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媒体视点

内蒙古:让知识产权“活”起来

——打造政策咨询、创新创意辅导、专利运营、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站式服务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基础上,制定实施内蒙古自治区知识产权战略,加大激励发明创造资助力度,有力促进了全区知识产权事业的快速发展,推动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均实现快速增长,知识产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日,在2018年内蒙古知识产权战略巡讲暨国际科技成果推介会上,内蒙古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主任韩勇围绕“内蒙古知识产权现状与资源”作了报告,令前来参会的近150家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300余名科技工作者加深了对内蒙古知识产权现状的了解。

  “内蒙古知识产权服务中心自2004年成立以来,积极以‘知识产权+大数据+互联网+孵化器+技术转移’的手段,为创新主体提供政策咨询、创新创意辅导、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版权登记、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培训、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科技与知识产权金融、技术转移转化与运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信息资源共享等一站式综合服务。”韩勇向本报记者介绍,在内蒙古自治区知识产权局的支持指导下,中心先后建成了“内蒙古技术转移及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平台”“全球专利大数据公共信息平台”“内蒙古科技成果交易平台”等20余个公共服务平台,满足了不同层次的科技与知识产权信息需求。“未来,我们将继续为完善全区科技与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而努力,为建成创新型内蒙古、打造祖国北疆亮丽的风景线做出贡献。”韩勇表示。

  建设平台 做好知识产权服务

  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率低始终是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难题,内蒙古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为破除这一“中梗阻”做了一系列探索。韩勇给记者推荐了一款名为“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成果交易平台”的微信小程序,他介绍,该交易平台正是由内蒙古知识产权服务中心负责建设运营,以“互联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核心,以需求为导向,连接服务机构、投融资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集聚成果、资金、人才、服务、政策等各类创新要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技术转移转化全流程服务平台。同时,该交易平台加强与中国航天科工、科技、核工业、兵器等机构合作,发布军用技术转民用推广目录、“民参军”技术与产品推荐目录、国防科技工业知识产权转化目录,推动国防科技成果向民用领域转化应用,加快军民融合发展。

  除了微信小程序,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成果交易平台还以网站、手机APP等形式提供服务。成立一年来,已帮助近600项科技成果完成交易,成交额达9.9亿元。“以前,线下科技展览会交易时间短,而线上平台解决了这个弊端,实现了线上‘永不落幕’的交易模式,让交易更灵活便利。”韩勇表示,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成果交易平台的服务范围已经延伸到俄罗斯及蒙古国,让科技成果在全国乃至世界快速转化,推动知识产权由“权利”变为“价值”。

  日前,“内蒙古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内蒙古师范大学工作站”挂牌成立,在高校内成立知识产权工作站,这在内蒙古自治区内尚属首例。“希望学校可以通过举办知识产权讲座,来指导我们如何提交专利申请、注册商标和版权登记等。”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学生小张说,由于自己对知识产权保护并不了解,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创意被剽窃。对此,韩勇表示:“接下来,我们将在内蒙古师范大学陆续开展‘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工作,激励青年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力,助力大学生成就梦想。”

  自2016年1月起,每月内蒙古知识产权服务中心都会对内蒙古自治区内的专利信息进行统计,内容包括全区专利申请和授权情况、各盟市专利申请情况、专利申请人类型、各盟市专利申请方式等方面,并将信息装订成册免费向社会公众发放。“扎实做好知识产权工作,提供全方位的知识产权服务是我们的职责。”韩勇表示。

  立足实际 宣传知识产权文化

  马头琴播放器、蒙古包加湿器……这些颇具蒙古族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是由内蒙古印象蒙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自主设计的,一经上市,便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然而,一旦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便会造成山寨、盗版等现象泛滥。企业创始人朝木日乐格告诉记者,文创产品创造成本大,易复制,这使得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很容易遭遇知识产权侵权的产业。“在内蒙古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的帮助下,内蒙古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成立,只有整个行业的知识产权意识提升了,才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文创从业者也会从中受益。”朝木日乐格说。

  每年的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中国专利周是韩勇最忙碌的时候,内蒙古自治区内各大高校、中小学、企业会邀请他进行知识产权授课培训。韩勇坦言,在内蒙古,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普遍比较薄弱,作为首批“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百名高层次人才培养人选、全国知识产权青年联合会委员、全国专利信息领军人才,积极宣传知识产权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

  每月初,《身边科学》杂志准时出刊,这是由内蒙古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参与编写的蒙文期刊,每一期都有介绍蒙古族专利权人的发明故事,以及知识产权知识的文章。“这个事情我们已经坚持了很多年了。内蒙古幅员辽阔,地广人稀,无形中为宣传知识产权增加了困难。”韩勇说,“只要这件事对普及知识产权有意义,我们就要坚持下去。” (知识产权本报 记者 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