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政务>政府信息公开
信息名称:国家知识产权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3079号建议答复的函
索引号:00001463X/2021-00472 主题分类:建议提案办理
发文机构:运用促进司 成文日期:2021-07-12
文号:国知建提运函〔2021〕14号 废止日期:

国家知识产权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3079号建议答复的函

龚定荣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建议收悉,结合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及农业农村部的意见,现答复如下:

  地理标志特色产业发展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对兴农富农具有重大意义。您提出的做好政策引导支持、推动延伸产业链、强化服务配套体系等建议,我们深表赞同。近年来,知识产权局和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大力发展地理标志特色产业,制定出台多项政策文件,强化项目引领带动,推动产业链拓展延伸,提供产业发展服务支撑,取得较好成效。

  一、加强政策引导支持

  一是将地理标志品牌培育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要求培育提升农业品牌,加强农产品商标及地理标志商标的注册和保护,构建我国农产品品牌保护体系。《规划》实施以来,培育了一批全国影响力大、辐射带动范围广、国际竞争力强、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国农业品牌,累计认定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4.3万个。从2018年起,牵头启动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工作,制定出台《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认定评审标准(试行)》,将“三品一标”农产品基地建设、链条延伸、融合发展等指标纳入示范园认定评审指标体系,先后两批创建认定包括湖北省在内的示范园200个,引领带动湖北潜江龙虾等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化、链条化、融合化、品牌化发展。2021年3月,印发第三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继续支持湖北省4个示范园纳入创建名单。

  二是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知识产权局制定出台《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围绕地理标志发展现实问题,突出工作重点,从健全工作体系、深化产业发展、提升品牌价值、助力精准扶贫、加强能力建设等5方面提出15项重点任务。2019年以来,组织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引导各地围绕《实施方案》重点任务,探索地理标志从产品到品牌到产业的发展路径。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四省藏区等贫困地区开展21个扶持项目,覆盖17个中西部省份的43个国家级贫困县,涉及“麻城福白菊”等32件地理标志;项目实施地政府已配套投入逾1.2亿元,涉及地理标志产业产值逾210亿元,相关加工、物流、旅游等产业产值40亿元,带动从业贫困人口超过60万人。

  三是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2019年,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启动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计划在五年内,利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支持100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与发展。实施以来,各地共落实中央财政资金13.8亿元,支持452个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与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二、推动产业链延伸

  一是助力提升产业价值。知识产权局大力培育地理标志扶贫特色产业,推进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现代旅游业有机结合,实现产业融合促进经济效益倍增,持续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推行“公司+合作社+地标+农户”等综合利益联结模式,有效实现“大产业+小农户”紧密结合,有力提升特色产业和特色品牌带动作用。联合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 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通知》,引导涉农专利技术向县域和农业园区转移转化,助力解决农产品种源、种植及加工等技术难题,延伸产业价值链。深入推进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培育工作,推动贯彻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引导涉农企业加强商标注册、管理和运用,提升品牌价值,培育知名品牌。

  二是完善建立全产业链体系。农业农村部在做好原种保护、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品质控制、标准化生产等产前产中环节工作的同时,还加强分等分级、包装标识、加工保鲜、物流营销等产后环节能力建设。2021年,启动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等重大行动,均将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与发展纳入实施范围,通过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三、构建产业标准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地理标志产品标准体系。知识产权局推动设立全国地理标志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通过标准化手段把好产品质量关,打造地域特色产品“金招牌”和兴农富农“金钥匙”。进一步优化完善地理标志保护标准体系,推进地理标志保护基础通用国家标准制定,加快标准立改废释步伐,提升高质量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标准的有效供给。鼓励地理标志保护标准协调配套与协同发展,获得保护的地理标志可以根据保护地域范围、类别、知名度等方面的因素,制修订相应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或团体标准,加强与地理标志保护要求的衔接。鼓励开展地理标志保护标准外文版研制,提升我国地理标志保护标准国际化水平。

  二是构建多层次、全链条、全要素的现代农业标准体系。市场监管总局以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分级、农产品流通与农资供应管理评价、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为重点,开展农业全产业链安全、质量、服务、支撑标准研制。截至目前,已批准发布农业全产业链领域国家标准3528项,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标准支撑。同时,深入开展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截至目前,已先后建设十批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共4616个,涉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000多个县(区、市),推动我国农业标准化工作覆盖区域稳步扩大,大幅提升地方特色农产品和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四、强化质量监督管理

  一是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近年来,市场监管总局先后出台《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积极引导农批市场、餐饮服务单位、学校食堂等食用农产品采购单位(企业)主动强化产销对接,加强食用农产品供货方筛选和采购源头质量控制,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联合各地省级市场监管部门依据《计量法》《认证认可条例》《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对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开展资质认定,为做好农产品检验检测、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二是强化产品追溯管理。2018年,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农业农村重大创建认定、农产品优质品牌推选、农产品认证、农业展会等工作挂钩的意见》,将地理标志农产品相关生产经营主体及产品纳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同时,引导支持地方农业农村部门和证书持有人建立地理标志农产品公共服务平台。

  五、服务产品营销流通

  知识产权局充分利用中国品牌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杨凌农高会等大型展会活动,搭台促进地理标志产品展示推介和产销对接,扩大地理标志品牌影响。针对不同地方、不同群体、不同产业特点和需求,充分运用“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地理标志助力精准扶贫系列宣讲、知识产权行政人员能力提升轮训等活动载体,组织开展政策解读和经验交流,持续加强基层业务培训,全方位提升从业人员技能,积极服务产品营销流通。

  下一步,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将多措并举继续推动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化发展。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开展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强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运用,加强对地方的工作联系、业务指导和政策扶持。二是加快以产品为主线的全产业链建设。指导地方围绕涉农专利技术转移转化加大投入力度,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的生产经营主体,补齐加工保鲜等短板,推进“地理标志+”发展模式,促进地理标志与旅游、文创等关联产业相融互促。三是完善支撑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现代化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加强地理标志业务指导培训,拓展地理标志产品营销渠道,培育一批专业性强的服务主体。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知识产权工作的关注,希望继续关心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国家知识产权局

                                           2021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