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宣传
以围绕全国保护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开展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等加强自主创新机制的工作开展的宣传是2005年宣传工作的重点。宣传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周。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为第五个“世界知识产权日”致辞,给予了我国知识产权工作者巨大的鼓舞,对于增进全社会对知识产权知识的了解,提高全民保护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的意识产生了很大影响和推动作用。我局组织了4.26第五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宣传周系列活动。系列活动包括:4月21日与其他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共同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新进展》白皮书。从4月26日始,开展了由我局和全国整规办共同主办的历时6个月的“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在行动”联合采访报道活动。该活动也是全国保护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专项行动的组成部分,联合采访团由新闻记者、专利审查员和知识产权律师等组成,对全国28个省区市进行了采访,总行程4万公里。
4月21日,张勤副局长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
“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在行动”联合采访团出发。
通过中央党报、新华社等新闻媒体,对启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等进行了及时深入的宣传。8月,《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时代呼唤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访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的文章,对启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的时代背景、必要性和紧迫性给予了及时深入的报道,人民网、国家知识产权局政府网等给予了及时转载,《知识产权报》等媒体也对启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给予了及时的宣传报道。11月,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经济大讲堂》栏目反复播出了田力普局长作的题为“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的演讲,演讲对知识产权与自主创新的关系、自主知识产权对走创新型国家道路的推动作用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等作了精辟的阐述;中央电视台有关频道展播了中国专利奖项目;在《经济信息联播》栏目中开始播出“中国专利信息发布”专题。12月,针对社会上关于“垃圾专利”等说法,我局在国务院办公厅和中宣部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通过新闻媒体,用实事求是和科学分析的方法阐明了“垃圾专利”和“问题专利”的区别、产生原因和防止措施,用大量事实说明了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取得的成就,及时有效地遏制了不利于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言论的蔓延。年初和年底,我局与中央电视台两次合作,联合制作并播出了《2004创新设计之夜》和《2005创新盛典》节目,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为此两次发表了致辞。通过这些宣传,促使公众正确理解和认识我国知识产权制度,以及知识产权制度对自主创新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
田力普局长在中央电视台作演讲。
继续做好已开展的工作。继续开展与中国日报社合作的《中国知识产权周刊》、与中国经营报社联合创办的《知识产权专刊》和我局建立的《知识财富》电视栏目等工作;扶持了中央电视台《异想天开》栏目;开展了“青春与知识产权同行”活动;9月,我局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召开了2005年度全国知识产权政务信息工作会议,对2004年的有关工作进行了总结和表彰;11月,组织新闻媒体对在广东佛山召开的“青少年知识产权教育国际研讨会”做了报道。
林炳辉副局长等在全国专利政务信息工作会议上与获奖者合影。
局领导田力普、邢胜才在中国发明协会成立二十周年庆祝大会上和与会者亲切交谈。
国家知识产权局政府网站发挥专有的宣传媒介作用。全年的总访问量是9亿4,671万次,比2004年的8亿3,629万次增长了13.20%。首页的日访问量为1.6万人次,专利检索的日检索量8万次左右,说明书日下载近110万页。年内,我局批准了《全国知识产权局系统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方案》, 方案以现有的国家知识产权局政府网站为主站,局内各职能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知识产权局为子站,新的门户网站将确保知识产权局系统内容的完整性、权威性、专业性和及时性。
2. 培训
(1)社会培训
为了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提高企事业单位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和水平, 2005年我局加大全国知识产权培训力度,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举办了纳入中组部培训计划的全国市(地)领导干部知识产权战略专题研究班,培训对象为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主管科技工作的副市长。研究班的举办为在党政领导干部中普及知识产权知识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面向国务院各部委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举办知识产权战略专题培训班,介绍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的开展情况,进一步明确了知识产权战略的目标和构想,为各部委专题制定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针对全国高校知识产权师资人才短缺、知识产权专业人员队伍亟待加强的现状,继续加强与教育部的合作,举办全国高校知识产权师资培训班和高校科研人员知识产权培训班。
--举办全国高新技术园区知识产权培训班,促进全国高新技术园区的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提高了园区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为了进一步增强青少年的发明创造能力,使青少年从小树立知识产权意识,举办全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专题研讨暨师资培训班,研讨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的思路和方法。
各类培训重点围绕制定知识产权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知识产权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等内容,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系统地设置课程,增强了指导性和实践性,提高了培训质量,加强了知识产权优秀师资队伍建设,使培训效果有了更好的保障。
各地知识产权局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共举办局委托的各类培训班50多期。培训对象以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及知识产权师资人员为主,进一步提高了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知识产权意识,提升了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培养了知识产权师资队伍。
(2)局内培训
