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被视为固废的钢渣成为了输送化工产品的传送带;
将智能驾驶系统与飞行技术融合,纯电动旋翼式智能飞行汽车平稳起飞;
随着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进入总装环节,我国核聚变能商业化的进程进一步推进;
…………
近年来,安徽省以科学技术打头阵,加快建设科技创新策源地,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三大科创引领高地建设成效显著,2024年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28.2%。当地充分运用这一科技创新优势,强化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挺进“蓝海”的新增长引擎。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创新馆参观考察时指出,安徽要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靠创新。要进一步夯实创新的基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我们计划通过构建交易市场和开展专利运营,实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把高校的创新资源通过成果发布向产业延伸。”……这一年的10月,合肥滨湖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安徽创新馆服务管理中心主任陈林向记者展望着未来的设想。
5年过去,这些计划已经成为了现实。安徽创新馆牵头组建并管理国有控股的安徽科技大市场建设运营有限公司,以“前店后坊”形式推动成果产业化。其中,将安徽创新馆作为“前店”,搭建成果集中展示推广平台,以省市县三级分市场和产业化基地为“后坊”,打造成果展示转化交易一体化运营模式。同时,安徽创新馆研发专利价值评估大模型和科创领域的“科创服务可信数据空间评价系统”,基于前期大量积淀的安徽创新馆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开放数据,针对性“量化”成果和专利的技术、战略、市场、法律、经济价值等,提供科创能力评级、技术布局分析和AI供需精准撮合等服务,高效推进成果专利后续市场化、工程化进程。
如果说安徽的科技大市场畅通了转化渠道,那么这里的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则让转化效率加速提升。该试点工作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不低于10年的长期使用权,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机制、人员激励机制,激发了科研人员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安徽工业大学张浩教授课题组就是受益者之一。在科技成果转化赋权改革试点机制下,课题组成功获得了3件冶金固废发明专利的长期使用权,并与当地一家公司签订了技术转让合同,知识产权许可估值1000万元。
“丰富‘低空+’场景,培育省级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区”是安徽省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部署之一。今年6月,来自清华大学的清华猛狮智能飞行汽车团队带着涵盖多传感器融合感知、陆空一体自主驾驶等6项核心技术的80多件专利,正式将总部“落户”安徽,并计划明年实现飞行器的规模化量产。“合肥人才密度大、有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是我们选择将项目在这里转化的主要因素,而科大硅谷就是我们实现创业梦想的地方。”安徽猛狮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总经理伍权权告诉记者,科大硅谷为企业提供了很多资源支持,其中,知识产权是其股权投资的主要考量因素之一。
近年来,科大硅谷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吸引海内外更多高层次人才团队来皖创新创业。
“在开展专利转化运用工作中,转化双方应充分重视知识产权的合规性。”安徽省知识产权交易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苏艳丽向记者介绍,9月21日,安徽省知识产权交易所揭牌,围绕知识产权公开挂牌交易开展转化服务。经市场化配置形成的合理作价,能够有效规避定价不公、国有资产流失等制度性风险,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打造合规屏障。
一项项举措,推动更多的发明专利加快从“实验室”走向“产业链”,让科技成果从“纸上”到“地上”的转化难题逐步破解,绘就了一幅江淮大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壮阔图景。(记者 吴珂 赵振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