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森路透《2016全球创新报告》解析
发布时间:2016-08-08

  【编者按】 2016年5月11日,汤森路透发布了《2016全球创新报告》,该报告对12个技术领域中的全球科技文献和专利数据进行了细致分析,对全球创新活动进行了阐述。报告发现,2015年全球企业、高等院校、政府机关和研究机构的创新速度已经达到创纪录水平,创新活动同比实现两位数的增长。此外,报告显示全球科技文献的发表总量与专利总量相比,同比呈下降趋势,这表明未来创新增长速度可能会有所减缓。报告表明,中国专利数量领跑全球,部分领域表现优异;传统领域优势明显,高技术领域快速追赶;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显现,机构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科学论文发表和美国的差距明显,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原始创新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关于创新活动的新发现

  2016年全球创新报告的主要发现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全球创新实现两位数增长

  自2009年发布第一份全球创新报告以来,全球专利总量的增长率已超过100%。总体来看,2015年全球专利总量的年增长率为13.7%。如表1所示,专利总量同比增长幅度最大的领域依次是:医疗器械(27%)、家用电器(21%)、航空航天与国防(15%)、石油与天然气(14%) 以及信息技术(13%)。在专利总量方面,2015年同比出现下滑的唯一领域是生物技术,下滑幅度为 2%。 

  表1 2015年世界主要专利机构重要技术领域创新活动概况

 

技术领域
2015年发明专利数量
2015年总量中所占的比例
2014年发明专利数量
变化百分比
航空航天与国防
71633
5%
62162
15%
汽车
166867
12%
153872
8%
生物技术
41624
3%
42584
-2%
化妆品与健康
11307
1%
11017
3%
食品、饮料与烟草
26605
2%
26333
1%
家电
86301
6%
71278
21%
信息技术
429806
31%
38025
13%
医疗器械
118658
9%
93462
27%
石油和天然气
27556
2%
24158
14%
制药
116286
9%
111479
4%
半导体
114488
8%
110761
3%
通讯
166601
12%
161739
3%
各行业总量
1377732
100%
1251034
13.7%


  2009-2015年12个技术领域中的创新产出呈现出向上增长的曲线(如图1)。总体来说,最大的增长在食品饮料与烟草领域,达到128.25%的暴涨率,航空航天与国防、家电也分别实现了三位数的跳跃增长(如图2)。

 

图1 全球12个技术领域的创新输出情况(2009-2015年)

 

 

图2 各领域创新活动的增长率(2009-2015年)

 

  (二)科技论文总量下滑

  报告显示全球科技论文的发表总量与专利总量相比,同比呈下降趋势,发表的科技论文总量与去年相比下降了19%,与2009年相比下降了27%。这表明未来创新增长速度可能会有所减缓。

图3 12个技术领域中科技论文情况(2005-2015年)

 

  (三)中国的创新势头强劲

  中国专利数量仍保持全球第一,除了企业在专利发明上的优异表现,中国科研机构、高校及企业也有突出表现,其中中国科学院在家用电器、制药和半导体材料领域进入论文数量排行全球前十;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知名高校进入了报告榜单,包括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美的集团、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海尔集团在家用电器领域荣居专利数排行榜前三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在石油领域继去年荣登榜首后,2015年再次夺魁。

  (四)开放式创新蓬勃发展

  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各大企业、高校、政府机关和研究机构相互合作,共同努力将新技术推向市场,跨国公司与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例如宝洁公司与圣保罗大学、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 (FDA) 及哈佛大学等知名研究机构在化妆品领域的合作,福特汽车与密歇根大学的合作,以及都灵理工大学等顶尖研究机构在汽车领域的合作都是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的典型合作案例。

  (五)跨界创新快速发展

  随着物联网的异军突起,行业之间以及企业专业领域之间的传统界线正变得越来越模糊,为了保持竞争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业务拓展到其他领域,同时将其特有的专业优势带入新领域。包括苹果、杜邦、通用电气、IBM和三星在内的很多公司在其核心领域之外的其他多个领域的公司排行榜单中也占有一席之地。三星是最突出的一个例子,在12个行业中的多个行业中,三星均位列创新十强名单,并且在所有12个行业中都有创新表现。这意味着作为一个电子消费品和电信巨头,今天的三星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专利组合,涉及航空航天、汽车、生物技术、家用电器和半导体。中国企业专利申请的领域也越来越多元化,例如华为在电信领域的专利数位于全球第二,计算机领域的专利数也排在全球第七。

  二、12个不同技术领域的创新活动

  (一)信息技术领域。信息技术是创新的引擎,自2009年以来,其发明专利数一直位居各技术领域首位,仅去年一年就拥有430000项发明专利,占据所有创新活动的31%。其中,计算机子领域是最活跃的部门,占据了整个信息技术的82%。信息技术领域中全球最具创新的前十个公司主要来自亚洲:中国、日本和韩国,其中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以7479件发明位列首位,华为、联想、腾讯公司分别排名第七、八、十位。美国仅有IBM和谷歌入围前十。然而,有意思的是,亚洲机构并没有入围到2005-2015年计算机科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科研机构,波兰的琴希托霍瓦工业大学和英国的桑格研究院分列第一位和第二位。美国在最具影响力科研机构中占据半壁江山。

