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历史专题>知识产权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案例展示

谱写“首善之区”知识产权建设新篇章

  知识产权“首善之区”建设再添务实举措!日前,北京市知识产权局、中关村管理委员会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关村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发展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明确北京将进一步深化中关村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探索形成中关村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新模式、新经验。

  “《若干措施》鼓励金融机构或知识产权专业机构针对科创企业特点,开展‘知识产权收益权质押(担保)’‘知识产权交易履约担保’‘高价值专利收购许可’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创新工作。”中关村管理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为落实国家知识产权局等三部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通知》的地方性文件,《若干措施》在全国率先提出了若干创新政策点,将有效缓解北京科创企业知识产权“融资难、融资贵”等痛点。

  其实,这只是北京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成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北京扎实开展知识产权各项工作,持续优化首都营商环境,知识产权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中国知识产权指数报告2018》显示,北京市的知识产权综合实力连续多年排名全国第一;截至今年9月底,北京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28.1件,居全国首位……知识产权“首善之区”雏形已现。

  多措并举强保护

  “北京市积极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让专业性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组织覆盖全市十大‘高精尖’产业领域,全力做好重大活动知识产权保护的服务保障工作。”北京市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北京市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做出了许多探索。2004年,北京市率先在全国发布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将相关信息向社会公布;2006年,北京市开通了知识产权服务热线。

  每天上午9点,北京12345热线知识产权专席(原北京12330热线)的工作人员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在许多创新主体看来,北京的职能部门代表了国家形象,首都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相较其他地区也更高一点。”负责知识产权热线的工作人员介绍,对创新主体来说,知识产权服务热线是反馈知识产权诉求的一个重要渠道,它的开通得到了京内外创新主体的普遍认可。北京是开通知识产权服务热线的“先行区”,自2006年设立至今,虽然号段几经变化,但这项服务在不少创新主体心中的“分量”依旧很重。据悉,该线路依托北京市知识产权局等部门为创新主体“答疑解惑”,工作人员面对创新主体反映的问题“接诉即办”,在日常的工作中彰显着北京为营造公平、正义、高效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所作出的努力和成效。

  2018年以来,北京实现中国(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国(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启动运行,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四大“高精尖”产业,开展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工作。

  此外,在工作实践中,北京市知识产权局不断完善诉调对接机制,进驻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等单位,实现诉前委派、诉中委托调解全覆盖;北京市知识产权局还与北京互联网法院对接,率先开展线上调解;实现北京知识产权保护公共服务资源服务津冀创新发展,定点服务三地企业超3300次。

  先行先试促运营

  “中国知识产权运营的概念起源于北京,我们公司的发展也与知识产权运营密切相关。”谈起知识产权转化与运用,北京知识产权运营管理公司总经理何敏刚似乎有讲不完的精彩故事。

  2012年,该公司作为全国首家由政府出资成立的知识产权运营公司正式在京成立运营。“当时,知识产权运营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国内没有相关经验可以参考借鉴。”何敏刚回忆,对于知识产权运营,他和他的团队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北京市委市政府、北京市知识产权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他们开始探路“本土化”知识产权运营模式,在不断的实践中,积攒了很多知识产权运营方面的工作经验。

  据了解,自成立以来,该公司以重点产业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运营为核心目标,成功推出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智融宝”,为企业提供“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此外,该公司还在知识产权大数据、“互联网+”知识产权服务等多个领域不断探索,发展出了一条盘活知识资产、促进价值实现的“运营之路”。

  “中关村有创新创业的土壤,这为北京知识产权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环境。”何敏刚表示,他们会立足北京,争取在有更多成熟的知识产权运营经验后将工作布局到全国。

  此外,北京在知识产权证券化方面也优先迈出探索的脚步。2018年,由北京市文化科技融资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我国首支知识产权证券化标准化产品“文科一期ABS”在深交所成功获批,这象征着北京在知识产权证券化方面率先实现“零”的突破。

  “知识产权证券化是实现知识产权资本价值的重要途径,近两年,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北京市知识产权局的指导下,我们连续推出了几期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文化科技融资租赁公司董事长蓝陶勇说,在知识产权证券化方面,文化科技融资租赁公司作为北京市企业仅是一个“先行者”,未来,企业还需考虑如何实现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的常态化、规范化和长远化。

  “下一步,文化科技融资租赁公司也会在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总结现有成功经验,持续创新创造,继续积极开展无形资产融资租赁业务,并以此为基础继续适时推出证券化产品。”蓝陶勇表示。

  据了解,近年来,北京市通过建立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基金、实施知识产权证券化、推动专利质押融资保险等多种方式,不断推动运用能力提升。数据显示,2018年北京市专利质押融资金额达到120亿元。

  “进入新时代,勇担新使命。”北京市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将不断开拓进取,用知识产权之翼助力创新腾飞,谱写知识产权“首善之区”建设的新篇章。(知识产权报 韩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