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审查员如何提高检索水平
发布时间:2014-05-06 信息来源:

推进以“三性”评判为主线的专利审查工作,提高文献检索水平至关重要。为此,本文中,笔者将围绕如何提高检索水平提出一些建议和想法,供相关从业人员交流探讨。

   一般情况下,针对一件专利申请文件的检索包括以下基本步骤:第一步是理解发明,确认该专利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第二步是确定基本检索要素和表达,构建检索策略;第三步是根据所选的检索系统将检索策略转化为具体的检索式;第四步是初筛文献和精读文献。

   笔者认为,对于第一步,需要专利审查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法律思维能力;对于第二步,需要专利审查员能够把握发明实质及其智慧贡献,并能够发散性地构建各种检索策略;对于第三步,需要专利审查员能够灵活地掌握和运用各种检索系统;对于第四步,除要求专利审查员具有较快的阅读速度外,仍需要专利审查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外语水平和法律思维能力,以便准确地确定文献类型及其相关部分。

   基于以上认识,为进一步提高检索水平,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是借鉴学习先进成果。要想提高检索水平,就不能“闭门造车”,应该放眼全球,拓宽思路,学习和借鉴一些先进的检索理论、检索策略和检索技巧。

   随着专利审查业务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多次组织专利审查员到欧洲专利局、日本特许厅等国外专利审查机构进行学习和交流。对于参与交流的专利审查员,应该珍惜出国学习的机会,积极主动,不满足于交流课程中所学到的内容,努力与讲师、其他专利审查机构的审查员沟通,尽可能地完善检索知识结构。

   当国外专利审查机构的工作人员到国家知识产权局作相关报告时,审查员也应该抓住机会,主动学习,拓宽视野。

   当然,审查员也可以在专利审查实践中边审查边总结,以提高自身检索水平。比如,对于手中正在审查的专利申请,可以研究该专利申请在其他专利审查机构的检索报告,通过对方的检索结果逆推检索过程,从而加强自身对检索策略的扩展能力。

   专利审查员也可以进行情报研究来扩充自身的检索知识面,通过在互联网上筛选出所需信息,了解相关行业情况,为实际检索提供借鉴。

   其次是掌握专利分类系统。针对专利文献的检索,目前全球有多个分类系统,如欧洲专利局和美国专利商标局合作开发的CPC分类体系,日本特许厅开发的FI和F-term检索工具,汤森路透公司开发的德温特分类号DC系统、手工代码MC系统和聚合物代码PI系统,美国化学文摘社(CAS)开发的关于化学物质的CAS登记号系统等。这些分类系统非常复杂,要想全部掌握非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专利审查员可以结合自身领域特点,有的放矢地选择所需要的分类系统。例如,日本在显示技术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该领域的审查员可以重点掌握日本特许厅的FI和F-term检索工具,化学领域的审查员可重点掌握美国化学文摘社的CAS登记号系统,高分子领域的审查员可重点掌握汤森路透公司的聚合物代码PI系统。通过有的放矢地学习自己所需要的分类系统,可以较快地掌握分类系统中的检索内容,尽快提高检索水平。

   再次是沟通了解标引思路。社会分工的细化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也会带来一些问题。以专利文献检索为例,标引人员按自身习惯进行标引,而标引词可能会与审查员所选用的关键词不一致。为了提升基本检索要素的表达水平,审查员应该与标引人员积极沟通,了解他们的标引理念和标引思路。

   综上所述,检索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其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对于审查员来说,应该在专利审查实践中用心积累,不断学习总结,以扩充相关知识面,有效提升检索理论水平和检索系统的使用水平,从而促进自身审查能力的不断提高。(来源:知识产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