表2 信息技术领域概览

 

占比
子领域
2015年数量
2014年数量
变化百分比
82%
计算机
387,097
340,386
14%
7%
其他外围设备
33,148
29,550
12%
5%
打印机
24,752
23,359
6%
3%
智能媒体
13,523
13,494
0%
2%
显示屏
8,112
7,692
5%
1%
扫描仪
4,471
4,510
-1%

 

表3 信息技术全球前十位的创新企业(2015年)

 

公司
国家
发明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
中国
7,479
佳能
日本
6,370
三星
韩国
5,792
IBM
美国
4,205
理光
日本
3,539
谷歌
美国
3,164
华为
中国
2,799
联想
中国
2,798
LG
韩国
2,521
深圳腾讯科技
中国
2,418

 

注:表中,红色背景表示中国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蓝色表示美国,灰色表示日本。以下各表同。

 

表4 智能媒体子领域前十位的创新企业——亚洲(2011-2015年)

公司/机构
国家/地区
发明
三星
韩国
1,575
东芝
日本
646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
中国
630
凸版印刷
日本
557
中兴
中国
369
松下
日本
342
大日本印刷
日本
332
索尼
日本
324
NEC
日本
278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台湾
274

表5 计算机科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科研机构(2005-2015年)

 

机构
国家
论文数量(WOS)
相对引用影响力
琴希托霍瓦工业大学
波兰
362
4.25
英国桑格研究院
英国
392
4.25
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德国
675
3.80
斯坦福大学
美国
5,107
2.77
加州理工学院
美国
1,976
2.76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法国
721
2.70
麻省理工学院
美国
6,287
2.67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美国
4,804
2.60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美国
3,627
2.56
英国南威尔士大学
英国
339
2.53


  (二)电信领域。电信领域的创新总体同比跃升3%,尽管与去年同期相比约四分之三的子领域的创新略有下降。其中,遥测与遥控子领域实现了从2014年18437件发明到2015年25417件约38%的飞跃,除了数据与传输网络增长了3%以外,其余子领域均有2%—7%的下降。2015年,韩国和中国企业在电信领域的创新活动再次超过世界其他地区,巨头企业三星遥遥领先,华为、LG紧随其后。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中兴也表现突出,分列第四、五位。与企业创新活动集中在亚洲地区不同,最具影响力的科研机构仍集中在美国,莱斯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是最有影响力的3个科研机构。

 

表6 电信领域概览

 

占比
子领域
2015年数量
2014年数量
变化百分比
26%
移动电话
74,493
77,477
-4%
25%
数据传输网络
71,623
69,614
3%
21%
电话用户设备
60,054
64,760
-7%
9%
数字信息传输系统
25,797
27,053
-5%
9%
遥测与遥控
25,417
18,437
38%
6%
多路复用及多址接入信息传输系统
15,633
16,256
-4%
2%
电话交换系统与安装
6,855
7,003
-2%
2%
电话交换系统
5,610
5,954
-6%

 

表7 电信领域全球排名前十位的创新企业(2015年)

 

公司
国家
发明
三星
韩国
4,132
华为
中国
3,496
LG
韩国
2,795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
中国
2,585
中兴
中国
1,960
高通
美国
1,841
爱立信
瑞典
1,424
索尼
日本
1,129
NTT
日本
1,129
富士通
日本
1,087

 

表8 移动电话子领域全球排名前十位的创新企业——亚洲(2015年)

 

公司
国家
发明
三星
韩国
12,713
LG
韩国
8,654
索尼
日本
5,095
夏普
日本
4,627
松下
日本
4,568
华为
中国
4,131
中兴
中国
3,998
NEC
日本
3,786
京瓷
日本
3,661
富士通
日本
3,209

 

表9 电信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创新科研机构(2005-2015年)

 

机构
国家
论文数量(WOS)
相对引用影响力
莱斯大学
美国
323
4.68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美国
792
3.25
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
美国
1,130
2.85
纽约大学
美国
432
2.77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
瑞士
723
2.76
卡耐基梅隆大学
美国
762
2.70
纽约州立大学
美国
339
2.67
伊利诺伊斯理工大学
美国
530
2.59
普林斯顿大学
美国
650
2.53
微软
美国
700
2.35


