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面对疫情带来的不利局面,武汉市知识产权局在全力战“疫”的同时,引导企业培育高价值专利,加大线上培训授课力度,助推高科技企业复工复产,促进相关协会加强行业自律等,做到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两手抓,两手硬,将疫情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创新服务 携手同心战“疫”
在抗击疫情阻击战的不同阶段,武汉市知识产权局组织武汉知识产权研究会、武汉市知识产权服务协会、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知识产权服务业协会等,根据全国、省、市知识产权职能部门部署要求,5次发出倡议,引导行业自律、同心战“疫”。在疫情防控形势最吃紧的阶段,还发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致广大会员的倡议信》,号召会员单位提高政治站位、记录抗疫故事、担当社会责任和制定复工计划。
3月初,根据《疫情防控相关商标审查指导意见》,武汉市知识产权服务协会、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知识产权服务业协会主动作为,联合发出《武汉知识产权服务行业关于加强商标代理行业自律倡议书》,号召企业严守道德底线,恪守职业操守、积极响应开展商标申请代理自律自查、杜绝恶意商标注册申请行为发生、助力创新主体复工复产、自觉接受国家、社会和当事人的监督。
在武汉保卫战取得阶段性胜利后,武汉市知识产权服务协会发出《关于武汉知识产权服务行业疫情防控和有序复工的倡议》,动员会员单位切实履行政治责任和管理责任、统筹推进服务机构有序复工、制定疫情防控复工方案、做好防护物资和后勤保障、扎实做好服务机构工作场所防控工作、认真做好服务机构员工个人防护等。
3月26日至4月3日期间,武汉市知识产权保护(洪山区融创智谷)工作站接连举办3场洪山区专利及高企工作系列线上培训活动,全市科技型企业的管理人员、知识产权相关负责人、孵化器入孵企业、中小微企业主、社会创业者等累计600人次参加。宣讲活动内容及时有效,形式新颖,企业参与踊跃、互动积极,反响强烈。
此外,自疫情发生以来,武汉市知识产权保护部门以确保精准防控为前提,积极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等渠道,广泛组织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的宣传普及活动,做到“疫情不见面,服务不断线”。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高校运营平台(武汉)试点平台、武汉市知识产权研究会、武汉知识产权服务协会、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知识产权服务业协会联合相关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进行了30余场线上交流培训活动。培训聚焦知识产权政策分析、企业知识产权智力能力提升、半导体芯片领域专利情报利用、海外维权路径探究等多种企业急需的知识产权知识及技能,通过线上培育为企业送去精准服务,得到企业一致好评。
精准施策 助力复工复产
疫情发生后,武汉精测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常运营受到影响,企业复工在即,公司负责人焦急地找到武汉市知识产权局求助。为了增强公司竞争力、创新力和抗风险能力,武汉市知识产权局积极支持企业开展技术专利导航分析,将专利分析与研发主题深度融合,针对液晶显示器(LCD)等传统显示面板市场逐渐饱和、面板产线建设逐渐放缓的发展趋势,加快公司在新型显示面板领域的专利布局。
同时,中国(武汉)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帮助企业提交快速预审发明专利申请7件,实现快速确权。2020年以来,该公司提交专利申请41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占比达到78%),提交国外发明专利申请6件,新增商标申请12件,加快实现技术升级。
另外,为提振发展信心,帮企业纾困解难,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台《武汉市市场监管局支持复工复产若干措施》,全力支持复工复产。武汉市知识产权部门全面深化知识产权服务,加大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力度,重点支持武汉市市场主体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知识产权强企工程、专利导航工程,高标准开展知识产权运营平台、知识产权特色小镇建设,推行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集中托管,运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与专利保险政策帮助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此次疫情防控斗争中,武汉市知识产权各条战线的工作人员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他们以自己的切实行动,不辱使命,诠释了知识产权人应有的责任和担当。(柳鹏 韩志慧 刘睿彻|中国知识产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