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聚焦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立足知识产权地域特色优势,加快推进以专利为核心的创新成果转化运用,为创新主体注入强劲动能,大力推动专利资源产业化,切实培育高原生态绿色新质生产力,为推进现代化新青海建设贡献更多知识产权力量。
系统构建转化机制,提升专利运用效能。牵头协商发改、科技、教育、工信、国资等职能部门有序推进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重点任务,省级重大科技专项将试行专利声明制度,知识产权融资对接与信息联络机制将为企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高校院所将逐步建立健全专利转化运用长效机制。截至目前,全省高校院所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到7%,专利转让、许可数量显著增长,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5亿元,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路径不断畅通。
培育专利密集型产品,服务特色产业体系。围绕盐湖化工、清洁能源等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开展专利产品备案与培育工作。目前,全省已有46家企业完成114件专利产品备案,上年销售额达1085亿元,出口额9.9亿元。其中,2项盐湖领域产品入选国家首批专利密集型产品,关联专利170件,产值超过600亿元,知识产权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持续增强。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激发创新发展活力。通过示范引领、贯标认证和金融赋能,推动企业提升知识产权管理和运用能力。已培育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家,双双实现创新管理知识产权国际标准认证“零的突破”;省市联动推进质押融资,顺利促成全省首笔纯专利权质押贷款1000万元落地海西,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压力,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打造高原特色品牌,拓展区域合作空间。成功承办国家知识产权局2025年“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青海站暨地理标志巡讲活动,提升地理标志产品影响力。首次在广州博览会设立“大美青海”生态品牌主题馆,集中展示藏毯、柴达木枸杞等特色产品,推动“青字号”品牌走向更广阔市场。与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建立区域协作机制,在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公共服务等方面深化合作,助力区域创新能力协同提升。
开展产业专利导航,支撑重点产业发展。协调争取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四川中心优质资源,深入盐湖、清洁能源等重点产业调研指导,完成《青海盐湖资源开发与利用专利导航分析》,为产业规划、技术攻关和专利布局提供决策参考。推动构建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促进创新资源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服务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青海省知识产权局将持续深化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推动知识产权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为加快建设高原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知识产权强省提供坚实支撑。(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