  (三)半导体领域。半导体领域的创新活动相比2014年增长了3%。存储器、薄膜及混合电路子领域实现了16%的增长,但在其最大的细分市场—半导体材料及工艺上仍呈现出了3%的下降。三星依旧保持了在半导体领域的专利数量上的绝对优势,2015年持有4000多件发明。与电信领域相同,创新活动仍集中在亚洲地区,全球最具创新力公司中中国有四家入围,京东方科技集团位居第二位。在半导体领域最活跃的10家研究机构中有7家来自亚洲,中国科学院和俄罗斯科学院分别位于前两位,其中中国科学院发表论文数遥遥领先其他机构。法国的国家科学研究院位居第四位,美国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排第七位。

 

表10 半导体领域概览

 

占比
子领域
2015年数量
2014年数量
变化百分比
40%
半导体材料及工艺
54,907
56,827
-3%
29%
存储器、薄膜及混合电路
40,920
35,220
16%
27%
分立器件
37,771
38,571
-2%
4%
集成电路
5,771
5,775
0%

 

表11 半导体领域全球排名前十位的创新企业(2015年)

 

公司
国家
发明
三星
韩国
4,144
京东方科技集团
中国
2,900
LG
韩国
2,884
深圳中国星光电科技
中国
1,701
东芝
日本
1,521
台湾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台湾
1,424
上海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中国
1,405
IBM
美国
969
海力士
韩国
873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
872

 

表12 半导体材料与工艺子领域最具创新力的企业——亚洲(2011-2015年)

 

公司
国家
发明
三星
韩国
8,492
LG
韩国
5,878
东芝
日本
5,194
上海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中国
4,953
台湾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台湾
4,836
海力士
韩国
3,929
瑞萨电子
日本
3,323
松下
日本
3,163
东京电子
日本
2,998
夏普
日本
2,462

 

表13 半导体领域最多产的科研机构(2005-2015年)

 

机构
国家
论文数量(WOS)
中国科学院
中国
7,121
俄罗斯科学院
俄罗斯
3,566
东京大学
日本
2,092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
法国
1,956
东北大学
日本
1,700
大阪大学
日本
1,695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美国
1,684
南洋理工大学
新加坡
1,624
国立交通大学
台湾
1,504
东京理工学院
日本
1,334

  (四)航空航天与国防领域。航空航天与国防领域整体创新水平有了15%的显著提升,其中最大的跃升来自于空间技术——航天器与卫星子领域(23%),然后是生产技术(19%)和推进装置(15%)。最具创新力的领头羊是美国的联合科技公司,中国的国家电网公司和法国的空中客车公司紧随其后。此外,LG、通用电气、丰田等位列其中。美国的科研机构领导着航空航天领域,10个最具影响力的科研机构中美国占据了80%的名额,密歇根大学尤为突出。欧洲机构中荷兰的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和法国的国家科研中心两家入围,亚洲未有科研机构入围最具影响力的名单。

表14 航空航天与国防领域概览

 

百分比
子领域
2015年数量
2014年数量
变化百分比
39%
生产技术
22392
18823
19%
23%
先进材料
13002
12233
6%
13%
结构和系统
7468
7136
5%
12%
推进装置
6760
5894
15%
11%
仪表
6502
6270
4%
2%
空间技术—航天器与卫星
1424
1156
23%

 

表15 航空航天领域全球排名前十的创新企业(2015年)

 

公司
国家
发明
联合科技公司
美国
716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
中国
715
空中客车公司
法国
620
江西洪都航空工业公司
中国
617
波音
美国
531
通用电气
美国
424
LG
韩国
392
西门子
德国
387
丰田
日本
360
韩国现代
韩国
334

 

表16 空间技术子领域排名前位的创新机构——亚洲(2011-2015年)

 

公司/机构
国家
发明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中国
186
韩国航空航天研究所
韩国
163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中国
157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中国
10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
93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中国
87
北京航天环境工程研究所
中国
77
上海航空航天系统工程研究所
中国
72
三棱电机
日本
69
北京空间飞行器研究中心
中国
69

 

表17 航空航天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创新科研机构(2005-2015年)

 

机构
国家
论文数量(WOS)
相对引用影响力
密歇根大学系统
美国
468
1.95
美国能源部
美国
372
1.43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荷兰
414
1.33
得克萨斯大学 奥斯汀分校
美国
333
1.32
国家科学研究中心
法国
551
1.25
哥达德太空飞行中心
美国
465
1.22
佛罗里达大学
美国
312
1.21
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
美国
512
1.19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美国
403
1.18
宾夕法尼亚州联邦高等教育系统
美国
445
1.18

  (五)汽车领域。2015年汽车领域的创新活动增长了8%。亚洲公司仍占据了汽车领域的主导地位,汽车领域全球前十位的创新机构中占了60%的名额,并且多为日韩企业,中国的北汽福田位列第九位。在欧洲,德国的博世位居汽车创新首位。美国的开放创新潜力巨大,拥有在汽车创新方面最多产的研究机构,密歇根大学是该领域最具研究影响力的机构,重点研究针对汽车燃料电池系统的控制导向的建模和分析。我国的上海交通大学在汽车领域也很活跃,2005-2015年间发表的科技文献数量在全球排名第5位(161篇)。

