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教师邓开平与他的不少学生保持着紧密而持久的联系。前段时间,在北京念大学的学生谢众回到奎屯市第二中学看他,顺便面向读初一的同学做了场演讲。讲台下,稚嫩的中学生叽叽喳喳发问,问谢众怎么走上了做机器人的道路、又是如何坚持下来的……邓开平站在一旁,看着学生们露出崇拜的目光,提出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忍俊不禁。
全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奎屯市第二中学位于新疆西北部,建在一座从高山、草原和戈壁里开垦而出的城市之中。2002年,邓开平来到奎屯市第二中学担任科技教师和科技辅导员。这些年,他指导学生们进行发明创新、申请专利、四处参加创新比赛,孩子们得以从“以成绩论英雄”的环境中打开另一扇窗户,邓开平也收获了更多一分乐趣。
发光发热的创新精神
奎屯市第二中学始建于1959年,科技创新教育在新疆的中学里起步较早。1998年,该校的小发明作品《盲人插座》就曾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过银奖。这些年,奎屯市第二中学组建了由邓开平指导的科技兴趣小组和由学校领导组成的知识产权教育领导小组,开展小发明、电脑机器人、航模、车模、风筝、手工艺品等创新与知识产权教育活动。
十多年的教学经历中,邓开平遇到了许多有天分的学生。学生褚锦浩动手能力很强,喜欢观看网上的视频模仿着进行创新,他利用家里卖水果的纸箱、废弃的注射器做发明,老师们都觉得材料有些粗糙,但他却坚持这是“变废为宝”,在创新比赛中赢得了裁判青睐。
杨瑞嘉在裁缝店里看见有许多拉链弃置不用,便用拉链做成包,拉开是可以绑东西的绳子,拉起来可以装东西,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还在南京举行的第2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了三等奖。
年复一年,邓开平迎来一拨又一拨的学生,他们从上课、做作业的时间中挤出缝隙进行发明创造,有时在学校留到晚上10点,有时周末也来。邓开平也得配合着时间开展指导,帮忙使用电钻进行焊接,保障学生的操作安全。看到学生创造出新东西,在比赛中获了奖,他会有种成就感。邓开平认为,创新就是为了实现目标钻研到底的过程,学生在中学时期养成的执着态度将来会成为工作中一笔宝贵的财富,“会发光发热、受到认可的”。
一位学生尽管学习成绩不好,但是喜欢发明创新,许多老师们焊接不好的细线他都能焊接好,现在在乌鲁木齐从事与消防工程相关的工作;一位学生特别喜欢编程,现在在深圳做程序员,负责机器人的研发……“他们都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不少人靠自己的努力还在乌鲁木齐买房安了家。”说起这些,邓开平感到很欣慰。
见证日新月异的改变
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这些年,学生学,老师也跟着一起学。参加政府科技部门组织的培训同时,邓开平买了许多编程书籍,边自学边教学生做机器人;奎屯市知识产权局的工作人员每年来学校普及知识产权知识,老师也跟着学生们一起了解专利、商标、版权,从学生的发明中挑选有价值的创造提交专利申请,推荐参加创新比赛。
盲人水杯、一种消音麻将、自动控制燃烧长度的蚊香……截至目前,奎屯市第二中学已获得了34件专利授权,8次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比赛金奖。邓开平介绍,奎屯市第二中学2015年被纳入自治区中小学“知识产权创新实验室”后,还由自治区知识产权局专项经费支持,添置了3D打印机、多功能拆装组合车床、组合钻床、组合磨床、铣床、机械传动等硬件设施。现在学校特别划出一层楼用作机器人教室、航模室、小发明室、劳技室等。
如今,奎屯市第二中学的创新亮点项目不仅有传统的航模、车模等,还有机器人的设计制作。一位痴迷研发的机器人学生,考入浙江大学攻读相关专业,尽管父母是修锁工人,家庭条件有限,但他在大三时被美国高校挑中,获得了免去所有费用在美硕博连读、专攻机器人研发的机会,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轨迹。邓开平说,以前不少家长担心创新耽误孩子学习,但现在越来越多家长支持学生们的创新活动。
“我们这边离得远,内地接受新东西的速度相对要快,好在现在有各种方式弥补这种距离。”邓开平介绍,学校最近还引入了远程编程课程。学生们坐在教室里,透过屏幕便可学习到远在3000多公里外上海老师直播讲授的Scratch、Python编程课程,跟上了机器人领域的前沿脚步。
“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邓开平为正在发生的变化感到开心。“就跟数学、语文老师看到学生成绩有提升是一样的,起码让学生多了一条路,给他们多引了一个方向。”他对记者说。(知识产权报 实习记者 邹碧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