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重大部署。知识产权具有技术供给和制度供给双重作用、激励发明创造和支撑创新发展等诸多功能。培育陕西省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知识产权要主动融入、全面发力,架起、用好知识产权这一“跳板”,以知识产权之“进”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之“速”,努力实现知识产权“创新驱动、创造保护、创业领航”的独特价值。
强化高价值知识产权供给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创新和知识产权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助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提供了根本遵循。陕西是教育科技人才大省,知识产权工作资源富集、条件得天独厚。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持续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水平,有效促进科技和产业相互赋能、一体发展,为建设西部示范知识产权强省,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提供技术支撑和制度保障。
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前提是高质量科技供给,关键是高价值知识产权支撑。其中,高价值专利的拥有量和质量是评价科技创新活跃程度与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的核心家底。陕西省拥有72位两院院士、5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8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00多所高校、1800多家科研机构、1.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要把资源优势、知识产权的制度效能与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结合起来,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鼓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培育一批基础专利和高价值专利组合,持续办好秦创原高价值专利大赛,提高知识产权创造的前瞻性、精准性,蓄积知识产权“跳板”势能,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知识产权的生命力在于转化运用。知识产权工作只有融入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贴合全省产业发展战略布局,才能实现价值。今年以来,陕西省人民政府部署开展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省知识产权局联合相关部门组织了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点盘活工作,促进了知识产权供需对接、转移转化。下一步,要完善陕西省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资源库”,将存量专利精准匹配推送至有技术需求的创新创造创业主体,加速专利产业化。围绕制造业34条、农业9条、文旅产业8条重点产业链,完善专利导航工作机制,为重点产业强链增效提供知识产权动能。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专利转化,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强化知识产权转化运用 加快创新成果转化
知识产权既为创新赋权,又为产业赋能。打造知识产权运用场景,就是为知识产权“跳板”作用的发挥搭建平台、增添动能,培育推出一大批加快知识产权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产品和服务。就陕西省而言,打造知识产权运用场景,优化“标志—产品—品牌—产业”发展路径,是助推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和数字经济更好发展的必由之路。首先,要继续组织开展“千企百城”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行动,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商标品牌培育基地、商标品牌指导站,借助各种展览会、展销会、交易会宣传推介陕西商标品牌,培育和增强陕西商标品牌的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
同时,要深入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高质量建设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加大对列入国家知识产权局运用促进重点联系指导名录的陕西地理标志的支持力度,加快推动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互认互保名录的陕西地理标志产品“走出去”,激活地理标志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此外,要积极培育数据知识产权生态,广泛动员创新主体和专业机构参与试点,努力推动陕西省数据资源合理流动、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为陕西数字经济发展增添新活力。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过程,关键是健全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融通创新发展机制,基础是政府引导创新资源和市场需求高效匹配,企业主动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进行精准结对、联合攻关、协同转化,推动实现融合跃升。首先,要形成激励创新创造创业的良好生态,稳预期、增信心,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的政策集成度、知识产权转化交易规则的运行灵活度、知识产权专业服务的适配度等,充分激发陕西省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内生动力,形成相互之间常态化、机制化的沟通协作模式。其次,要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和运用能力,强意识、架跳板,支持企业实施创新管理的国际标准、合规管理的国家标准,将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纳入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培育体系,既以行业典型示范引领带动,又以市场竞争机制倒逼其能力提升,鼓励其积极参与创新决策、加大研发投入、组织科研活动。此外,要鼓励企业参与重大科技研发,融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创新项目,补短板、扬优势,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密切合作、融通发展,提出研发计划“揭榜挂帅”项目清单,以解决有共性的技术问题、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协同培养创新人才,使企业成为推动科技和产业融合发展的中坚力量、关键变量。
强化人才培养与体制建设 优化服务管理水平
知识产权人才是知识产权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和先决条件,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知识产权跳板作用发挥的韧性所在和效能保障。截至2023年底,我国知识产权人才规模为86万人。在保护方面,行政管理和执法人才数量超3万人;在运用方面,全国执业专利代理师数量达3.4万人,具有专利代理师资格的人才超7.6万人;在公共服务方面,从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人才队伍规模超4000人;在基础人才方面,全国中级以上知识产权师近2万人。按照国际惯例测算,我国上述知识产权人才数量远远不足,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缺口比较大;地域分布上,包括陕西在内的西部地区,知识产权人才数量总体规模偏小,专业性明显偏低,远远不能满足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需要。
虽然陕西是教育科技人才大省,但从知识产权人才角度来看,却是实实在在的小省、弱省。完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工作机制,重点是要打造好知识产权人才“五支队伍”。要打造行政管理和执法、技术调查官、知识产权鉴定等知识产权保护人才队伍;专利导航、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知识产权运营、知识产权金融服务等知识产权运用人才队伍;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公共服务、信息服务、市场中介等知识产权服务人才队伍;海外市场拓展、国际谈判、海外纠纷应对等知识产权国际化人才队伍;知识产权审查注册、宣传培训等知识产权基础人才队伍。鼓励在陕高等院校建设知识产权学院,支持学位授权自主审核高等学校设立知识产权相关一级学科;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通过自主培养、联合培养、委托培养、合作办学等形式,培养实用人才。
科技创新为产业创新提供内生动力和源头活水,产业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实践检验方式和价值实现路径。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不仅为二者融合提供世界通行的制度保障,还提供更多成熟且不断创新的模式和路径选择。首先,要通过横向联动、纵向带动、以点带面推动、社会共治发动提高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水平,进一步强化陕西省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职能,明确知识产权有关部门职责,树牢各级党委政府属地责任,支持陕西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增加新领域专利预审业务,提升陕西省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便民利民综合服务质效等。其次,要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解决知识产权新情况、新问题,努力做到创新到哪里,知识产权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加快解决“卡脖子”问题,及时出台政策巩固“革新成果”,更好营造激励创新和支撑发展的知识产权创新生态。第三,要主动融入开放大格局,发挥陕西作为共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和向西开放重要基地的优势,争取承接重大知识产权国际活动,密切与相关共建国家的知识产权务实合作。同时,要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建设好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陕西分中心,提高企业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意识和纠纷应对能力。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陕西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方面成效显著,还要持续加大多元化知识产权金融协同和支持力度。在今后的工作中,陕西将重点推动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体系,健全完善风险补偿机制,支持保险机构开发更多知识产权保险新产品,推广知识产权证券化;推动完善知识产权市场交易机制,建设陕西省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建设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鼓励构建重点产业专利池;推动完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支持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资产评估机构建立合作交流机制,鼓励评估机构开发推广智能化知识产权评估工具等。(中共陕西省知识产权局党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