表18 汽车领域概览

 

百分比
子领域
2015年数量
2014年数量
变化百分比
21%
可替代能源汽车
37,844
32,973
15%
11%
导航系统
19,753
18,538
7%
11%
汽车安全
18,551
18,893
-2%
11%
变速箱
20,175
18,484
9%
10%
座椅、安全带和气囊
18,165
13,596
34%
7%
悬挂系统
12,827
11,003
17%
6%
污染控制
10,114
9,677
5%
6%
转向系统
10,841
11,599
-7%
5%
发动机设计与系统
7,845
7,334
7%
5%
安防系统
8,627
8,360
3%
4%
制动系统
7,654
6,831
12%
3%
娱乐系统
4,659
4,267
9%

 

表19 汽车领域全球前十位的创新企业(2015年)

 

公司
国家
发明
丰田
日本
4,214
现代
韩国
2,469
博世
德国
2,390
电装
日本
2,169
本田
日本
2,039
福特
美国
1,837
戴姆勒
德国
1,575
通用汽车
美国
1,435
北汽福田
中国
1,223
尼桑
日本
1,188

 

表20 可替代能源汽车前十位的创新企业——亚洲(2010-2015年)

 

公司/机构
国家
发明
丰田
日本
9,807
现代
韩国
2,827
本田
日本
2,732
尼桑
日本
2,633
电装
日本
2,591
三星
韩国
2,515
LG
韩国
2,051
松下
日本
1,970
丰田(配件)
日本
1,634
住友电工
日本
1,492

 

表21 汽车领域最多产的科研机构(2005-2015年)

 

机构
国家
论文数量(WOS)
密歇根大学
美国
292
福特汽车公司
美国
209
都灵理工大学
意大利
187
慕尼黑工业大学
德国
173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
161
印度理工学院
印度
158
俄亥俄州立大学
美国
151
亚琛工业大学
德国
135
查尔姆斯理工大学
瑞典
134
首尔国立大学
韩国
131

  (六)生物技术领域。12个领域2015年的创新活动(专利总量)中唯一呈现下滑趋势的是生物技术,下滑幅度为2%。下降幅度最大的两个子领域是疾病诊断(-20%)和药物发现(-13%)。中国、法国和美国领跑全球的生物技术。在最具创新力的TOP10榜单中中国和美国均有三家机构,法国紧随其后拥有两家。同时,在TOP10 最具创新力榜单中,有三家是大学,另外七家是私人机构或研究中心,其他领域的TOP10 是没有这样的混合搭配的,这说明了生物技术中学术界和企业,公共机构和私人机构在创新活动上的紧密结合趋势。同时,美国还主导着生物技术的科研学术研究,在生物技术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前十个研究机构中拥有8个席位,占据着绝对优势,其余两个分别是德国的欧洲分子实验室和英国的维康信托基金会桑格研究院。美国的博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仍稳居2005-2015年间最具相对研究影响力的生物技术研究机构,相对研究影响力达到了7.43。

表22 生物技术领域概览

 

占比
子领域
2015数量
2014数量
变化百分比
70%
一般生物技术
30,197
29,374
3%
13%
疾病诊断
5,614
6,984
-20%
10%
癌症治疗
4,412
4,855
-9%
5%
转基因作物
1,969
2,153
-9%
2%
药物发现
824
951
-13%

 

表23 生物技术领域全球前十位的创新机构(2015年)

 

公司
国家
发明
杜邦
美国
407
江南大学
中国
287
孟山都
美国
229
罗氏公司
瑞士
203
浙江大学
中国
200
农业发展管理局
韩国
191
加利福尼亚大学
美国
184
法国科学研究中心
法国
166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中国
165
国家医学与健康研究院
法国
160

 

表24 癌症子领域前十位的创新机构——亚洲(2011-2015年)

 

公司/机构
国家
发明
三星
韩国
104
复旦大学
中国
103
首尔国立大学
韩国
81
延世大学
韩国
77
新加坡科技研究局
新加坡
74
韩国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研究所
韩国
71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
71
北京大学
中国
69
苏州普罗达生物科技公司
中国
68
大阪大学
日本
65

 

表25 生物技术领域最具影响力研究机构(2005-2015年)

 

机构
国家
论文数量(WOS)
相对研究影响力
博德研究所
美国
485
7.43
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德国
801
4.46
麻省理工学院
美国
1,556
4.25
维康信托基金会桑格研究院
英国
755
4.11
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
美国
913
4.10
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
美国
375
3.26
哈佛大学
美国
3,288
3.07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美国
623
3.03
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
美国
425
2.90
波士顿医疗系统
美国
594
2.89

  (七)家电领域。2015年家电领域的创新活动增长了21%,所有的子领域均实现了两位数的跃升。亚洲是家电领域无可争议的领导者,排名前十位的创新机构中仅有一家公司博世来自德国,其余均由中日韩所掌握。中国的美的、格力和海尔集团名列前茅。科研论文方面,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摘取了近十年间家电领域研究论文产出的桂冠,中国科学院和清华大学在全球分别排名第四(44篇)和第五(43篇)。

