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历史专题>知识产权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点关注

驰而不息深化“放管服” 释放改革红利惠民众

——2020年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取得积极成效

2020年,一场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全国知识产权系统积极调整工作方式,进一步拓展线上服务和培训,上线疫情防控专题数据库,开通业务办理绿色通道,以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为抓手,助力复工复产,提振创新创业信心,释放改革红利,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

这一年,专利、商标审查周期持续压缩,“最多跑一次”“只到一扇窗”等模式不断涌现,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不断健全、打击非正常申请力度不断加大……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在实现知识产权申请更便利、审查更高效、运用更深化、保护更有力、服务更优质的目标上迈出更加坚实有力的步伐。

建机制夯基础

宣传指导听民声

创新发展需要良好的营商环境,而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需要知识产权提供重要支撑和基本保障。2020年1月1日,《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下称《条例》)正式实施,将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深化商标注册、专利申请便利化改革,提高商标注册、专利申请审查效率写入法条。为做好《条例》落实,2020年初,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关于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 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及分工方案,明确任务目标,分层分级指导,着眼于3年内,提出了16个方面78条改革举措,确保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惠及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

一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以及各地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以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为抓手,推动监管常态化,服务便利化,进一步加强资源供给,提升服务效能,各项改革举措逐步落地见效。江苏、重庆、内蒙古等地结合实际,制定了地方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实施方案,实现政策联动、协同推进。

与此同时,国家知识产权局积极宣传改革成效,复制推广改革亮点及典型经验,积极营造良好改革氛围。推动建立健全信息通报、经验推介、政企沟通、成果评估等工作机制;建立局各部门及地方工作联络机制,每季度汇总报送工作专报,及时宣传先进经验做法。截至目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向国务院办公厅政府职能转变办公室报送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典型案例20余篇。2020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推进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入选国务院《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100例》。

“放管服”改革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及时了解民之所需是改革的关键所在。2020年4月,“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有意见网上说”栏目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官方网站正式上线。通过该栏目可以及时听取市场主体的反映和诉求,确保改革措施响应、呼应市场主体所想所急所盼。

减负担压时间

线上线下齐发力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各地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聚焦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中的突出问题,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统筹协调局内各部门开展证明事项清理工作,为市场主体减负、松绑。

缩短知识产权审查周期关乎市场主体切身利益,是国家知识产权局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工作。2020年,国家知识产权局一手抓疫情防控工作,一手攻坚提质增效,变压力为动力,切实加速创新进程。截至2020年底,发明专利平均审查周期压减至20个月,高价值专利审查周期压减至14个月,商标注册申请平均审查周期缩短至4个月。

提升线上办事水平,节约群众办事成本。2020年,国家知识产权局积极拓展线上业务。上线商标驳回复审电子申请系统、国际注册领土延伸后续业务电子发文系统和商标注册申请非标准项目申报功能,实现了商标注册全流程网上服务。加快实现专利申请、商标注册全程电子化。试运行商标异议、无效宣告和撤销网上申请系统。2020年共签发电子专利证书和通知书签章文件约480余万份,专利、商标电子申请率分别达到98.8%和98.0%。

与此同时,加强资源供给,强化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为创新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切实持续推动“一网通办”和知识产权基础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加快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大数据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建设,提升知识产权信息开放共享和传播利用效能,消除知识产权信息不对称现象。

集约高效,减窗口,不减服务。国家知识产权局持续推动地方实现专利和商标受理业务同一地点、同一窗口办理,印发《关于规范地方专利商标业务窗口名称 稳步推进知识产权业务“一窗通办”的通知》,推动27个省(区、市)实现商标、专利业务“一窗通办”。在部分专利代办处开展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受理业务,多个专利代办处、商标受理窗口实现“最多跑一地”。

“在一个大厅里,就可以办理包括知识产权申请授权、布局导航、运营交易、价值评估、质押融资、法律援助等全链条、全方位服务,太方便啦!”说起“知创福建”福建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市场主体纷纷点赞。

福建是全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持续优化的一个缩影,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通办”,“放管服”改革的红利将惠及更多民众。

战疫情助复工

纾困解难促发展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知识产权局相继实施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有力支持。如国家知识产权局与市场监管总局、药监局联合出台了支持复工复产十条;发布《关于专利、商标、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受疫情影响相关期限事项的公告》;制定《疫情防控相关商标注册申请快速审查工作方案》《与疫情相关的恢复权利手续具体问题解答》等;对涉及疫情防控的商标注册和专利申请予以快速审查和优先审查等举措,为企业纾困解难。

2020年3月烟台舒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在生产无菌医用防护服时,研发了新技术,拟提交10件专利申请。彼时正是疫情防控最严峻的阶段,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济南代办处在得知这一情况后,按照有关规定,为企业开通绿色通道,以最快的速度为企业办理优先审查手续。

像济南代办处这样服务疫情防控需求的事例还有很多。疫情期间,全国共有1756件涉及防治新冠肺炎疫情的专利申请获优先审查,343件与疫情防控相关的商标注册申请获快速审查。

“放”得开,还要“管”得住。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各地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加大对知识产权非正常申请打击力度,集中处置“火神山”“雷神山”等1587件与疫情相关的非正常申请,有力地维护了优良的社会风气和营商环境。

疫情发生以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受到了重研发、轻资产的科技型企业的欢迎。各地精准运筹施良策,满足市场主体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需求。广东成立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中心,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更优质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内蒙古推出“知识产权保险+复工复产保险”“专利+商标”双保险模式,全方位保护企业创新成果,加快企业复工复产。

2020年,我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项目达1.2039万个,同比增长43.8%;质押融资总额达2180亿元,同比增长43.9%。国家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总结提炼疫情期间的工作机制、工作方案和工作流程,进一步将有效做法规范化、制度化,惠及长远。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快马加鞭未下鞍,接下来仍需要驰而不息地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共服务司司长王培章表示,下一步,将大力推动便利化改革,着力破除市场主体发展障碍;加快建设“好差评”制度,推动在知识产权业务办理各环节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加强宣传引导和沟通反馈,推广先进经验,分层分类指导地方深化改革,因类施策,凝聚改革合力;充分激发基层改革活力,释放社会创新潜能,增强内生动力,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实保障。(记者 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