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媒体视点

让每一次创新都能获得回报(知识产权报)

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倾听企业呼声——

作为制造业大省,江苏企业基础深厚。2024年,江苏高新技术企业超5.7万家,新增中国独角兽和潜在独角兽企业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当下,如何将创新能力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前不久,一场以“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为主题的座谈会在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展开。

商标品牌建设:从“标识”到“资产”的跃迁

“我们的骨质瓷餐具已经摆上了欧洲王室餐桌,靠的就是‘高淳陶瓷’这个承载着东方美学的品牌。”江苏高淳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贵夫表示。这家深耕陶瓷行业六十载的老牌企业,曾面临传统陶瓷“有技艺无品牌”的困境。近年来,企业以“文化赋能+知识产权护航”双轮驱动,将非遗技艺与现代设计深度融合,打造了“尊上1958”“高淳陶瓷”“玉泉”等自主品牌,并通过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布局海外市场。

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则从医疗器械的行业特性出发,诠释了品牌与质量的共生关系。“医疗行业的品牌信任度直接关联生命健康,我们坚持‘每件产品都是品牌活广告’。”企业法务部高级经理马春霞介绍,截至2024年底,鱼跃在国内注册商标700余件,境外注册商标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品牌与质量托底,企业2025年上半年实现海外销售收入6.07亿元,同比增长26.63%。

江苏律宁商标事务所负责人艾雅倩表示,当前企业商标工作的理念要从有无商标转向商标能否成为有价值的资产,企业要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开展商标布局。南京天一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负责人诸葛健坦言:“同行企业踩过的‘坑’、避过的‘险’,对其他企业来讲,都是‘无价之宝’,这是任何专业机构都无法给予的。”

近年来,江苏省知识产权局高度重视企业商标品牌建设,率先在全国以项目方式推进企业商标品牌培育和保护;组织推荐141个品牌参加“千企百城”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行动等,推动江苏商标品牌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未来,江苏将以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为重点,持续实施省商标品牌培育和保护工程,并在加强涉外商标注册申请指导等多方面持续发力,与相关企业和服务机构一起,助力企业品牌价值跃升。

专利转化运用: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奔赴

江苏省高校院所拥有有效专利16.1万件;中小企业占全省企业总数的比重超过99%,且多数面临“缺技术、缺研发能力”的困境。江苏省专利代理人协会会长汪旭东表示,专利要转化,质量是关键。应搭建涵盖高校院所和企业的“专利供需对接平台”,开展精准对接,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转化动力不足问题。

“专利转化需要‘翻译官’,需要既懂技术,又懂市场和法律的人才。”江苏瑞途律师事务所负责人蒋海军表示,专利转化机构的专业交叉能力,直接影响着专利转化进程。“最近,我们为几个技术转移项目提供咨询,但在审查合同时发现有许多问题,说明企业方不太了解知识产权和技术转移,复合型人才短缺情况比较严重。”他建议,要加强知识产权与法律、金融、价值评估、风险投资等行业的融合,探索建立“知产生态圈”,提升“出圈”的能力;要根据不同产业,开展精准化服务。

“我们以参与南京江北新区国家生物医药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为契机,通过经纬服务联盟解决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遇到的‘校企专利转移转化不适配’和‘产教供需不顺畅’等难题。”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负责人楼然表示,近两年,公司累计完成1.3万件高校存量和增量专利的盘活活动,完成对8000多件专利的评价,收到合作意向1290余次,促进了一批专利的转让许可。

近年来,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大力推进专利转化工作,组织154所高校院所对拥有的16.1万件有效专利进行逐一盘点,筛选出12.5万件专利进入专利转化资源库;推动全省高校累计转让许可实施发明专利4.38万件,转化实施率达22.26%。下一步,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将会同省有关部门、高校、企业和服务机构,大力推进“双五星”专利技术转化运用,持续完善专利转化运用长效机制,加快构建专利转化运用良好生态,积极打造专利转化“江苏样板”。

海外知产保护: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布局”的突围

“创新药早期研发投入巨大且充满不确定性,对于研发企业而言,专利的作用不仅局限于法律保护的单一功能,而是可确定最核心的战略资产。”南京清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知识产权总监明志会建议,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可针对医药行业特点建立涉外实务专家库,并搭建与行业标杆企业及同行专家间学习交流的平台,促进企业间的经验交流与共享。

“我们在出海过程中,曾经遭遇历时6年的专利诉讼。”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知识产权主管宋兵介绍,“2018年6月,我们的直流断路器产品相关专利在国外遭遇专利诉讼。在海外专业服务团队的协助下,于2024年1月经欧洲专利局上诉委员会裁定,最终驳回竞争对手的诉求。”目前该公司相关产品应用到了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外布局了近500件专利。他表示,总体来看,目前我国相关企业的知识产权积累仍然不够;在知识产权保护策略方面,仍然以防守为主,需要进一步加大布局,扩大“护城河”。

“无论是内外资企业,还是大中小企业,南京市坚持在知识产权保护面前‘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此外,我们积极建立涉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机制,为企业提供从海外布局到纠纷应对的全链条指导。这是我们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最坚实的底气。”南京市知识产权局专职副局长何华英强调。

近年来,江苏省知识产权局把打造企业“走出去”的知识产权“防火墙”作为涉外知识产权保护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国家级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地方分中心设区市全覆盖。下一步,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将持续在提升涉外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完善涉外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丰富涉外知识产权服务供给、加强涉外知识产权保护宣传等多方面发力,增强江苏企业的“出海”信心。

“知识产权是创新的火种,更是发展的引擎。未来,我们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持续优化知识产权生态,让每一份创新都能得到尊重,每一次创造都能收获回报。”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李杰表示,“守护创新之火,就是守护江苏的未来;照亮知识产权之路,就是照亮高质量发展的星辰大海。”(记者 吴珂 通讯员 徐长春)