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政务>政策文件>年度报告>2002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年报

专利文献服务与知识产权出版物

1.专利文献服务

  专利文献的收集与交换。我局全年共收集到30个国家及国际组织的全文专利说明书340万件,其中包括美国早期文献170万件;收集的专利检索光盘数据来自8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收集了来自28个国家及国际组织的专利公报40种共1,984册。全年共向20个国家寄送中国专利文献;并应一些国家专利局和国际专利组织要求,寄送其所需的中国专利说明书。向2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寄送了200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年度报告》。

  非专利文献的收集。中文期刊网的《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共收录1994年以来的期刊5,300种。今年中文期刊网新增《中国重要报纸专题全文数据库》,其中收录了2000年6月以来在国内公开出版发行的430种重要报纸。这些数据库为审查员开放,提供局域网检索服务。2002年收集的印刷刊物包括115种中文期刊和200种外文期刊,购买了近10,200册中文图书和外文图书。

  专利文献与信息服务。为了使公众充分利用馆藏与专利文献与信息资源,促进技术创新,今年我局在专利文献馆内对公众举办了各种免费培训班。其中,举办专利文献知识讲座及免费专利文献计算机检索培训46次,讲课课时数达184小时,参加听课的读者达1,200多人次。接待来馆咨询、检索浏览读者约3.9万人次。同时,对用户所需专利文献采用了邮寄、传真、电话、特快专递、文献全文电子扫描及电子邮件发送等多种服务方式,满足了用户的不同需求。并且对全国专利文献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继续向73个地方知识产权局及18个重点试点企业,免费发放欧洲专利局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利文献检索光盘;向31个地方知识产权局赠送日本专利英文文摘检索光盘。另外,今年我局文献服务直接深入到企事业单位中,主动开展专利文献培训工作,分别在南宁、成都、长春、贵州举办了专利文献知识培训班,并在军事医学科学院、烟台、太原开展了专题授课。

  促进专利信息的利用与传播。今年,我局加强了对专利文献资源优势的利用,对各种数据库加工整合,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企业技术研发,提供所需专业数据库并进行专利信息分析。完成了“中外专利数据库”二期项目的开发,并以此为基础建成了“武汉光谷专利信息数据库”,同时,对“杨凌农业专利信息数据库”等往年所建的各地近10个专利信息数据库作了数据更新及系统升级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又为13个单位建立了专利信息数据库,其中包括上海市知识产权中心、广州市知识产权局、乐凯胶片集团公司、武进科技信息中心等。另外,配合局内重要审查系统的开发项目工作,为局中药数据库提供中药文档2万件左右,进行加工、整理、提供服务。为中科院科技纳米中心提供纳米技术领域的专利文献约1.4万件。

  国际知识产权信息报道。今年,《知识产权简讯》共出版48期,其中专刊6期,主要报道国际知识产权领域的最新动态、重大消息。

  专利文献研究工作。今年4期《专利文献研究》(季刊)共收录44篇文章,约17万字,订户达1,060个,其副刊《分类动态》(月刊)共出版3期。今年《专利文献研究》着重对专利文献的信息化及网络化、IPC分类发展等专题进行了报道。

2.知识产权出版物

  2002年,知识产权出版社依法出版公布(公告)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193575件,其中授权公告的实用新型专利59927件,授权公告的发明专利20481件,授权公告的外观设计专利54182件,依法公布的发明专利申请40785件,发明PCT18200件,总件数比2001年增长了15%。出版纸件专利公报52期,共计104000册,复印专利说明书10111946面,出版发行中国专利公报及专利说明书CD-ROM光盘52期,共计121盘/套。国家知识产权局政府网站按法定出版日期向公众公布(公告)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信息。政府网站每天访问主页量已达到3500人次,专利检索8000人次。电子出版系统的改造已经完成第一阶段全部工作,并从11月起开始试运行。

  2002年图书出版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了全方位的发展,形成了以知识产权为主导、以建筑、法律、教育为辅助的发展模式。全年共出版图书174个品种,其中图书新品种109个,重印图书50种96印次。知识产权类图书已形成了九大系列丛书的出版体系,先后出版的《图解知识产权ABC》、《中国知识产权年鉴2001/2002》、《2002年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指南》、《专利文献与信息》、《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与审查要点》(修订版)、《标准化与知识产权战略》等图书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实现了图书出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盈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