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全球的创新力排名首次跻身前十——
9月16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下称GII报告),中国在全球的创新力排名首次跻身前十,2023年以来累计上升25位。GII报告显示,中国在全球中等收入经济体中保持领先地位,并在研发支出、高科技出口和创新产出方面持续保持强劲势头。
GII报告采用约80项指标来评估全球近140个经济体的创新表现,跟踪了全球最新的创新趋势。“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上,中国近十年来呈现稳步上升的喜人趋势。这反映出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得到了有效实施,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和知识产权强国取得显著成效。整个社会的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活力不断提高、创新韧性不断增强,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全球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中国创新力稳中有进。GII报告显示,中国在知识和技术产出、商业成熟度等方面的表现高于全球创新指数整体水平。而在此前公布的2025年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排名中,来自中国的“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首次排名全球第一。
“全球创新评价体系愈发注重市场价值表现,充分说明设立知识产权制度的目的就是要保护好科技成果,使科技成果能够接受市场考验,实现高效转化,从而释放出相应价值,这也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同济大学中欧创新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单晓光告诉记者,亮眼成绩背后还反映出中国在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尤其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建设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务实工作,充分发挥了知识产权对创新的激励作用。
GII报告显示,中国在创新产出方面长期处于世界前列,2025年排名第5位;创新投入排名全球第19位,较2024年上升4位。其中,中国高科技产品的出口及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持续增强,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半导体和绿色技术领域表现出色。“中国把握住了在数字技术领域的历史性新机遇,在全新赛道上实现了创新能力的提升。多年来,中国持续推动全球知识产权生态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期待未来可以进一步从数字革命的大框架来着手布局,筑牢创新生态的技术底座,并通过快速、高效的迭代更新来实现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刘尚希说。
专利拥有量一直被视为衡量国家经济实力和产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GII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约1/4的专利申请来自中国,中国持续成为专利申请最大来源国。此外,日前发布的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显示,企业500强持有有效专利总数超224万件,其中发明专利103.96万件,较上年增长16.86%,发明专利数量连续6年保持增长;发明专利占全部专利的46.33%,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专利质量稳步提升。“中国是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目前正在加速向知识产权强国转变。企业拥有的专利实现量质齐升,说明中国科技成果转化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单晓光说。
WIPO总干事邓鸿森指出,GII报告既展现了令人鼓舞的进展,也揭示出各国在充分释放其创新潜力方面仍需应对的挑战。在全球经济发展疲软、研发投资放缓、风险资本活动减少的情况下,创新需要持续的上游投入和资金支持。GII报告显示,如今,中国已经迅速弥补了在民营领域创投方面的短板,在对创新研发的后期风投方面排名靠前,创新驱动发展中的民营要素日益凸显。刘尚希表示,中国科技创新和科技金融的发展逐步实现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应进一步激活资本市场的投资活跃度,把握人力资本积累的机会窗口,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集聚创新要素,带动技术创新,从而促进新业态的发展。
“我们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发展机遇,取得了亮眼的创新成绩。面向未来,期待我们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全球的创新生态,用扎扎实实、全方位的制度体系支撑科技创新。无论是创新人才的培养还是社会环境的营造,都要保持长远的眼光,对标国际一流,如此方能行稳致远。”单晓光说。(记者 苏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