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历史专题>知识产权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案例展示

中部知光:做高校知识产权运营转化的专业“红娘”

  日前,在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高校运营(武汉)试点平台(下称高校平台)的大力推动下,在2019年湖北省产学研合作对接重点地区专场暨仙桃市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中,由平台运营主体中部知光技术转移有限公司(下称中部知光)做“红娘”,43名高校专家和111家仙桃本土企业现场签约18个项目,其中市校合作项目5个、校企合作项目13个,成功打造了知识产权运营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仙桃模式”,在湖北省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方面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事实上,为充分发挥湖北省科教资源优势,多途径提升高校知识产权工作意识,激发高校专利创造热情,加快高校专利转化实施,目前,湖北省已有5所高校被列入国家知识产权局第一批贯彻落实《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试点,大部分高校已设立了知识产权转化运营中心或者与企业签订了合作转化协议,全省高校及科研院所专利转移转化合同金额超过8亿元,专利作价入股合作办企30余家。

  探索转化新模式

  “建设高校平台,旨在发挥湖北省和武汉市科教资源优势,畅通高校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渠道,探索高校知识产权运营新模式,构建创新创业生态,加快武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助推长江经济带发展。同时,通过平台也可以使高校院所和企业搭建起一座协同创新、共同发展的友谊之桥,以更大力度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问题,从而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部知光总经理罗林波表示。

  高校平台是国家“1+N”知识产权运营体系的重要功能组成部分,承担国家高校知识产权运营的重要战略任务,于2018年6月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文批复建设。高校平台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指导下,在湖北省知识产权局、武汉市知识产权局的具体支持下,由中部知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三家单位共同建设。

  “高校知识产权运营是一项专业性强、涉及面广的复杂性工作,对人才的要求较高,需要既懂技术,又懂管理和市场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只有人才到位了,事业才能做得起来。”罗林波表示,高校在知识产权运用转化、人员聘用、激励等方面受事业体制制约较大,为了解决这一瓶颈,中部知光与武汉地质资源环境工业技术研究院通过组建市场化、专业化的知识产权运营团队,解决了高校在从事知识产权运营工作中存在的人员不足、动力不足、能力不足等问题。

  有了人才的支撑,下一步是思考如何做好高校知识产权运营,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为此,高校平台探索形成了“知识产权+”的成果转化模式,以知识产权为核心,将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技术转移、产业孵化、招商、招才等业务结合起来,提供服务、培训与支撑,使工作有抓手;将知识产权与高校、各级政府/各部门、园区、企业、投资者等创新创业主体结合起来,使服务有对象,项目有主体,经费有出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化后有利于后续谈判、交易、签约,使得各方对接洽谈的标的物非常清晰,能够提高资本化、产业化可能性,方便高校科技成果在技术市场流通。”罗林波表示。

  此外,为了更好地促进知识产权成果在市面上进行流通,改变高校科研成果束之高阁的局面,中部知光探索了一系列适合复制推广应用的高校专利成果转化模式。“今年6月份在仙桃举办的产学研合作对接专场活动总中,我们事先组织专项工作组,实地走访企业,搜集他们的需求,使高校科研成果和企业需求成功融合在一起,成功地打造了‘仙桃模式’。”在罗林波看来,将高校的专利成果与中小微科技企业进行对接,高校出专利和技术,企业负责转化、产业化和管理销售,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机构负责提供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科技咨询与知识产权等服务和支持,可以助力企业成长壮大。

  除了将专利成果与企业需求对接,中部知光还探索了将专利成果直接转化孵化公司、将重大专利成果包转化、成立学科/平台性公司,专利包运营等模式。“总而言之,高校平台根据成果项目的不同性质、客户对象的不同需求,以知识产权为核心,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积极推进高校专利技术成果转化工作,探索一切有利于高校知识产权运营转化的模式,形成了市场化的‘知识产权+’高校专利技术成果运营转化模式。”罗林波表示。

  建立运营新方式

  以“常温常压储氢”技术为例,该技术由中国地质大学专家程寒松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研发,攻克了氢能在常温常压下难以贮存和释放这一技术瓶颈,实现了氢能的常态化、安全化应用,目前该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以该技术为起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围绕“常温常压储氢”技术布局了一批高价值专利,形成“常温常压储氢”专利包,该专利包以20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武汉地质资源环境工业技术研究院。依托该技术,武汉地质资源环境工业技术研究院着力进行氢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培育,现已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全球资源整合能力的科技服务平台。

  在罗林波看来,该运营方式的优点是高校只负责技术研发和样机研制,产品开发、专利的资本化运营等交给企业去做,完全实现了专业分工,符合高校管理规律。

  2016年9月,首台常温常压储氢·氢能汽车工程样车“泰歌号”在武汉诞生。2017年12月,武汉泰歌氢能汽车有限公司和武汉开沃新能源汽车公司联合开发出“开沃·泰歌号”氢能城市客车量产车型,在武汉未来科技城联合发布,并成功获得4.55亿元战略投资。2019年3月20日,格罗夫首台样车在武汉市下线。动力方面,车辆采用氢燃料电池作为动力,可在几分钟内完成加氢,续航能力超过1000km,而排放物仅仅只有水。

  “未来,高校平台将依托高校知识产权运营联盟,对高校知识产权运营和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进行全面复制推广。预计到2020年底,高校平台将聚集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超100个,形成知识产权服务聚集区;聚集高校院所超过400家,汇聚高校资源,构建高校知识产权运营全价值链服务体系;建成线上数据服务平台,实现全链条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2年实现注册用户达到20万以上;促进高校院所知识产权运营,实现年知识产权交易额超过40亿元,为湖北省乃至全国知识产权运营事业做出贡献。虽然任重而道远,但是我对未来充满信心!”罗林波表示。(知识产权报 柳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