
所有企业中私人控股的企业最多,为877家,占总数的81.35%;集体控股为29家,占总数的2.69;国有控股的企业只有两家,为其他控股形式的企业共170家,占总数的15.77%。
三、调查结果与发现
(一)中小企业创新情况
经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中小企业完成创新情况与如下表2所示,其创新成果如下表3所示。
表2 企业完成创新情况
完成创新的内容 |
数目 |
所占百分比 |
完成产品创新的企业 |
541家 |
50.19% |
完成工艺创新的企业 |
646家 |
59.93% |
完成组织创新的企业 |
613家 |
56.86% |
完成营销创新的企业 |
658家 |
61.04% |
同时进行四种创新的企业 |
326家 |
30.24% |
表3 企业的创新成果
企业的创新成果 |
均值 |
标准差 |
专利申请量(件) |
2.32 |
7.87 |
发明专利申请数(件) |
0.86 |
3.55 |
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数(件) |
1.10 |
3.97 |
境外授权的有效发明专利数(件) |
0.83 |
0.75 |
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数(件) |
4.56 |
5.69 |
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收入(千元) |
344.57 |
735.87 |
缴纳专利年费(千元) |
1041.2 |
7081.77 |
拥有注册商标(件) |
3.81 |
10.23 |
形成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数(件) |
2.11 |
60.94 |
(二)影响中小企业创新的因素
本次调查建立了影响中小企业创新因素的模型,将影响中小企业创新点的因素归纳为企业家、人力资本、财务资本、创新组织、社会资本、外部环境六个方面,并分别找到相关的衡量指标。经过相关与回归分析后,建立影响中小企业创新因素的模型,列出回归方程:
创新成果=m+a*企业家因素+b*企业人力资本+c*企业财务资本+d*企业组织结构 +e*企业外部环境+f*企业社会资本
在进行回归分析之后,将回归分析显著的因素作为影响创新的主要因素,建立影响创新因素的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影响中小企业创新的模型
(三)分析结果概要
1.企业家相关因素对创新影响。本调查结果显示:男性企业家比女性企业家更能促进企业的创新水平(如:专利数和新产品数)。企业家的受教育水平程度越高,越能促进企业的创新水平。企业家累计担任负责人时间越长,企业创新水平越高。企业家的创造力、进取意识、风险意识也与企业的创新能力呈正相关关系。作为独生子女的企业家们所带领的企业的创新绩效更低。使命感水平高的企业家,其所在企业的创新水平越高。
2.企业相关因素对创新的影响。本次调查表明:企业内部用于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研发费用、自行承担进行研发活动、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创新合作、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享受中介的咨询服务等因素对企业创新均有显著的影响。
四、启示与建议
(一)各部门统筹共管促进中小企业创新
本次调查发现影响中小企业创新因素有很多,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整合,我们建构了影响因素模型,将影响中小企业创新点的因素归纳为企业家、人力资本、财务资本、创新组织、社会资本、外部环境六个方面。在政策制定过程中,需要统筹兼顾,不可顾此失彼,需要政府各部门齐抓共管,为中小企业创新提供良好的平台和机制。下面,我们将基于本次调研结果,分别提出以下建议。
1.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中介服务的推广,引导企业了解知识产权服务的有关信息。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中介机构与企业进行多方位的合作,维护知识产权,提高企业的专利数和其他创新产出。企业享受过知识产权服务能有效提高企业的产权意识和保护创新成果的能力,提高企业的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数,从而促进企业的整体创新水平和创造出更高的产值与绩效。
2.建立和完善适合企业创新发展的科技政策,提升企业创新发展的意愿。优化有利于企业创新的各种科技项目,增强企业创新的相关服务,为企业创新提供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
3.引导企业关注创新相关因素,加大企业研发费用支出,增加科技人员数量,鼓励企业自行承担科技研发活动,同时,鼓励企业建立利于创新活动开展的组织形式,加强自主研发的投入,加大对员工创新素质培养,提高企业领导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4.在培养和选拔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时,需要适当关注其创新相关的特质和经历,同时创造各种机会增强企业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本调查中,我们发现企业家的个人特征与企业的创新水平有一定的关系。高学历的企业家因接受更系统的教育,因此对知识的获取、知识的消化、知识的转化与应用有着较强的学习能力。另外,担任负责人时间越长,对企业的整体架构就越熟悉,就越能促进企业创新。因此,企业在选择负责人时,需要注重企业家本身的创新特质,提升其创新能力。
5.坚持合理的人口发展政策,为未来企业家创造良好的宏观氛围。作为独生子女的企业家的企业的创新绩效较低的潜在原因可能是独生子女的企业家在做决策时更加保守,倾向于选择风险性更小的项目,企业对研发费用的投入也更少。因此,一方面,从宏观上,需要加强和完善二孩政策,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更丰富的人才储备结构;另一方面,需要关注和培养独生子女企业家的创新和风险意识。
6.增强企业负责人和核心员工思想意识和职业素质建设,强化企业管理者的职业使命感建设。本调查发现,使命感水平高的企业家的企业不仅关注于应用型或模仿型创新,还更关注于探索式创新,从而有更多的创新产出(如:专利数和新产品数)。使命感高的企业管理者在进行战略选择时,会更多地考虑对社会和人类具有本质性影响的选项,并且通过自己的言行使员工产生强烈的使命感和意义感,从而使整个企业更愿意尝试全新的,改变世界的创新理念。
(二)构建全面的衡量创新指标
建议有关管理部门,通过建立多元化的创新测量指标,准确而全面的反映企业创新状况。目前用于衡量企业创新水平的指标非常有限,比如:企业的专利数、新产品数量。这些指标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创新水平。但是,这样单一的创新指标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专利数、新产品数、R&D投入等指标只是企业创新结果的反映。通过专利数,我们只能看到企业创新的最终结果,创新的过程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反映。另外,专利并不一定能够带来创新收益,很多专利其实是躺在企业的柜子里并没有带来真正的企业创新。而且,企业中很多创新并不能最终落实在专利数或新产品数上。比如:机制创新、营销创新、管理创新等。因此,仅仅基于专利数、新产品数这样简单的结果导向的创新指标来衡量企业创新是不够的,有必要创立更加多元化、动态化的创新指标。本调查结果显示,创新源(如:员工的创新素质)、创新过程(如:R&D投入)、创新机制都与最终的创新结果有紧密的关系。未来可以将主观评价与客观数据相结合,将结果性指标与过程性指标相结合,将潜变量和显变量相结合,构建一个全方位的、动态性的、多元化的、多来源的创新评价体系。(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潘静洲供稿)
本文仅代表研究基地专家观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