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媒体视点

西腰沟的“村里人”

  “论烧炕技术,我能在柳河县驻村的第一书记里排前五。”现在,吉林省科技厅(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产业促进处干部丛培龙不仅农活没少干,说起养蜂技术也头头是道。78天,不到3个月的时间,丛培龙俨然成了西腰沟村的“村里人”。

  今年5月5日,丛培龙正式被任命为吉林省通化市柳河县驻西腰沟村第一书记。正如村里勤劳的蜜蜂一样,丛培龙从来到西腰沟村的第一天起就没闲着。借助本职工作的优势,引进核心技术专利、提交商标注册申请,他用知识产权为西腰沟村的贫困户“授粉”,结出富裕之果。

  “长白山椴树蜜在全国都是鼎鼎有名的,我们西腰沟村更是优质原蜜的产地。”丛培龙介绍,近年来在吉林省科技厅(知识产权局)的帮扶下,西腰沟村养蜂产蜜农户数量已达到20余户、蜜蜂千余群、原蜜年产量近8万斤,西腰沟椴树蜜还登陆电商平台京东。即便如此,这里的农民仍不算富裕,仍需驻村干部更加努力。

  与老乡同吃同住很快让丛培龙了解到其中的缘由。“还是土法养蜂,蜜蜂普遍存在血统混杂、种性退化现象,繁殖速度慢,效益不稳定。”丛培龙介绍,土法养蜂蜜蜂交配在空中进行,自然交尾无法定向繁殖,于是,为了培育适合本地的优良蜂种。丛培龙联系了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讨要”关于蜜蜂人工繁殖技术的专利,并获得了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的专利使用许可。

  这些核心技术专利首先在两家养蜂农户中进行了实施。7月13日,应用该专利繁殖的蜜蜂首次产出蜂蜜。“蜂蜜的产量和质量都有明显提升。”农户看到效果,更加支持这位第一书记的工作。丛培龙计划依托吉林省科技厅(知识产权局)企业专利转化促进项目,将此件专利推广到西腰沟村全部养蜂户乃至长白山椴树蜜全区域。“项目实施后,保守估计能为村里新增销售收入20万元。”而更远期的计划,则是利用该件专利繁育出更适合本地养殖的蜂种,改良区域内蜜蜂种群,提高区域内蜂蜜质量,持续增加养蜂户及村集体的经济收入,加速蜜蜂产业规模化进程。

  丛培龙的计划远不止这一项,为了让农户的收益最大化,丛培龙积极引进民营企业,着手建立西腰沟村特色农产品品牌。提交商标注册申请的“萧枝”二字,来源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郑板桥的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带着精准扶贫情怀的商标,丛培龙努力寻求更广阔的市场化销路,目前创立了微店,力争实现原生态蜂蜜从蜂场到餐桌的供应模式,并打算建立线下西腰沟村特色农产品直营中心。“两年半的驻村时间还有很长。”丛培龙期待着为西腰沟村做更多实实在在的、提高村民收入的事。(知识产权报 记者 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