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历史专题>知识产权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案例展示

周锦宇:“创新火苗”点燃“创业之光”

  得知自己获评2021年“最美大学生”时,周锦宇感到有些意外、激动、惊喜,但他很快冷静了下来。“我觉得评上‘最美大学生’这件事情,并不是说明自己是最优秀的,而是自己多了一种责任去影响、带动更多的同学。”兰州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周锦宇有着他这个年纪少有的沉着稳重。

  面向国家需求,周锦宇在稀土光功能材料的基础研究中攻坚克难,从“藏鹰”团队的“小雏鹰”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队长,在创新创业中,增长了智慧才干,也让他在兰州大学近6年的求学时光充实而精彩。

  大胆假设 抓住创新火苗

  稀土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资源,被称为“工业维生素”,其应用非常广泛,尤其在发光材料领域,稀土元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科时,我虽然学的是物理学基础理论,但是我觉得稀土发光很有意思,稀土新材料的研究也很有应用价值。”于是,周锦宇在大一时就加入了学校的“藏鹰”团队,独立开展课题研究。

  “藏鹰”团队是由兰州大学物理学院组建的大学生自强科创团队,主要开展光转换物理和化学的研究探索,团队有独立的实验室,这让从小就对科研实验感兴趣的周锦宇如鱼得水。

  但如何平衡紧张的学业与兴趣爱好之间的关系?周锦宇认为时间是靠挤出来的,他利用中午时间做实验,晚上时间复习功课。到了大三大四课程安排轻松些后,便常常“泡”在实验室里。2018年,周锦宇和团队在实验时意外发现,封装钇铝石榴石结构稀土功能材料的有机载体居然发光了。“钇铝石榴石结构的荧光粉属于高对称性晶体结构的荧光粉,是不可能有机械发光性能的,所以这一反常现象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面对现有理论无法合理解释的现象,科研人员要敢于质疑。在指导老师的鼓励支持下,周锦宇和团队提出大胆的假设和猜想:外力作用使高对称结构发光材料的粉体与硅橡胶弹性体之间产生耦合电场,并直接激发发光中心,产生力致发光。

  带着这样的猜想,在历经18个月的研究论证后,周锦宇和团队终于在高对称力致发光材料及其力光转换机理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创新突破,并在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一区期刊发表论文4篇。他和团队发明的钇铝石榴石结构复合弹性体,是目前已知发光效果最好的力致发光弹性体之一,在传感、能源转换、可穿戴柔性设备等领域极具应用潜力。围绕该项技术,周锦宇和团队提交了“基于钇铝石榴石结构荧光粉的力致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申请,他告诉记者:“科研成果需要尽快转化落地,在这一过程中及时提交专利申请非常有必要。”

  展现担当 贡献青春力量

  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大学生创业可以让科研成果尽快从实验室“走出来”。自2018年11月以来,“藏鹰”团队在队长周锦宇带领下注册科技型公司4家,100%由学生运营,直接带动60余名大学生加入“双创”工作中。目前,周锦宇担任甘肃藏鹰稀土科技有限公司法人、执行董事,甘肃兰耀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监事。

  但创新创业一肩挑,对于许多有多年工作经验的科研人员尚且艰难,更何况是在校大学生。“对我来说,创业最大的困难便是‘学术思维’到‘创业思维’的转变,刚开始简直‘两眼一抹黑’。”周锦宇说,自己在尝试对接投资人、生产单位、潜在客户等群体的过程中,经常因为学生身份受到质疑。“经常会遇到被拒绝的情况,这时我就告诉自己没关系,再试一次。在一次次尝试中,总结经验教训。”周锦宇乐观向上的心态,让他离成功越来越近,也带动和感染着周围的人。

  2020年,周锦宇整合创业成果,以负责人身份创建了“真稀——全球首个稀土基多模动态光学防伪验真整体方案提供商”项目,并参加了第七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虽然参赛的都是本科生项目,但技术都“过硬”,放在市场上也都很“能打”。经过一轮轮路演竞争,周锦宇的项目突出重围,获得两项比赛的金奖。

  科研并不是周锦宇生活的全部,他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去年兰州疫情防控最严峻的时刻,他配合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负责两栋学生宿舍楼和新闻学院办公楼等区域的疫情防控巡查及劝导工作。

正是意气风发的年纪,周锦宇对未来充满信心:“做科研就应瞄准国家需求,在科研的路上,努力实现‘从0到1’的突破,希望未来自己研发的稀土力致发光材料能应用到更多尖端领域,解决瓶颈问题,为国家经济发展贡献力量。”(记者 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