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工程
实施方案
(2023—2025年)》
23条重点任务!“浙”版知识产权公共普惠工程来了
发布时间:2023-11-16

为加快建设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创新成果更好惠及人民,近日,省市场监管局发出《关于落实<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意见》(下称《意见》)。

《意见》要求,以坚持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均等可及、服务规范、提升效能为原则,进一步整合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资源,促进公共服务链与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意见》提出了浙江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工程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点布局更加科学,国家级重要网点达到20家以上,地市级综合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达到5家以上,实现“一站式”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实体平台各市县全覆盖,全面支撑创新驱动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意见》包括五方面共23条重点任务,条条具体,快跟我们来看看吧!

优化网点布局

1.打造“一站式”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实体平台

出台“一站式”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实体平台建设指南,支持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知识产权“一站式”公共服务站点。

2.强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骨干节点建设

充分发挥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省知识产权研究与服务中心骨干节点作用,协助统筹并推广应用各类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产品。

3.加强地市级综合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建设

指导各市结合本地实际有效整合服务资源,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建设适应本地区创新发展需要的综合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

4.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重要网点建设

动员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情报机构、公共图书馆、行业组织等,积极参与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国家级和省级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建设。

丰富产品供给

5.加强信息公共服务产品推广

宣传推广专利检索及分析系统、外观设计专利检索公共服务系统、商标网上服务系统、知识产权数据资源公共服务系统等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公共服务产品和“浙江知识产权在线”服务产品。

6.强化新领域新业态的公共服务支撑

建设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和运营中心,打造集登记、运用、保护于一体、覆盖长三角地区、辐射全国的数据知识产权高能级平台。

7.强化对区域重点产业的公共服务支撑

开展知识产权战略咨询、产业检索分析、行业规划研究、专题数据库开发、专利导航、知识产权风险预警等工作,建设一批产业专利导航服务基地。

8.强化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公共服务支撑

组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骨干节点、重要网点面向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型骨干企业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助力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科技攻关。

9.强化对乡村振兴的公共服务支撑

推进地理标志富农集成改革,积极开展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促进涉农高价值知识产权运用实施,助推农业技术专利化、专利技术产业化、农业产品品牌化。

10.强化山区26县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帮扶

统筹推动山区26县与其他县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之间、公共服务机构之间的区域协作和帮扶机制。

提升服务效能

11.推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规范化

推广应用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实现同标准受理、无差异办理。鼓励支持各级各类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多渠道发布公共服务事项清单。

12.提高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便利度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部署,指导知识产权受理窗口进一步扩大业务受理范围,推行知识产权业务告知承诺办理,推动国家事权本地办、网上办。

13.规范开展知识产权政务服务评价

在知识产权业务办理窗口、“浙江知识产权在线”平台全面开展“好差评”工作,形成评价、整改、反馈、监督全流程衔接的政务服务评价机制。

14.积极支持知识产权数据服务机构发展壮大

加强知识产权数据基础理论和应用场景研究,鼓励各市、县(市、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争取地方政府在资金等政策方面对知识产权数据服务机构给予相应扶持。

15.强化知识产权知识普及教育

依托国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中国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平台、专利文献馆公益讲座、“浙江知识产权在线”等平台,向社会提供业务知识培训课程。

完善基础建设

16.推进建设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城市

指导杭州等相关市围绕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和便利化水平,推动更多知识产权领域依申请办理的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入驻地方政务服务中心。

17.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和市场化服务协同发展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围绕知识产权全链条构建系统完整的知识产权服务链条。鼓励支持各地组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专家服务队伍,开展专项公共服务。鼓励支持知识产权市场化服务机构积极开展公益服务。

18.优化完善“浙江知识产权在线”数字化应用

推动更多知识产权相关业务实现线上“集成办理”,线下“最多跑一地”,拓展知识产权信息应用场景。协调推进全省知识产权数字化场景建设,实现功能互补、资源共享。

19.提升知识产权数据资源治理水平

建设一批具有浙江特色的知识产权专题数据库,加强知识产权数据需求和意见反馈,统筹兼顾知识产权数据安全与发展的关系,提升知识产权数据安全治理水平。

20.强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鼓励支持高校开设信息分析利用相关课程、公共服务机构培养引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人才,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完善公共服务人才档案。

强化组织保障

21.加强组织领导

积极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十四五”规划》《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等法规政策,将知识产权系统在政策、信息、项目以及知识产权运营等方面的优势与相关部门的资源优势有机结合,合力保障普惠工程实施。

22.加强宣传引导

强化知识产权政策宣传、学术交流、业务知识普及教育,增强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和信息利用意识。

23.加强典型推广

富有创新性、推广性、典型性的经验做法、优秀案例和特色模式等,省局将择优上报国家知识产权局进行宣传推广。(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