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媒体视点

知识产权绘就大湾区发展新图景(知识产权报)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10月3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广州市召开“知识产权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专题发布会,邀请粤港澳三地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有关负责人,共同介绍知识产权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情况。

记者从发布会了解到,知识产权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努力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积极助力粤港澳三地发挥各自优势、释放协同效应,共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排名中,“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首次跃居全球首位,“澳门—珠海”创新集群连续2年进入全球百强。截至今年6月底,粤港澳大湾区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有效发明专利和有效注册商标分别达到81.7万件和852.4万件,均占国内总量的约1/6。今年上半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收到湾区内创新主体提交的PCT国际专利申请1.35万件,同比增长超三成。

融合发展的步伐走得更稳

抓协同、优服务、促转化,粤港澳大湾区在知识产权领域精准发力,让区域融合发展的每一步都走得稳、踩得实,持续释放湾区创新活力。

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局长陈新烈介绍,广东积极搭建粤港澳三地知识产权转化合作和创新要素跨境流动机制:高质量建设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深圳河套)国际转化试点平台;办好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暨国际地理标志产品交易博览会、粤港澳大湾区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大赛、粤东西北知识产权创新运用大赛等系列活动,推进三地知识产权对接合作;成立“粤港澳大湾区跨区域专利转化合作联盟”,促成粤港澳高校院所专利跨区域转化776件次。

为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决策部署,支持香港创新主体更加便捷、有效地在内地保护知识产权,国家知识产权局以试点项目形式,对香港申请人在内地发明专利的优先审查作出便利安排。自2023年1月1日起,香港申请人可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广州代办处和深圳代办处提交相关申请材料,使符合相关条件的发明专利申请可在内地获得优先审查。从今年6月底开始,香港创新主体更可受惠于深圳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提供的专利快速预审服务。香港特区政府知识产权署副署长曾志深表示,两项措施皆可有效缩短源自香港向内地申请专利的审查周期,加快香港专利拥有人的科研成果在内地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落地转化。“国家知识产权局还批准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在港筹建首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可提升香港特区知识产权服务范畴及能力,更可让香港融入内地不同省市建设和筹建的200余所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的全国网络。”曾志深介绍。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融合日趋紧密,不少大湾区内地城市乃至广东省其他区域的企业纷纷有意拓展澳门市场,并对澳门特区知识产权服务产生需求。“为此,我们与广东省知识产权局紧密合作,自今年10月15日起,依托国家知识产权局广东业务受理窗口等24个知识产权政务服务窗口,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知识产权问询点,面向公众提供在澳门特区提交专利申请和商标注册相关业务的一般咨询服务。相关服务有效提升了粤澳两地知识产权服务便利化水平,充分满足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创新主体和社会公众对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需求。”澳门特区政府经济及科技发展局知识产权厅厅长邝信昌介绍。

保护创新的旋律奏得更响

知识产权保护是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日趋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带动着越来越多的创新主体愿研发、敢投入,不断推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

“广东持续加强快速协同保护体系建设,布局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17家,服务领域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灯饰等特色优势产业,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保护‘一站式’综合服务。”陈新烈介绍,今年1月至9月,广东省依托各中心共受理知识产权维权案件1.06万件、预审请求4.18万件。

广州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之一,以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为代表的各类展会常在此召开。国内外创新主体对广州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非常关注。“近年来,广州紧紧围绕建设知识产权保护高地的目标,努力打造知识产权的‘治理创新策源地、纠纷解决优选地、产业保护示范区和文化传播特色区’。”广州市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赵军明介绍,针对“展会多”的特点,广州创新实施“展前排查、展中巡查、展后追查”全周期保护,每年快速处理展会知识产权纠纷1300余起。

营商环境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也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在优化知识产权领域营商环境、强化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和实践。“深圳作为全国优化知识产权领域营商环境试点城市,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全力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和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建设。”深圳市知识产权局局长蔡英权表示,深圳着力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先后出台知识产权保护条例、科技创新条例等地方法规,深入开展新型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综合改革,实施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行政禁令等制度,数据知识产权、行政裁决等10余项国家级示范试点落地见效,8项综合改革试点经验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向全国推广。

知识产权全链条协同发力,让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活力持续迸发。从跨区协作深化到保护网络织密,知识产权已经成为湾区融合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未来,粤港澳三地协同发展的蓝图将更加清晰,知识产权领域合作也将迈向更深层次。(记者 赵振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