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学科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发布时间:2016-10-26

  【编者按】 知识产权是一门尚处在发展过程中的新兴学科,目前在传统学科体系中还没有非常清晰的定位,一般设置于法学、公共管理等传统一级学科之下。本期信息速递在对知识产权研究的期刊文献进行整理的基础上,展示当前知识产权学科体系的发展格局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知识产权学科的建设思路。

  一、知识产权学科的现状

  (一)数据来源

  科学文献是科学研究的核心载体,通过对知识产权学科的相关论文进行分析能够系统深入地揭示知识产权学科的现状。本文选取管理及人文社会科学最重要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CSSCI)作为数据来源,利用标题和关键词检索“知识产权“,共得到1998年-2015年的5715篇文献,同时以“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植物新品种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特殊标志”、“数据库著作权”、“软件著作权”、“商号权”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分别得到2768篇、388篇、236篇、14篇、8篇、2篇、7篇、47篇、11篇文献。

  (二)学科分布

  通过分析以上文献,发现知识产权相关论文的学科分布很广,如图1中所示,主要来源学科是法学、经济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管理学以及新闻学与传播学。


图1 知识产权相关文献的学科分布

 

 

  从学科分布来看,知识产权相关文献一共覆盖了19个学科,其中法学占据较大比重,管理学、经济学以及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所占比重也比较高。近年来专利领域管理学和经济学的研究逐年增加,表明除了知识产权的法律属性外,其经济属性和信息属性越来越被重视。

  (三)载文期刊

  为了进一步分析知识产权论文的分布特征,表1列出刊载知识产权相关论文的主要期刊(载文量大于20),一共50本期刊,分别覆盖了法学、管理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统计、社会科学总论。

表1 知识产权相关文献的来源期刊1

 

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701)
法学(56)
著作权(29)
电子知识产权(272)
情报理论与实践(55)
生产力研究(28)
科技进步与对策(229)
科研管理(52)
图书与情报(28)
科技管理研究(212)
法学杂志(52)
图书馆杂志(27)
中国版权(150)
图书馆论坛(50)
图书馆(25)
中国科技论坛(148)
政治与法律(49)
中国图书馆学报(24)
情报杂志(115)
求索(42)
国际经贸探索(24)
科学学与科技管理(104)
法学评论(36)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3)
情报科学(97)
法学家(36)
出版发行研究(23)
中国软科学(88)
现代法学(36)
江西社会科学(23)
科学管理研究(84)
国际贸易问题(35)
图书情报知识(23)
图书情报工作(80)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34)
软科学(23)
科学学研究(72)
情报资料工作(33)
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3)
国际贸易(67)
经济纵横(32)
统计与决策(22)
研究与发展管理(66)
河北法学(31)
社会科学家(22)
法商研究(64)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31)
世界经济研究(21)
中国出版(56)
中国法学(31)

 

  从表1来看,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期刊有13本,法学也有13本(其中包括《知识产权》、《电子知识产权》、《著作权》三本知识产权专门期刊),管理学有期刊10本,基本覆盖了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的所有期刊。

  (四)研究主题

  文献关键词作为文献内容的提炼和概括,能够客观地反映出知识产权研究的热点主题。考虑到关键词之间的联系,本文构建了关键词共现网络用以解释知识产权学科的研究主题结构。表2列出了关键词共现网络中节点度数大于8的主要关键词,其中知识产权保护的度数遥遥领先,此外还包括知识产权的战略、管理、制度、风险、服务业、文化等内容,除此之外,技术创新、企业、经济增长、国际贸易、协同创新等管理学和经济学的相关主题都具有较高的度数。

表2 知识产权相关文献的代表性关键词

 

关键词
度数
关键词
度数
知识产权保护
113
高技术产业
10
知识产权战略
36
TPP
9
技术创新
28
质押融资
9
企业
27
著作权
9
经济增长
21
知识产权风险
9
国际贸易
18
知识产权服务业
9
专利
17
自主创新
9
知识产权管理
17
融资
9
知识产权制度
16
知识产权文化
9
协同创新
14
国防知识产权
9
创新
13
数字图书馆
9
利益平衡
13
科技创新
9
高校
13
商标
9
外商直接投资
12
知识产权贸易
9
非物质文化遗产
12
指标体系
9
云计算
12
知识产权滥用
8
知识产权法
11
战略
8
司法保护
10
TRIPS协定
8
图书馆
10
技术转移
8
中小企业
10
风险管理
8

  从图3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可以看出,目前的知识产权研究可以分为知识产权创造、知识产权运用、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制度、知识产权服务、知识产权贸易和知识产权纠纷7个主要内容。


图2 知识产权相关文献的关键词共现网络

 

  二、知识产权学科存在的问题

  (一)知识产权学科的需求呈现多元化

  知识产权学科的早期研究任务在于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所以目前的知识产权学科都建立在法学的基础上。而随着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和管理越来越重要,为知识产权的研究提出了多元化的要求,从表2和图2所示的关键词的分布可见一斑。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深入推进实施,《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也进入贯彻落实阶段。在此背景下,知识产权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作用日益突出,与产业、科技、贸易、金融、教育等多领域的交融也日益深刻,知识产权研究向着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发展。这对知识产权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知识产权学科存在交叉性

