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建设知识产权强国 支撑创新驱动发展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更是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的起步之年和努力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关键之年。
2015年4月20日,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共中央宣传部等23个部门联合主办的2015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在人民网启动,当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的主题为“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期间,组委会各成员单位围绕活动主题、结合各自工作领域特点,举办了咨询、论坛、讲座、开放日、报告会、展览等近70项活动。
2015年,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发明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百万件,达到110.2万件,连续5年稳居世界首位;受理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3.05万件,同比增长16.7%;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6.3件,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商标注册量继续保持世界第一位。
除此之外,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建设稳步推进,逐步构建了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2015年4月2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就国家知识产权局、科技部报请国务院审议的《职务发明条例草案(送审稿)》及其说明全文公布,征求社会意见,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2015年12月,国务院法制办就专利法第四次修订草案送审稿(下称送审稿)和《职务发明条例草案(送审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送审稿涉及实质性修改的条文共33条,新增“专利的实施和运用”一章,对当时现有条文修改18条,新增14条,删除1条。2015年12月22日,《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印发,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做出了重大部署,成为新形势下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行动纲领。
面对专利代理行业新的发展形势和新问题,2015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专利代理管理办法》基础上制定了《专利代理条例(修订草案)》,以进一步完善专利代理制度,维护专利代理行业的正常秩序,保障专利代理机构和专利代理人依法执业。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形势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其中,专利行政执法工作广泛深入开展,为维护专利权人合法权益、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创业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国家知识产权局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在多层面、多方位、多角度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围绕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措施;在保护体系建设方面,国家知识产权局负责组织拟订的专利法第四次修订草案和《职务发明条例(草案)》由国务院法制办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继续推动《专利代理条例》修订的立法进程;在保护机制建设方面,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导下,各地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加强快速维权援助中心建设,引导创新主体多渠道、低成本、高效率地保护知识产权,推动形成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两条途径“优势互补、有机衔接”的保护模式,不断提升全社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满意度等。
2016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 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关键之年,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开始从“设计图”转向“施工图”。
2016年4月20日,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为主题的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在人民网启动。这一主题承载了社会期待,体现了国家部署,富有时代内涵;这一年,我国着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硕果累累、突破连连。
为加速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2016年3月21日,国务院同意建立国务院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下称联席会议)制度。在国务院领导下,联席会议统筹协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工作。加强对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工作的宏观指导;研究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和加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重大方针政策,制定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计划;指导、督促、检查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协调解决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完成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2016年7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重点任务分工方案》(下称《分工方案》),根据各相关部门职责,对各项任务进行了细化分工,明确了新形势下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责任书、任务状。联席会议升格扩容、《分工方案》出台,对一系列工作进行了细化和部署,有利于各部门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
为深化改革,探索有效机制,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等重要文件。会议强调,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要紧扣创新发展需求,发挥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的引领作用,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构建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探索支撑创新发展的知识产权运行机制,推动形成权界清晰、分工合理、责权一致、运转高效的体制机制。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是中央对知识产权工作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对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更好地支撑创新驱动发展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具有里程碑意义。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和知识产权实力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2016年3月17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发布,其中,“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指标列入“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25项主要指标之中。对于“十三五”时期知识产权工作,“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建设知识产权强国。
在国际合作上,从“一带一路”知识产权高级别会议到2016年工业品外观设计中美欧日韩五局合作(ID5)年度会议,这一年,知识产权国际交流合作持续发力,努力实现我国由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积极参与者向主动作为者转变的发展目标。
此外,在这一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也正式对外公布;各省市开展知识产权“三合一”试点、建立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评议制度等,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00万件;我国实施20余次航天发射,创造中国航天历史上年发射量最高纪录;泛娱乐产业市场规模总计达到4584.4亿元……为“十三五”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开局。
2017
创新创造改变生活 知识产权竞争未来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知识产权建设在其中提供着强有力的保障与支撑。
2017年4月20日,以“创新创造改变生活 知识产权竞争未来”为主题的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在京启动。这一主题寓意深刻,以知识产权促进创业创新蓬勃发展,对于集聚发展新动能、提高国家创新力、打造竞争未来新优势,均具有重要意义。这一年,我国知识产权事业欣欣向荣、成就喜人,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持续深化,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统筹推进,国际知识产权领域话语权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为我国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深化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是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迫切需要。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下称《规划》),首次将知识产权规划列入国家重点专项计划,明确了“十三五”知识产权工作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对全国知识产权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下称《方案》),明确要求国家知识产权局牵头组织落实,按照部署要求,切实解决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保护不够严格、服务能力不强、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缺乏强有力支撑等突出问题。《规划》和《方案》从顶层设计着手对知识产权系统建设的各方面、各层次、各种要素进行了统筹考虑,为全国知识产权系统“十三五”期间理清发展思路,突出工作重点,也为努力开创知识产权事业改革发展新局面提供了重要支撑。