表26 家用电器领域概况

占比
子领域
2015数量
2014数量
变化百分比
43%
厨房
39026
33590
16%
34%
供暖与空调
30552
24316
26%
9%
家庭清洁
8173
6718
22%
7%
人体卫生
6717
5203
29%
7%
洗涤
6402
5659
13%

表27 家用电器领域全球排名前十位的创新企业(2015年)

公司
国家
发明
美的集团
中国
5427
珠海格力电器
中国
1995
海尔集团
中国
1315
松下
日本
949
三菱
日本
948
三星
韩国
736
博世家电
德国
697
LG
韩国
690
日立
日本
460
大金工业
日本
446

表28 厨房用具子领域最具创新力的科研机构——亚洲(2011-2015年)

公司
国家
发明
美的集团
中国
3309
松下
日本
3102
三菱
日本
2348
LG
韩国
2234
海尔集团
中国
1649
九阳
中国
1538
日立
日本
1188
夏普
日本
916
东芝
日本
907
珠海格力电器
中国
880

表29 家用电器领域最多产的科研机构(2005-2015年)

 

机构
国家
论文数量
萨拉戈萨大学
西班牙
113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
美国
63
国立成功大学
台湾
53
中国科学院
中国
44
清华大学
中国
43
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
意大利
40
早稻田大学
日本
36
东京大学
日本
35
东北大学
日本
35
京都大学
日本
33

  (八)医疗器械领域。2015年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活动萎缩最大,同比下降了6%,然而在2015年,成为所有领域中最活跃的部分,同比增长了27%,并且所有子领域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日本在本领域的创新情况较为突出,最具创新的十大公司中有四所均来自于日本,且奥林巴斯光学在榜单中独占鳌头,在亚洲地区的诊断、外科子领域中,日本也以奥林巴斯光学为首席卷了榜单的九个席位。中国的第四军医大学在医疗器械领域全球排名前十位的创新机构中排名第四。而在医疗设备相关的学术科研领域,美国无疑是2005-2015年间世界领导者,排名前十位的创新机构均来自美国,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其中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和哈佛大学位居前两位,发表论文数分别为219篇和190篇。

表30 医疗器械领域概况

 

占比
子领域
2015数量
2014数量
变化百分比
33%
诊断、外科
45112
36929
22%
30%
灭菌、注射器、电疗法
41528
31898
30%
20%
医疗救助、口服
27186
18694
45%
17%
牙科、包扎、假体
22490
19250
17%

 

表31 医疗器械领域全球排名前十位的创新机构 (2015年)

 

公司
国家
发明
奥林巴斯光学
日本
818
西门子
德国
638
东芝
日本
627
第四军医大学
中国
623
三星
韩国
526
泰尔茂
日本
482
飞利浦
荷兰
479
佳能
日本
473
美敦力公司
美国
362
柯惠医疗
美国
358

 

表32 诊断、外科子领域最具创新力的科研机构——亚洲(2005-2015年)

 

公司
国家
发明
奥林巴斯光学
日本
3246
富士胶片
日本
2830
东芝
日本
2682
佳能
日本
1862
三星
韩国
1539
泰尔茂
日本
1020
日立医疗
日本
913
豪雅光学
日本
807
柯尼卡美能达
日本
796
精工爱普生
日本
693

 

表33 医疗器械领域最多产的科研机构(2005-2015年)

 

名称
国家
论文数量
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
美国
219
哈佛大学
美国
190
宾夕法尼亚大学
美国
101
密歇根大学
美国
93
斯坦福大学
美国
90
杜克大学
美国
88
明尼苏达州大学
美国
85
麻省理工学院
美国
80
布莱根妇女医院
美国
72
北卡罗来纳大学
美国
71

  (九)石油和天然气领域。本领域2015年同比增长14%。中国是引领世界石油和天然气创新的活跃地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位居创新前两位,紧随其后的是哈利伯顿(美国)和斯伦贝谢(美国),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位列第5位。在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子领域,中国机构占据了亚洲的前五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创新集中在下游的各个方面,中国石油则关注上游的各个环节。在学术研究方面,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和美国能源部具有领先优势,之后是斯坦福大学(美国)。

表34 石油和天然气领域概况

 

占比
子领域
2015数量
2014数量
变化百分比
64%
石油天然气勘探钻井生产和加工
18086
15589
16%
32%
石油天然气燃料及其他产品
9224
8459
9%
3%
石油天然气运输及存储
864
658
31%
1%
炼油
241
183
32%

 

表35 石油和天然气领域全球排名前十位的创新企业(2015年)

 