  知识产权的研究覆盖了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的各个方面,是一个典型的问题导向的交叉学科。相关学术论文覆盖19个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其中最主要的有法学、管理学、经济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国际知识产权研究的前五位的学科分别为法学、信息科学与图书馆科学、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系统。知识产权研究是一个开放的知识系统,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知识领域。例如研究知识产权的创造时,需要对其知识属性进行深入探讨;开展某一项产业的规划时,可以从专利信息中分析产业发展态势,并且在规划中必须考虑产业面临的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风险等问题。因此,仅仅在法学一级学科下的知识产权学科研究已经无法满足知识产权发展的现实需求。

  (三)知识产权的研究力量比较薄弱

  目前的知识产权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同济大学等,而且多数知识产权学科设置在法学学科下。总体来看,研究人员的数量偏少,比较分散,CSSCI数据库中发文量大于50篇的研究机构只有21家。由于知识产权学科都在法学或公共管理等相关学科下,人才培养上学科界限分明,很难做到知识的交叉与整合。同时,知识产权学科缺乏完善的基础理论,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因素都制约了知识产权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

  (四)学术共同体不够健全

  一是学术成果的学术载体明显不足。知识产权领域只有《知识产权》《电子知识产权》《著作权》三本专门期刊,并且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只有《知识产权》一本,在现有的学科体系下,知识产权研究者只能跨学科发表论文,例如部分高校在参加法学的学科评估时多数成果发表在管理类的期刊。二是专业学会建设亟待提高。目前的知识产权学术组织主要有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和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其中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是中国专利局在1985年发起成立的。虽然研究会成立比较早,但是具备比较明显的官办学会特色,在学术功能上存在不足,其他的地方知识产权研究会也存在同样问题。而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明显不能覆盖整个知识产权学科。

  三、知识产权学科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知识产权的学科结构

  从法学视角研究知识产权已经逐渐成熟,但是知识产权研究不仅仅是法律问题,还需要结合经济学、管理学、哲学、政策科学等多学科,从多视角、全方位来研究知识产权。本文建议按照王续琨、丁堃和曲昭《知识产权学的初创和未来发展》2一文中的建议构建知识产权学科体系,将知识产权学划分为基础知识产权学、法律知识产权学、专项知识产权学、分域知识产权学、边缘知识产权学5个学科系组,构成学科体系的发展格局,如图3所示。

 
图3 知识产权学学科体系的发展格局

 

  第Ⅰ学科系组除普通知识产权学之外,还可能衍生出知识产权史、知识产权学史、比较知识产权学、知识产权计量学等分支学科,统称为基础知识产权学。

  第Ⅱ学科系组是从法学的土壤中发展起来的一组分支学科,包括已经建立的知识产权法学和正在孕育的知识产权立法学、知识产权诉讼法学、知识产权执法学、知识产权犯罪学、知识产权审判学等,统称为法律知识产权学。

  第Ⅲ学科系组是研究各种类型知识产权和知识产权单项活动的一组分支学科,如专利学( 专利权学)、商标学(商标权学)、著作权学(版权学)、知识产权贸易学、知识产权代理学等,统称为专项知识产权学。

  第Ⅳ学科系组是按照产业、行业或部门划分的一组分支学科,包括农业知识产权学、采矿业知识产权学、制造业知识产权学、国防知识产权学、医药知识产权学、信息产业知识产权学、文化产业知识产权学、媒介知识产权学、企业知识产权学、高等学校知识产权学、国际知识产权学等,统称为分域知识产权学。

  第Ⅴ学科系组包括知识产权哲学、知识产权伦理学、知识产权文化学、知识产权经济学、知识产权社会学、知识产权心理学、知识产权战略学、知识产权管理学、知识产权教育学、知识产权生态学、知识产权地理学等,统称为边缘知识产权学。

  (二)知识产权学科的发展对策

  1.强化学科建设的顶层设计

  国家知识产权局需发挥行政职能和影响力,与教育管理部门沟通协作,强化学科建设的顶层设计,组织制定学科发展规划,明确学科发展战略方向。同时加大投入,在知识产权学科的基础条件、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有关方面提供支持,设立基础理论研究的专项资助项目,在有条件的科研院所成立示范性的学科建设试点基地。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是学科发展的基础,知识产权学科的完善发展依赖于知识产权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要明确人才队伍的建设规划,加强现有二级学科点的建设,在发展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鼓励特色研究,深化和拓展知识产权研究,全方位、多角度培养人才队伍。要培养、造就一批善于把握知识产权学科方向的学术领军人才,众多高水平的知识产权学科中坚力量,广大具备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形成完善科学且有特色的知识产权学术人才梯队。

  3.促进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是推动学科发展,造就研究人才的重要条件。要搭建完善学术平台,提高现有学术团体的学术传播能力与学术凝聚力,扩大现有学术期刊的刊文范围和学术影响力,加强学术团体、学术期刊等交流平台的建设。并通过资助学术成果的出版和传播等方式,加强科研成果的利用与传播,扩大知识产权学科的社会影响力。要借助学术交流平台,大力促进知识产权相关研究人员的学术交流,加强各研究机构之间的学术沟通与交流,打造良好的学术氛围。要大力发展知识产权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际学术界的联系,鼓励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 孙晓玲 林德明 丁堃)

本文仅代表研究基地专家观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注释】

  1 括号内数字代表载文量。

  2 王续琨、丁堃和曲昭:《知识产权学的初创和未来发展》【J】,科技管理研究,2016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