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媒体视点

春风化雨育桃李 筑巢引凤聚英才(知识产权报)

我国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

推动新设知识产权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推进知识产权领域职称制度改革,轮训地方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人员3.9万余人次……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知识产权人才“十四五”规划》(下称《人才规划》)提出,到2025年,知识产权人才队伍规模超过100万人,高层次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才效能持续增强。据统计,目前,我国专利、商标审查员总数近2万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规模已超70万人,6万人取得专利代理师资格,丰富的人才储备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健全培养体系 加强人才培训

加强党管人才,优化顶层设计,是做好知识产权人才工作的重要保证。国家知识产权局认真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确保党对知识产权人才工作的领导贯穿于人才培养培训工作全过程。同时,国家知识产权局每年制定印发落实《人才规划》年度工作计划,为知识产权人才工作提供明确的方向指引。

各地加强党对知识产权人才工作的领导,认真贯彻落实《人才规划》。上海将知识产权人才工作列入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党组重要议事日程,党政领导班子定期听取人才工作专项报告。青海将知识产权人才工作履职尽责情况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天津、广西、西藏印发地方知识产权人才阶段性工作计划及工作方案。

专业学位教育是培养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急需紧缺人才的重要途径。2022年9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成功推动新设知识产权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填补了知识产权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空白。

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支持高校知识产权学院和研究院建设,鼓励高校优化完善知识产权学科专业。各地依托高校资源广泛开展知识产权学科专业建设工作。山西在太原理工大学建立知识产权研究院,与太原师范学院签订合作备忘录,设立山西省内首个知识产权本科专业。吉林在长春理工大学筹划合作共建吉林省内第一家知识产权学院。陕西支持西北大学知识产权学院、西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设立知识产权本科及硕士学位授权点。

在以知识产权学科和专业学位建设引领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带动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国家知识产权局不断加强知识产权培训,人才能力素质持续提高。2022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共组织开展青年人才、国际化人才、粤港澳大湾区人才等专题培训班82期,培训约2.6万人次。与此同时,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人员轮训工作有序开展,通过科学合理设置培训主题和内容,开展网络培训,录制知识产权精品课程,培训覆盖范围和效能得到大幅提升。

为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知识产权培训需求,各地近年来不断加大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力度,提高人才培训效能。北京推动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进驻高校,为高校学生开设知识产权实务课。河北、河南、宁夏等地举办党政领导干部知识产权专题培训班。内蒙古开展专利质押融资专题培训。浙江开设“浙江知识产权在线”线上培训专区,发布培训课件800余件。福建分模块、分层次开展知识产权专员培训。湖北组织实施“百县万企”知识产权大培训,持续开展“四知五会”知识产权专员培养,惠及103个县(市)区万家以上企业。湖南举办规范专利和商标申请行为培训班。广东推进实施“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将在粤港澳大湾区对接百所高校,链接千家企业,培养万名知识产权人才。海南开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知识产权培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举办地理标志专题培训班。此外,针对国际化人才培训,黑龙江、山东举办涉外知识产权人才能力提升培训班。

完善激励保障 加快智库建设

知识产权职称制度是人才评价的“指挥棒”和“风向标”。自国家职称制度改革实施以来,国家知识产权局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职称制度改革,通过修订知识产权职称评审办法、开展前瞻性课题研究、推动和指导地方制定出台知识产权职称评审文件等方式,多措并举完善知识产权人才评价制度,畅通人才成长路径,推动整个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向更加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各地积极健全完善知识产权人才评价体系。甘肃、新疆等地专门出台文件,制定知识产权师职称资格条件和评审标准。江苏、四川、重庆稳步持续开展知识产权专业职称申报和评审等工作,评审通过人数居于全国前列。

作为知识产权领域重要的决策咨询机构,知识产权智库建设得到国家知识产权局高度重视。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加快构建以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引领的知识产权智库体系,充分发挥其在理论研究、政策解读、人才培养、舆论引导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各地也大力开展知识产权智库建设。安徽成立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和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江西成立知识产权保护专家委员会,组建企业知识产权专家服务团。辽宁、贵州、云南建立知识产权专家库,服务地方知识产权事业发展。

未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扎实推进《人才规划》落实,深入开展地方行政管理人员轮训;推进知识产权专业学位建设,加强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供给;深入实施职称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职称评审政策体系;加强知识产权智库建设,健全完善知识产权智库体系,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输送更多可用之才。(时雨 梁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