公司
国家
发明
中国石化
中国
1991
中国石油
中国
1982
哈里伯顿
美国
940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中国
455
斯伦贝谢
美国
378
贝克休斯
美国
288
普拉研究和开发公司
美国
272
中国石油大学
中国
239
丰田
日本
219
鞑靼石油股份公司
俄罗斯
189

 

表36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子领域最具创新力的科研机构——亚洲(2005-2015年)

 

公司
国家
发明
中国石化
中国
7612
中国石油
中国
7245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中国
1798
中国石油大学
中国
803
西南石油大学
中国
675
新日本石油公司
日本
294
东北石油大学
中国
251
丰田
日本
232
北京三一重型机械
中国
227
大宇造船及船用工程公司
韩国
195

 

表37 石油和天然气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创新科研机构(2005–2015年)

 

名称
国家
论文数量
相对研究影响力
帝国理工学院
英国
119
4.57
美国能源部
美国
102
2.89
斯坦福大学
美国
191
2.65
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
美国
339
2.09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荷兰
108
1.93
挪威科技大学
挪威
149
1.81
塔林理工大学
爱沙尼亚
170
1.72
赫瑞瓦特大学
英国
154
1.63
德克萨斯A&M大学
美国
338
1.52
奥克拉荷马大学
美国
176
1.50

  (十)食品、饮料与烟草。食品、饮料与烟草在2015年的专利活动与2014年基本持平,仅增长了1%。其中,最大的增长源自酿造子领域(18%),其次是烘焙食品(6%),其他子领域均呈现出下降的现象。中国在该领域内的创新具有显著优势,可以看到全球前十位的创新机构中中国独占九席。在酿造类领域中,中国也再次引领亚洲,最活跃的三家机构为江南大学(217件)、哈尔滨山宝酒(166件)、泸州老窖(157件)。在食品科学与技术领域研究机构中,英属哥伦比亚大学通过研究奶牛的健康问题成为个中翘楚。

表38 食品、饮料、烟草领域概览

 

占比
子领域
2015年数量
2014年数量
变化百分比
30%
8,256
9,033
-9%
28%
酿造
7,662
6,479
18%
26%
烘焙食品
7,267
6,841
6%
14%
烟草
3,923
4,215
-7%
2%
糖和淀粉
667
689
-3%

 

表39 食品、饮料、烟草领域全球前十位的创新机构(2015年)

 

公司
国家
发明
湖北中烟工业公司
中国
1122
青岛休闲食品公司
中国
165
菲利普·莫里斯
美国
121
广西大学
中国
118
中国农业科学院食品
中国
114
江南大学
中国
114
浙江海洋大学
中国
104
合肥不老创奇保健技术公司
中国
87
芜湖鸿洋食品
中国
72
安徽先知缘公司
中国
69

 

表40 酿造子领域前五位的创新机构——亚洲(2010-2014年)

 

公司/机构
国家
发明
江南大学
中国
217
哈尔滨山宝酒
中国
166
泸州老窖
中国
155
韩国食品研究所
韩国
109
韩国农业发展管理局
韩国
89
札幌啤酒
日本
83
光明乳业
中国
82
三得利
日本
81
麒麟集团
日本
80
朝日啤酒
日本
73

 

表41 食品科学与技术领域最具影响力研究机构 (2005-2015年)

 

机构
国家
论文数量(WOS)
相对影响力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加拿大
431
1.93
莱里达大
西班牙
583
1.88
布拉干萨理工学院
葡萄牙
316
1.79
麻省大学系统
美国
824
1.73
南昌大学
中国
415
1.66
德累斯顿工业大学
德国
362
1.63
罗维拉-威尔吉利大学
西班牙
343
1.57
墨尔本大学
澳大利亚
306
1.55
巴塞罗那大学
西班牙
518
1.55
芬兰VTT技术研究中心
芬兰
314
1.54

  (十一)制药领域。制药领域2014-2015年间创新增长达到4%,其中最大的增长幅度是无机物领域,从1373件到3975,实现了190%的暴涨。中国引领蓬勃发展的制药行业,拥有位居创新活动全球前十位中一半的席位,江南大学和浙江大学分别排名第二、三名。瑞士的罗氏位居榜首。在亚洲杂环化合物子领域的创新机构中,中国机构的数量也是遥遥领先。在最有影响力的医药研究方面,天津大学(中国)的科研水平居世界首位,尽管发表论文数量低于排名第二的丹麦公司,但其相对影响力高达4.97,远远超过其他科研机构。

表42 制药领域概况

 

占比
子领域
2015数量
2014数量
变化百分比
63%
有机物
88116
85679
3%
22%
其他
30320
26774
13%
11%
杂环族化合物
15854
16272
-3%
3%
无机物
3975
1373
190%
1%
类固醇
1036
1075
-4%

 

表43 制药领域全球排名前十位的创新机构 (2015年)

 

