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学校风采

西宁五中:构筑创新园地 滋养科创梦想

  “这是我刚拿到的‘一种智能开窗系统’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我设计的这套系统对广泛应用的平开窗户进行微改造,通过安装控制器、光电传感器等设备,可实现窗户智能控制以及解决一般智能开窗系统开窗不安全、关窗不严密等问题。”在青海省西宁市第五中学(下称西宁五中)的校园里,该校学生赵世超兴奋地告诉记者,学校的知识产权教育使他爱上了发明创造。更惊喜的是,在去年举办的第十四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评比中,他的作品“感应式窗户控制器”还获得了铜奖。

  近年来,西宁五中抓住新课程改革的机遇,以专利教育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办学特色,通过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等课程的相关内容实施知识产权教育,培养和输送了大批具有创新意识的优质人才。2017年,西宁五中入选第三批全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

  实践活动促创新

  “知识产权教育的开展,使学校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且更加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激发他们敢想、敢做、敢创新的勇气。”西宁五中知识产权主管教师李文俊表示。

  “在平时的课程中,老师们会通过布置实践作业的方式,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高中物理磁场章节时,要求学生自制微型简易的电动机模型;在学习生物光合作用章节时,要求学生自制生态瓶;在数学课上,要求学生自制立体几何结构模型等。”李文俊告诉记者。

  不仅如此,西宁五中还通过举办全员参与的假期科技实践活动,布置无统一标准、无统一答案的多向选择性实践作业,学生全面、多样、个性化发展。“去年的暑假科技创新活动实践作业,要求各班科研小组针对目前学生感兴趣的科技问题,自主设计、自备器材、分工合作完成一个无明确结论的的探究实验,并做出有定量测量数据、有图有真相的实验报告。精巧的实验设计与严谨的实验操作,充分挖掘了学生被书本掩盖的创新能力。”李文俊回忆道。

  “除实践作业外,学校还充分利用新成立的‘西宁五中科技创新指导中心’,发挥专业教师的指导作用,组建科创社、机器人社、航模社、军工社、海模社、信息社、数学模型社等各类科技社团。这些社团活动的开展,也进一步锻炼了学生创新实践的能力。”李文俊表示。

  “通过各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使他们从枯燥繁重的课本学习中解脱出来,能够更加真实直观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切实培养具有科研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新型人才。”李文俊表示。

  创新教育结硕果

  “2013年,我校学生索楠卓玛设计的‘一种指顶式创口贴’获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这也是学校开展知识产权教育以来的第一张专利证书。由于实用与创意的结合,当时她的这件专利也被相关企业看中,有些企业希望采用她的专利或者为其进行代理拍卖。”李文俊告诉记者。

  通过在学校的知识产权教育下,西宁五中涌现出了许多像索南卓玛这样热爱创造并运用所学知识保护自己创新成果的学生。“有部分学生现在已是两件专利的授权者。例如,我校学生常博皓获得的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就包括‘移动无阻转换器’和‘调节型书架’。”李文俊说,学校从拥有一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到现在已拥有多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这个过程既是西宁五中点滴实践的结果,也是开展知识产权教育成果的见证。

  “学校的知识产权教育带给学生的影响并非阶段性的,而是对他们终生受用。有学生跟我反馈,他们在大学里仍然热衷于搞一些小发明小创造,甚至有学生也尝试提交了发明专利申请。”谈及学生对创新的坚持与热爱,李文俊满脸自豪。

  除此之外,学校知识产权教育的开展,也使学生在历年来的各类创新大赛中崭露头角。“在刚结束的第34届青海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学校申报的参赛项目有49项,入围终评15项,最终学生们在一、二、三等奖上都有斩获,使我校首次获得省赛终评获奖项目单校总数第一的好成绩。”李文俊介绍。

  “知识产权教育在学校的开展,能够使学生从单一学知识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实践,进一步提升了他们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李文俊说,未来,西宁五中仍会对知识产权教育的开展方式进行进一步的探索,让创新之花在校园绚烂绽放。(知识产权报 实习记者 熊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