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促进法将于5月20日实施——
4月3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下称民营经济促进法)。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将于5月20日正式施行。
“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将党中央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举措上升为法律规范。”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就民营经济促进法有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此次颁布的民营经济促进法共9章78条,其中第三十三条专门就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内容作出规定。对此,本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学者纷纷表示,这些举措将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活力,促进民营企业发展。
加强保护意义重大
“国家加强对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原始创新的保护。加大创新成果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实施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依法查处侵犯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和侵犯商业秘密、仿冒混淆等违法行为。”民营经济促进法对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作出了明确规定。
“加强对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原始创新的保护,充分彰显知识产权保护是激励创新的重要手段。”南开大学竞争法研究中心主任、法学院副院长陈兵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立法,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降低民营企业的原始创新风险,鼓励民营经济组织增加研发和创新投入,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有助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民营经济促进法作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区域、部门协作,为民营经济组织提供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多元纠纷解决、维权援助以及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和风险预警等服务”等详细规定,进一步将知识产权保护的各类政策措施上升为法律规定,凸显出保护民营经济知识产权、激发民营经济创新活力的导向。
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不断出台各类政策措施,加大对民营企业原始创新的保护力度。
在快速协同保护方面,国家知识产权局与地方共同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提供集快速预审、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为一体的知识产权保护“一站式”综合服务。截至2025年3月底,全国29个省(区、市)已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77家、快速维权中心48家,总计125家,总计备案企事业单位18.6万家,其中民营企业占比超80%。
在专利侵权纠纷行政案件办理方面,2024年,全国知识产权系统办理涉及民营企业的专利侵权纠纷案件3.7万件,占全国办理总数的51.4%。此外,国家知识产权局优化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2024年,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组织受理案件近14万件,服务民营企业15.7万家。
民营经济促进法特别提到要提供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和风险预警服务,对此,中南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执行副院长何炼红表示:“知识产权不仅是民营经济组织科技创新的制度保障,也是其发展的重要资源和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要素。”她认为,这彰显了我国保护公民和企业在海外合法利益的坚定立场,同时也为我国进一步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实施,相信在法律的有力保障下,民营经济海外知识产权保护的效能及部门协作将得到进一步加强,为我国民营经济‘走出去’搭建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
激发民企创新活力
民营经济促进法即将实施,知识产权如何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创新活力?
“亟须在民营经济发展中牢牢树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陈兵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可以增强民营经济组织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民营企业家的信心与动力。
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袁真富认为,民营企业是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重要力量,知识产权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中也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发挥着确保成果资产化、增强市场竞争力、助力融资与变现、促进公平竞争、优化营商环境等多重作用。激发民营经济创新活力,应将民营经济促进法的规定落到实处。
“首先,应遵循同等保护、严格保护的原则,强化民营经济组织在关键领域知识产权创造与布局,鼓励和引导民营经济组织注重高价值专利投入。其次,应推进知识产权‘快保护’,对民营经济组织在优势领域的创新成果,根据其保护需求,依法加快审查授权,助力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巩固技术及市场竞争优势。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方式,提升司法保护效率,降低民营经济组织诉讼成本。最后,应注重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着重强化知识产权的价值实现,通过创新融资模式,拓展融资渠道,着力解决民营经济组织融资难问题。”袁真富表示。
发展新质生产力,民营经济大有可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表示,此次立法有针对性地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措施,有利于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组织发展内生动力,鼓励、引导广大民营经济组织经营者坚定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中国式现代化的促进者,发挥民营经济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的重要作用,让民营企业在广阔前景中大显身手。(记者 杨柳 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