机构
国家
发明
罗氏
瑞士
351
江南大学
中国
320
浙江大学
中国
274
LG生活健康
韩国
270
佛山市赛维思制药技术
中国
266
加利福尼亚大学
美国
235
赛诺菲安万特
法国
232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
225
国家科学研究中心
法国
223
广西大学
中国
209

 

表44 杂环化合物子领域最具创新力的科研机构——亚洲(2005-2015年)

 

机构
国家
发明
中国医药大学
中国
454
南京大学
中国
312
武田药品
日本
292
上海医药集团
中国
263
浙江大学
中国
239
山东大学
中国
238
复旦大学
中国
234
佛山市赛维思制药技术
中国
229
cadila医疗
印度
213
海南卫康制药(潜山)有限公司
中国
212

 

表45 制药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创新科研机构(2005–2015年)

 

机构名称
国家
论文数量
相对研究影响力
天津大学
中国
325
4.97
Lundbeck公司
丹麦
529
3.59
吉利德科学公司
美国
478
3.34
世界卫生组织
欧盟
316
2.53
纽思卡尔大学
英国
450
2.37
中国科学院
中国
742
2.31
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
美国
477
2.28
圣托马斯信托基金会
英国
762
2.21
麻省理工学院
美国
953
2.17
清华大学
中国
579
2.16

  (十二)化妆品与健康。尽管2014-2015年间香水子领域经历了最大跌幅15%,整个化妆品与健康领域还是表现出积极发展的一面,同比温和增长了3%。令人意外的是,全球化妆品与健康领域最具创新的机构是韩国的LG生活健康,是LG家族企业的一部分,而对于LG被人所熟知的是作为半导体和电信巨头的公司。在亚洲彩妆界,日本牢牢站稳了脚跟,拥有以花王(776件)为代表居于榜首的彩妆企业和其余七家创新公司。在同期的化妆品领域研究中,巴西的圣保罗大学是最多产的机构,中国科学院以81篇论文排名第7位。

表46 化妆品与健康领域概览

 

占比
子领域
2015年数量
2014年数量
变化百分比
41%
护肤
6,063
5,407
12%
38%
彩妆
5,597
5,722
-2%
17%
护发
2,522
2,614
-4%
2%
香水
289
342
-15%
2%
止汗剂
264
274
-4%

 

表47 化妆品与健康领域全球前十位的创新机构(2015年)

 

公司
国家
发明
LG生活健康
韩国
315
欧莱雅
法国
314
花王
日本
214
汉高
德国
154
宝洁
美国
144
爱茉莉太平洋
韩国
125
北京技术美学公司
中国
87
联合利华
荷兰/英国
75
妮维雅
德国
73
高丝
日本
70

 

表48 彩妆子领域前十位的创新企业——亚洲(2011- 2015年)

 

公司/机构
国家
发明
花王
日本
776
爱茉莉太平洋
韩国
534
LG
韩国
397
资生堂
日本
356
高丝
日本
307
宝丽化工
日本
178
狮王
日本
144
Nippon Menard Keshohin
日本
142
Nippon Oil & Fats
日本
110
富士
日本
91

 

表49 化妆品领域最多产的科研机构(2005-2015年)

 

机构
国家
论文数量(WOS)
圣保罗大学
巴西
177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美国
108
宝洁公司
美国
103
化妆品成分评估
美国
102
首尔国立大学
韩国
88
哈佛大学
美国
83
中国科学院
中国
81
坎皮纳斯州立大学
巴西
78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美国
70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
美国
68

  三、发现和结论

  (一)中国专利数量领跑全球,部分领域表现优异

  中国专利数量继续保持世界第一,领跑全球。将各国进入12个技术领域各自创新机构前十的数量和对应发明专利数进行统计后发现,中国占据了这120家创新机构的三分之一(40家),排名全球第一,之后是日本(22家)和美国(20家),韩国以17家机构数排名第四。中国进入各技术领域创新活动前五的机构2015年总的专利数累计有52983件,与排名第二的日本相比拥有较大的数量优势。中国企业在家电、食品酒类与烟草、石油三大领域内连续两年荣居专利数排行榜全球榜首。值得注意的是,在总量中占比最大的信息技术领域,中国国家电网公司2015年表现活跃,创新力位居全球第一。

表50 各国进入各技术领域创新机构前五的数量和对应发明专利数

 

国家
机构
2015年发明数量
中国
40
52983
美国
20
18805
日本
22
35341
韩国
17
29195

  (二)传统领域优势明显,高技术领域快速追赶

  亚洲区域内,创新活动主要集中在中日韩三国,2016全球创新报告列出了12个关键技术领域的活跃子领域中分别排名前十的创新机构,总共120家机构。通过统计这些机构的国别分布(如图4所示),日本是创新性表现最好的国家,占据了55家,中国以40家紧随其后,韩国21家,新加坡、印度和中国台湾各一家。对中日韩在各个技术领域的活跃子领域中分别排名前十的创新机构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如图5),中国的创新在制药、家电、食品饮料与烟草、石油以及航空航天等几个领域优势明显。而日本则在汽车领域、信息技术、导体材料及工艺(半导体)与移动电话(电信)等高新技术领域,韩国在半导体和电信等高新技术领域的表现也很突出,中国的国家电网公司、华为、中兴、联想、腾讯等企业表现出色,正在信息技术等领域实现快速追赶。   