2005年,仍对局内人员在审查业务、外语、法律、知识更新和规章制度方面开展一系列的培训工作。
2005年分两期对我局新招聘的304名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每期培训时间为四个半月,培训班首次在知识产权培训中心进行。开展了大规模的课程改革工作,包括以审查初步实践和案例研讨课程为特点的本年度第一期培训班课程改革,以及以检索单元前置和全面考核检索技能为特点的第二期培训班课程改革。
为了配合2005年教学改革,提高我局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培训中心举办了第二届教师师资培训班,我局约100名兼职教师参加了培训。
加强了对领导干部的培训,举办了处级干部任职培训班,培训人数为49人,培训内容涉及局办公规则和公文处理基本知识、入世与人力资源管理等。
为了创新培训方式,进一步提高我局领导干部管理业务水平,我局与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合作,举办了为期三周的处级以上领导干部MPA高级研修班,共33人参加培训。每位学员撰写了结业论文,为我局的管理工作献计献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加强了高级外语人才的培训。我局选派14人到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脱产进修英语课程。培训班的目的是全面提高被培训人员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培养法律英语写作、涉外授课、涉外交流和谈判等能力。
举办了23个外语培训班,培训语言种类涉及英语、日语和德语,培训人数656人。
继续与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国的有关大学和研究机构合作,派遣业务骨干出国学习知识产权法律。主要的学校包括美国John Mashall 法学院、Franklin Pierce 法学院和Washington大学法学院等等。
与欧洲专利局合作举办了主题为“专利审查和授权程序实践中的问题”的第三届中欧联合培训班,培训人员包括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的33名审查员和来自克罗地亚、韩国、朝鲜、柬埔寨、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和埃及等13个国家的审查员和专利工作者。
图为我局与欧洲专利局共同举办的知识产权研讨培训班。
(3)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的培训工作
2005年,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共完成各类培训班49期,培训人员近12000人,其中常规培训共45期,培训人员6000余人;对中国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平台进行了全面升级,举办了4期课程,共6000人参加了学习。这些培训以各级领导干部,重点技术领域企事业单位领导、科技人员为重点对象,以重点技术领域专利战略及高新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专利文献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应用等为主要内容,邀请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国家版权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型企业等单位的有关人员等当堂授课,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受到了广泛好评。
在做好高层次知识产权专门人才的培养培训方面,培训中心与中国政法大学联合举办了第六期民商法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法院、知识产权中介机构的110人参加了学习。
为进一步贯彻中央和国务院领导有关指示精神,培训中心开始了新一轮对全国各省市区县处级领导干部的知识产权培训工作,2005年完成了5个省的培训,约600人。
2005年培训中心承办了7期国际知识产权研讨培训班;继续实施与美国John Mashall法学院的合作,组织新一批赴美国John Mashall法学院学习的学员进行了相关培训;继续与韩国国际知识产权研修学院的合作,双方进一步交流了培训经验,彼此加强了了解;继续进行WIPO世界学院中文远程教育课程的组织管理工作,共有1300人参加了的学习;全年中心共接待了来自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欧洲专利局以及美国、墨西哥、西班牙、越南、韩国等国家的来访人员60多名。
2005年培训中心对已有的远程教育平台进行全面升级改版,共开设了2期,开设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和《专利代理实务》两门课程,受到了广大学员的欢迎。
培训中心全年共完成了五个教室的网络建设工作。2005年,培训中心被评为北京市卫生先进单位。
3.学术活动
2月2日,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在北京外国专家大厦举办了“中日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讨会”, 100余名人与会。
3月17日至18日,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与江苏省知识产权研究会联合主办的“2005年中国知识产权保护论坛”在连云港市召开,150余名代表参会,其中来自沿海海关的代表占1/4。此次论坛突出了海关知识产权保护的重点。
4月,配合“4 26”世界知识产权日的活动,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与深圳市知识产权局和深圳市知识产权研究会合作,在深圳举办了“2005年中国企业知识产权实务与战略论坛”,约200人出席会议。田力普局长作了主题报告,郑成思等专家学者进行了演讲,对中国企业如何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提升核心竞争力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取得良好的效果。
4月8日,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与有关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共同举办的“专利检索和分析及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美国和台湾地区的知识产权界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作了发言。
5月,应美国知识产权法律协会(AIPLA)远东分会的邀请,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组团,对美国知识产权法律协会及相关单位进行了访问。访问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6月9日至10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与美国摩根路易斯律师事务所在知识产权培训中心举办了“国际知识产权竞争与纠纷应对实务论坛”。本次论坛运用了大量的实际案例,为中国高科技企业提供了有效的策略方法。有关企业踊跃与会,达到了预期效果。
7月15日,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组建了新一届专利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专利委员会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专利委员会工作条例》,并对专利委员会的近期工作进行了部署。
9月8日至1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在吉林省长春市举办了“专利战略推进工程工作经验交流会”。会议得到了各地方知识产权局和各专利战略推进工程课题承担单位的积极响应。
12月14至15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在浙江杭州举办了“美国知识产权司法及‘337诉讼’实务论坛”。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主审法官Charles Bullock和美国联邦上诉法院资深大法官Randall R. Rader到会进行了演讲和交流,美国从事知识产权代理与诉讼的知名律师也结合具体案例,并特别针对中国长江、珠江三角洲地区及中国其他外向型企业的特点,讲述了中国企业应如何应对“337调查”和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在相关争端与诉讼中取得最有利的结果等问题。会议引起了国内外知名企业及行业协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