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工程
实施方案
(2023—2025年)》
海南:优服务提效能,助力自贸港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08-01 信息来源:《创意世界》期刊

海南省11个自由贸易港重点产业园区设立了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窗口,为园区企业融资发展、提升产品竞争力和企业品牌力赋能。

11个自贸港重点园区设立服务窗口、打造知识产权信息素养教育体系、“知小二”团队上门服务……为助力自由贸易港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海南省多措并举,大力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效能。

海南省知识产权局深入贯彻落实《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十四五”规划》《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5 年)》以及国家知识产权局历次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工作会议精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取得明显成效。

重布局,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海口江东新区与海南师范大学(TISC)依托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窗口,共建江东新区知识产权服务站,打造“知识产权入园惠企、专业化服务输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知识产权人才供给”四位一体服务模式。

海南生态软件园联合园区运营商海南生态软件园集团有限公司与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海口分公司、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海南分所、海口知链科技有限公司等第三方机构开展战略合作,在园区企业服务超市设立知识产权服务工作站。

三亚市成立互联网双创中心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窗口,为园区入驻项目和企业提供专利申请咨询、商标布局规划、高价值专利打造、成果转移转化、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等全链条服务……

截至目前,海南省11个自由贸易港重点产业园区设立了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窗口。这些窗口承担着园区知识产权信息查询、政策宣传、业务咨询等公共服务,为园区企业融资发展、提升产品竞争力和企业品牌力赋能。

近年来,海南省知识产权局持续扩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覆盖面,统筹指导19个市县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和11个自由贸易港重点产业园区公共服务骨干节点布局,让改革成果惠及更多创新创业主体。2023年,海口市、三亚市依托海口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三亚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引导和培育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建设地市级综合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推进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物理集聚和功能集聚,为园区企业和创新主体提供知识产权技术支持和本地化服务。目前,已集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13家,地市级综合性公共服务机构覆盖率达50%。

强运用,推进知识产权信息传播利用

知识产权信息的高效传播和有效利用是服务创新发展、提升全社会创新效能的基础支撑。海南省积极发挥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作用,不断提升知识产权信息传播利用效能。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每月定期收集整理种业知识产权相关数据并比对其他园区,为《建设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知识产权特区的若干扶持措施》《南繁种业十条》等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撑。三亚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持续围绕重点产业开展专利导航项目,通过专利数据库帮助创新主体进行检索分析,制定专利申请与布局策略。2022年,海南大学完成“海南大学医学相关专利分析”报告,对海南大学2022年以前的靶向医药、医疗器械、医学图像专利进行分析,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信息服务。

同时,海南省知识产权局整合海南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本科公选课和研究生教学团队、法学院等机构的知识产权法律教学资源,并通过与海南大学科学技术发展院、三亚研究院建立的协作培训机制,建立了一套线下与线上相结合、公共课与知识产权专业课相结合、高层次知识产权培训与科普知识培训相结合的“三结合”知识产权信息素养教育体系。2023年,其向校内外、省内外读者约5000人次提供了知识产权信息素养教育。

三亚学院发挥学校金融实验室和超算中心服务行业的作用,聚焦高科技应用领域积极开展对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与中国科学院深海所、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海南省大数据管理局、吉利汽车研究院等十几家单位建立合作研究关系。截至目前,“多位点着陆器与漫游者潜水器系统科学可视化研究”作为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子项目已完成验收结项。“自贸港进出岛物流管控仿真系统”项目已完成研发并交付海南省大数据管理局使用。

优服务,为创新主体提供个性化服务

为满足种业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运营的需求,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推出“知小二”服务团队,面向园区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提供上门服务。这一创新服务举措成功入选2023年度第二批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优秀案例。

“知小二”团队主要采用“前端服务,后端支撑,交互促进”的模式,充分与园区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对接,了解种业企业知识产权发展需求以及堵点难点问题。根据企业在不同阶段的实际需求,“知小二”会选择对应行业经验的专业人员构成服务团队,精准对接企业核心需求,进行“点对点”服务,针对创新主体的问题进行现场专业指导,并对实际需求给予事后持续帮扶,为种业知识产权创新主体纾困解难,助推南繁种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崖州湾“知小二”团队也主动对创新主体开展种业知识产权最新政策宣讲、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推广,将知识产权服务精准输送创新主体,进一步助力种业知识产权创新发展。

为了强化“集约化”服务能力,三亚、乐东、陵水、保亭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签署《商标受理业务合作备忘录》,推出“三亚经济圈”跨市县服务。市场主体可以在任一地方提交商标申请,实现商标受理业务跨区域服务,推动了四地商标业务便利化改革。

海口高新区建成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一站式”服务大厅。按照省市区共建、资源整合的原则,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海口代办处和海南业务受理窗口整体搬迁至高新区,实现知识产权业务全流程集中办理,专利、商标业务“一窗通办”。

2023年,海口高新区经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试验区。海口江东新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窗口与海南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整合资源、深入合作,为江东新区创新主体提供知识产权咨询234次,累计免费为20余家江东新区创新主体申请知识产权78件,收集可转化成果信息19项,促进成果转化6项,涉及合同金额87.7万元。

一年来,通过实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工程,海南省知识产权局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打通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促进了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优化了营商环境,社会公众和创新创业主体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易敏 赵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