 
 图4 亚洲各活跃子领域前五创新机构的国别分布数量情况

 

  (三)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显现,机构创新待提升

  创新报告中,各领域前十创新机构中,中国企业共计上榜26次。我国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在报告中得以显现,企业的创新活动活跃且成效显著。

表51 各领域前十位创新机构中国上榜企业情况

 

领域
上榜公司
发明数
全球排名
信息技术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
7479
1
华为
2799
7
联想
2798
8
深圳腾讯科技
2418
10
电信
华为
3496
2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
2585
4
中兴
1960
5
半导体
京东方科技集团
2900
2
深圳中国星光电科技
1701
4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72
10
航空航天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
715
2
江西洪都航空工业公司
617
4
汽车
北汽福田
1223
9
家电
美的集团
5427
1
珠海格力电器
1995
2
海尔集团
1315
3
石油与天然气
中国石化
1991
1
中国石油
1982
2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455
4
食品、饮料与烟草
湖北中烟工业公司
1122
1
青岛休闲食品公司
165
2
合肥不老创奇保健技术公司
87
8
芜湖鸿洋食品
72
9
安徽先知缘公司
69
10
制药
佛山市赛维思制药技术
266
5
化妆品与健康
总计
北京美学写技术工商
87
46596
7
 

  创新报告中,各领域前十创新机构中,中国科研机构共计上榜13次,无论从专利数量还是在榜单上的排名,相对企业而言都有一定的差距。其中,江南大学在生物技术、食品饮料烟草领域位居第二;浙江大学在食品饮料烟草领域位居第三。相对企业的创新,我国科研机构的创新活力和能力都有待进一步加强。

表52 各领域前十位创新机构中国上榜高校/科研机构汇总

 

领域
上榜高校
发明数
排名
 
生物技术
江南大学
287
2
浙江大学
200
5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165
9
医疗器械
第四军医大学
623
4
石油与天然气
中国石油大学
239
8
 
 
食品饮料烟草
广西大学
118
4
中国农业科学院食品
114
5
江南大学
114
5
浙江海洋大学
104
7
 
 
制药
总计
江南大学
320
2
浙江大学
274
3
上海交通大学
225
8
广西大学
209
2992
10

  (四)论文发表中美差距明显,基础研究待加强

  从最具影响力科研机构表现上来看,报告选取12个技术领域内各自排名前十的最多产科研机构为分析对象,共计120家机构。通过分析这些机构的地域分布和论文发表情况可以看出,美国的科研机构创新表现优势显著,见表53,在120家机构中占据了60家,中国有9家,此外美国在所有12个技术领域内均有科研机构进入前十,其中在医疗器械、生物技术、电信以及航空航天与国防领域均占据了8个以上席位。与之对比,中国却仅在5个技术领域内有科研机构进入前十,且每个领域内数量较少,只有一或两家机构(见表54)。在中国的高产科研机构里,中国科学院表现最为突出,进入了3个领域的前十。从科研机构的发文量表现来看,美国的60家科研机构2005-2015年间在web of science中12个技术领域累计发文45928篇,其中信息技术领域达到了21801篇。中国为9511篇,但是和美国差距明显。中国在半导体领域发文量具有显著优势,达到了7121篇,全部为中国科学院发表。制药领域,天津大学高居最具影响力科研机构榜首。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知名学府进入了报告榜单,包括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

表53 美国的机构数以及发文量

 

领域
机构
数量
论文数量(WOS)
领域
机构
数量
论文数量
(WOS)
信息技术
5
21801
制药
3
1908
生物技术
8
8259
医疗器械
10
1089
食品、饮料、烟草
1
824
石油和天然气
5
1146
电信
9
5658
汽车
3
652
航空航天与国防
8
3310
化妆品与健康
6
534
半导体
1
1684
家电
1
63
总计
60家机构
45928篇WOS论文

 

表54 各领域最具影响力前十位科研机构中国上榜高校/科研机构汇总

 

领域
上榜高校
论文数
排名
半导体
中国科学院
7121
1
汽车
上海交通大学
161
5
家电
中国科学院
44
4
清华大学
43
5
食品饮料烟草
南昌大学
415
5
制药
天津大学
325
1
中国科学院
742
6
清华大学
579
10
化妆品与健康
总计
中国科学院
9家机构
81
9511篇论文
7


  总体来说,在论文发表方面,中美差距比较明显,中国的科研机构应当进一步加大基础研究,大力开展原创性研究,提高学术影响,为创新活动提供不竭的动力和强大的理论支撑。(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张俊艳 余敏)

本文仅代表研究基地专家观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