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工程
实施方案
(2023—2025年)》
有力支撑科研创新,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发布时间:2024-08-01 信息来源:《创意世界》期刊

中心始终与学校“双一流”建设部署同频共振,依托学校信息资源、人才资源、创新资源等特色优势,构建贯穿高校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全流程的嵌入式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模式。

在松花江畔,创新发展的坚实足迹清晰可见。坐落于北方冰城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正以“双创”为驱动,以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为牵引,不断集聚经济发展新动力,培育壮大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哈尔滨工业大学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持续推进“高质量创造 -高效率管理-高水平保护”的全链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为科技创新和关键技术科研攻关提供政策保障和基础服务支撑,学校于2020年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与科学与工业技术研究院成果管理处、哈工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本科生院、研究生院和国内合作处/技术转移中心多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形成了一支专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团队,多措并举为校内外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提供高质量服务。

学校近年来科技成果产出成绩斐然,截至2023年底,哈尔滨工业大学一校三区有效发明专利近1.8万件,获得中国专利奖和省级专利奖的金奖、银奖共计15项,其中中国专利奖获奖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三位;学校为知识产权落地转化和产业化着力搭建重大平台,统筹汇聚一校三区、异地研究院科技创新资源,积极布局技术转移分中心建设,实现技术转移全国布局的辐射效应,近年来学校知识产权转让、许可使用硕果累累,有力支撑区域经济发展。

专利信息服务,支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近年来,中心依托图书馆丰富文献资源开展专利信息分析服务,面向学校重点学科、科研团队提供专利信息服务,支撑学校科研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中心以专利数据为核心要素,深度融合各类数据资源,开展全景式技术创新方向分析,客观、专业地绘制了多幅宏观的创新全貌图和微观的发展路径图,为科研人员提供精准导航。中心完成专利分析报告涉及学科领域包括测温技术、石墨烯产业、医疗、机器人、新材料等新技术领域,根据现有核心技术发展情况,为科研人员提供专利布局建议。

除此之外,中心还定期对全球专利概况、创新主体、竞争态势、技术发展脉络、高强度专利、转移转化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出具专利分析报告,总览学校知识产权情况,为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方向提出建议。

例如,中心承接了2022年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专项研究项目中的微纳机器人关键技术专利分析研究,该项目服务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微系统与微结构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微纳机器人技术为多学科交叉新兴科技,有望在传感、显微外科手术、药物输送、无创或微创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中心基于海量专利数据,为科研团队提供全流程数据分析知识产权服务,通过梳理技术发展脉络、明确竞争格局、技术优势、短板和空白点,优化专利组合、完善专利布局,提升核心技术竞争力,大幅节约了科研人员掌握前沿技术动态的时间和精力成本。

在该项目科研开展期间,中心服务的课题组成员李隆球教授发表相关科技论文影响因子达到48,该成果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以表彰其在微纳机器人领域的卓越贡献。同期,中心还协助科研团队申请相关发明专利5件。

产学研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近年来,哈尔滨工业大学持续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哈尔滨工业大学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强调要“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以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建设为依托,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机制,实行审慎包容监管,加强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建设,构建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全要素平台”。

学校不断加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制度建设,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规定成果作价入股中奖励科研团队比例最高达90%,专利转让、许可收益可以提取不低于70%比例对成果持有人和转化人员进行奖励,多措并举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动力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202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发明专利“一种同质外延生长单晶金刚石的籽晶衬底真空钎焊方法”荣获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金奖,这正是充分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促进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的体现之一。

CVD法制备人造金刚石被普遍认为是制备下一代高功率、高频、高温及低功率损耗电子器件最优材料。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发明解决了金刚石培育产业中存在的生长“连不住、放不稳、测不准”的难题,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学校于2023年6月以“一种增强金刚石热导率的方法(专利号:ZL201710607290.X)”等5件发明专利,作价306.5万元对苏州碳真芯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投资。

碳真芯材以“科技创造价值,科技服务人类”为发展理念,紧跟金刚石生长技术和装备、金刚石制品发展潮流,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实施“以科技为先导,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宗旨,以先进的管理体系为手段”的发展战略。该项目获批2023年工信部高质量发展专项经费1.3亿元,通过成功转化,该项目预计立项后2年内具备微波CVD装置年产100台套的生产能力、5年内具备年产100-150台套的生产能力。

全链条贯通,重点培育高价值专利

学校自2018年起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统筹相关部门将成果披露、知识产权分类分级、申请前评估、专利挖掘和布局、专利运营全链条有机结合,整体提升了知识产权创造质量。2023年,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依托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开展专利培育工作,选取重点学科或重大科研项目进行专利导航,获取学校知识产权运营基金支持,探索建立健全高价值专利培育工作机制。

2023年,科学与工业技术研究院牵头承接黑龙江省知识产权局2023年度高校、科研院所高价值发明专利培育项目,成功获批高价值发明专利培育项目5项。通过该项目,学校开启了全面开展高质量专利培育计划新篇章,在关键技术领域、重点学科培育一批高价值知识产权组合,推动建立健全重大项目专利导航工作机制,强化学校优势特色学科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提升了学校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能力,推进企业、产业和创新要素的国际化发展。

同时,根据中国专利奖申报要点制定高价值专利培育策略,在实施效益、同族专利数量、科技奖励支撑、维持年限、法律保护稳定性、企业合作申请、重大战略支撑7个挖掘培育指标体系基础上,增加专利检索范围、加大培训及宣传力度,不断激发科技创新活力,鼓励知识产权为产业创新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全辐射覆盖,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中心不仅面向学校开展科研服务,同时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经济社会。中心于2021年获批黑龙江省新材料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专利导航服务基地,2022年获批黑龙江省产业规划类专利导航服务基地、黑龙江省人才管理类专利导航服务基地、黑龙江省研发活动类专利导航服务基地。

经过多年发展,专利导航基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中标的黑龙江省知识产权局专利分析项目《黑龙江省冰雪经济专利导航分析项目》为首次通过公开竞标形式赢得的黑龙江省知识产权局专利分析项目;中标的黑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黑龙江省生态产业专利导航分析项目》,项目成果报送黑龙江省政府,供引导产业发展决策之用,成果在哈尔滨市、牡丹江市召开发布会进行广泛推广。

中心积极参与国家及地方知识产权政策研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建言献策,提交新兴前沿科技政务信息;针对专利申请运用等方面的政策制定提出合理建议;撰写《新质生产力: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报送工信部;撰写《冷冰雪打造热经济》报送黑龙江省教育厅。

其中,中心以黑龙江冰雪经济发展为契机,基于大数据技术和基础专利的技术演进,全面剖析全球以及黑龙江省冰雪经济相关技术研发动向与趋势,发现该领域的技术热点及空白点,找出主要的竞争对手、竞品分析、可行性技术挖掘、预判技术发展路线,为地方政府机构与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创新战略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为黑龙江省相关企业提供参考借鉴,实现其商业价值与科研价值,支撑黑龙江冰雪经济产业发展。

该项目立足黑龙江实际、对标世界一流,提出高规格谋划设计、全链条产业布局建议,以“冰雪 +科技”打造黑龙江新质生产力的强引擎,助力地方经济产业升级。

中心始终与学校“双一流”建设部署同频共振,依托学校信息资源、人才资源、创新资源等特色优势,构建贯穿高校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全流程的嵌入式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模式。未来将持续推进重点服务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支撑高校优势特色学科发展和跨领域、跨学科协同攻关,助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哈尔滨工业大学 肖丹卉 黄铁娜 吴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