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大力推动专利产业化,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当前知识产权工作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部署。近日,为贯彻落实《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多部门发布《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工作方案》(下称工作方案),从盘活存量和做优增量两方面发力,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盘活存量,评估是基础。以工作方案的落实为契机,高校应对存量专利进行全面梳理和盘点,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存量专利筛选评估机制,对专利资产进行分级分类,从中挖掘市场需求潜力较大、经济价值较高的高价值存量专利,便于有针对性地推动相关工作开展。工作方案指出,盘点时,应综合考虑技术成熟度、应用场景、产业化前景等因素,充分发挥发明人、校内管理部门、专业服务机构的作用,优先盘点重点产业、优势学科的发明专利。
盘活存量,激活是关键。在全面盘点的基础上,统一互通的数据平台将在打通供需信息流通堵点方面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分领域组建专利评价专家库、组织各类企业经营主体对高校盘点得到的高价值专利进行市场评价,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式及时进行匹配推送;分类施策,通过开展常态化对接推广、匹配优质资源、丰富各类转化模式等方式,推动高价值专利落地转化。对于高校自身而言,也应花大力气、下大功夫,完善体制机制,畅通运行流程,拓展合作网络,健全风控体系,提高服务水平,切实推动高价值专利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做优增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作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和科技成果的供给端,高校和科研机构应从需求侧出发,加强产学研合作,开展订单式研发和投放式创新,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着力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把能否为产业化服务、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作为科技成果是否申请专利的重要衡量标准,培育高价值专利。
做优增量,从源头提升专利质量。如何对有产业化前景的科技成果进行高质量的知识产权保护,提升科技成果的整体价值,是高校和科研机构面临的另一难题。完善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与技术转移机构的联动机制,实现创新价值的及早发现和及时保护;选好用好高水平专利代理机构和专利代理师,建设知识产权专员队伍,健全知识产权管理流程,开展体系化知识产权布局,培育高价值专利组合,从源头提升专利质量,为成果的转化运用打造牢固的知识产权底座。
高校和科研机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产权既是高校创新成果的重要载体,也是连接创新与市场、促进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桥梁纽带。盘活存量,做优增量,加速转化,释放创新动能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携手共进,一起推动科技成果从象牙塔走向市场,走向产业,进一步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清华大学技术转移研究院院长 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