完善知识产权法治建设,严格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是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关键举措。2017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研究改善投资和市场环境、扩大对外开放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产权保护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是塑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知识产权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要加快新兴领域和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要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惩治力度,让侵权者付出沉重代价;要调动拥有知识产权的自然人和法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产权意识,自觉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权。这一指示为全国知识产权系统在新时期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引领。
创新和知识产权实力也与国家贸易发展息息相关,在国际产业合作和贸易往来过程中形成知识产权优势,方能助力中国“智造”不断壮大。2017年5月14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加强“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协议》,这是中国政府与国际组织签署的首个有关“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的文件,标志着双方将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开展全面深入合作。同年,中非召开“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倡议研讨会,中方分别与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柬埔寨王国签署了知识产权互认协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知识产权领域保持紧密合作,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知识产权生态体系、促进各国知识产权制度完善、营造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召开,明确提出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这对新时期知识产权工作提出了新的、全面的、更高的要求,也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这一年,注定在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历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8
倡导创新文化 尊重知识产权
2018年4月20日,主题为“倡导创新文化尊重知识产权”的2018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拉开序幕。
这一年,国家知识产权局从四个方面着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一是以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为契机,积极指导专利、商标综合执法,更好地打击各类侵权行为;二是以专利法修改为契机,加快建立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真正把违法成本显著提升上去,把法律威慑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三是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为抓手,将快速授权、快速确权、快速维权结合起来,加快建立更加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维权渠道;四是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深化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推动构建更加开放包容、平衡有效的知识产权国际规则,让中国的知识产权在国外也能得到很好的保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2018年适逢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是中国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第10年,也是知识产权机构改革之年。这一年,我国持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强化行政执法力度,不断促进创新和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推进知识产权国际交流合作,为营造尊重知识产权、支持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这一年,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再创佳绩,圆满完成全年各项主要目标任务:首先,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历史性重构。顺利完成国家和省级知识产权机构改革任务,实现商标、专利、地理标志、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集中统一管理,有效地提高了管理效能;其次,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60.2万件,同比增长18.1%;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1.5件,《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国际专利申请受理量5.5万件,同比增长9%。国内有效商标注册量(不含国外在华注册和马德里注册)达到1804.9万件,同比增长32.8%;每万户市场主体商标拥有量达到1724件。2018年,我国累计批准地理标志产品2380个,另注册地理标志商标4867件。
不仅如此,知识产权保护得到全面加强。2018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专利法修正案(草案),全国人大常委会完成草案首次审议,积极建立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大幅提高侵权违法成本,对知识产权(专利)领域严重失信行为实施联合惩戒,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制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再创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知识产权审查质量和效率也在稳步提升。其中,商标注册平均审查周期缩短至6个月以内,提前52天完成国务院“放管服”改革年度目标任务;商标驳回复审案件审理周期压缩到7个月以内;高价值专利审查周期压减10%;专利审查有责投诉同期下降52%,审查质量社会满意度持续提升。
与此同时,在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方面,《专利代理条例》完成修订,推进专利、商标代理机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年累计减免专利费用58.6亿元,减少提交专利、商标申请材料335.7万份,并在湖南、四川等13个省市开展知识产权军民融合试点,下放国防专利申请受理、许可备案和转让审批等事项。
2018年,我国不断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力度,大力倡导创新文化,成功举办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和中国专利周活动,并举办了中国专利年会、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等大型活动。
2019
严格知识产权保护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知识产权保护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题中之义,只有保护好知识产权,营商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得以优化。
2019年4月24日,主题为“严格知识产权保护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的2019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主场活动在北京举行,国务委员王勇出席活动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持续优化创新和营商环境,最大限度释放创新创造活力,有力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2019年10月,国务院公布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指出,国家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推动建立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制,健全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和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2019年11月,《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下称《意见》)发布,对我国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作出全面部署。这是第一个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出台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纲领性文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和保护水平全面提升。
与此同时,我国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建设迈出重要步伐。2019年11月1日起施行的新商标法,明确将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由修改前的三倍以下,提高到五倍以下,并将法定赔偿额上限从30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惩罚性赔偿额度达到国际较高水平。在此基础上,《意见》进一步提出,加快专利法、著作权法等的修改完善,大幅提高侵权法定赔偿额上限,加大损害赔偿力度。此外,《意见》对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社会治理手段”等进行了明确,意在用好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工具箱”,打好“组合拳”。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催生出科技创新的累累硕果。2019年全年共授权发明专利45.3万件,实用新型专利158.2万件,外观设计专利55.7万件;国内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3.3件,提前完成国家“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的2019年专利、商标和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注册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了5.899万件国际专利申请,超过美国(5.784万件)跃升至第一位,成为提交国际专利申请量最多的国家。
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我国采取的提高审查质效、打击非正常申请等一系列措施为创新主体和市场主体提供便利,更好地满足了社会需求,营造了良好营商环境。2019年,我国知识产权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持续提升,高价值专利审查周期压缩至17.3个月;商标注册平均审查周期压缩至4.5个月,超额完成国务院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与此同时,我国严厉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商标囤积和恶意注册行为,开展了“蓝天”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对专利服务机构的监管,净化市场环境。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排名提升至第14位,位居中等收入经济体首位。在世界银行发布的《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中,中国营商环境在全球排名提升至第31位。(知识产权报 记者 姜旭 窦新颖 李杨芳 侯伟 实习记者 纪昭瑢 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